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重要的一手
一位大作家的弟弟,想学习哥哥写作的窍门。哥哥让他一同出海钓鱼。
钓了好多天的鱼,弟弟烦了,问哥哥:“你不是要教我写小说吗?可你一点都没有教。”
“那现在开始教吧。我问你,你钓鱼的时候,什么时候最激动?”
“钓到大鱼时。”
哥哥摇头说:“我的意思是,你钓到大鱼的整个过程中,哪一会儿最让你激动?”
弟弟仔细回忆着。
哥哥启发他:“你想想,是鱼猛地一咬钩子的时候,是往上拽的时候,还是把它装到网里,它乱跳乱蹦的时候?”
弟弟想着,说:“当它咬到钩子,鱼线猛地绷紧。就在绷紧的那条线上,一溜水珠往下掉的时候,我最激动。”
哥哥微笑着说:“你懂得怎样写作了。你就写最让你激动的那一溜水珠,写好写细,那是最扣动心弦的一刻,抓住它,其余的也就好办了。”
弟弟后来回忆说:“哥哥教会了我最重要的一手……”
(1)文中弟弟学到的“最重要的一手”指的是什么?
(2)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以“写作”为话题展开了讨论。
小宇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多留心,多观察,写作时才有话可说。”
小雯说:“在我看来,平时多读书,写作时才能厚积薄发。”
小欢说:“关键是要有真情实感,把心里想的自然而然地写出来,就是好文章。”
小玥说:“我觉得写文章要有细节,如果写钓鱼,就把那‘一溜水珠’写细了,这样的文章肯定精彩。”
小灵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要多念多改,作文进步才快。”
请从以上对话中选择你最认可的一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新闻的修改。
近日, 中山中学"2015年爱心义卖与捐款"活动在全体师生的踊跃参与和积极响应中拉开帷幕。
①活动中,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摆摊设点,出售自己不需要的文具、和玩具。②活动后,义卖和捐款活动所得的资金,都资助给了本市留守儿童以及校内家境贫困的学生。③与此同时,学校全体教师也进行了爱心捐款。
(1)新闻中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2)第二段①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修改意见:
(3)新闻第二段中三句话顺序不当,正确的排列应为: (填序号)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题:结合原文从写景角度说说这个文段的作用
目送
龙应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像,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文章写了几次“目送”的场面,请你补充完整以下概括。
(1)
(2)
(3)儿子二十一岁时,目送他自己乘坐公交车上学。
(4)
(5)父亲生病住院,我要回学校工作,目送父亲坐在轮椅上被推入病房的背影。
(6)父亲去世,火葬之前,我目送父亲进入炉门。
仔细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
(1)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2)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文章第⑨段和第⒃段文字上是重复,但含义有所不同,请你联系上下文,分别以儿子和父亲的口吻告诉“我”“不必追”的理由。
儿子的口吻:
父亲的口吻:
读完此文,你也一定想到了你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被呵护的儿女,在每一次与父母离别时,我们如何做得更好?请你写成一组排比句。
请记得离别的时候,给爸爸妈妈一个安心的笑容, , 。
(一) 相逢
我挺着胸,昂着头,从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走过。
不时有人向我投过羡慕的目光。我知道,这是我的校徽吸引着他们――要知道,是全国名牌大学哩。
天真热,口渴了,买根冰棍。
“同志,买根冰棍。”我走到一个冰棍箱着,递上钱。
“是你,刘健!”卖冰棍的女青年居然喊出我的名字。
啊,原来是她,我中学时的同学王敏。
十年未见,今日相逢,很有感慨。
“怎么,你考上大学了?”这问话,既惊喜,又羡慕。
“七七年考上的。”我并不掩饰内心的得意,记得在中学时,在班级,她总是考第一名,我怎么用功,也只是第二名,一直不服气,可如今――我感到了两人间的距离。
“你现在做什么?”好像是明知故问,话一出口,我自己也觉得不妥。
“待业青年,卖冰棍。”她不卑不亢,却微笑着。
“呃,为啥没考大学?”
“准备考,偏超上考试那几天,病倒了。”
不幸,一件偶然的小事,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我沉吟了一下,说:“机会还是有的,你基础很好,自学也可以成才嘛。”
是安慰,是怜悯,还是鼓励,我也说不清。
“你学什么专业?”她一面给人拿冰棍,一面漫不经心地问。是满不在乎,还中故作镇静,真猜不透。
“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
“哎呀,太巧了,有个杨天民教授,他在校吗?”她突然兴奋地问。
“怎么,你认识杨天民教授?”杨天民教授是全校师生敬仰的老教授,她居然打听起他来,真让我惊惑不解。
“我考上了他的研究生,今天才接到的通知。”她平静的说。
我愕然了,霎时间,看到我同她之间真正的距离……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两个人的态度。
A.对“我”(刘健)的态度是:
B.对“她”(王敏)的态度是:
.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谈谈你在这篇文章中领悟到的做人道理。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题。
(中新网1月11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他们颁奖。
据悉,目前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两名,需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亲自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为每人人民币500万元。此前已有16位著名科技专家先后获此殊荣。
(据中新网消息有改动)
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评选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