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重要的一手

    一位大作家的弟弟,想学习哥哥写作的窍门。哥哥让他一同出海钓鱼。

    钓了好多天的鱼,弟弟烦了,问哥哥:“你不是要教我写小说吗?可你一点都没有教。”

“那现在开始教吧。我问你,你钓鱼的时候,什么时候最激动?”

“钓到大鱼时。”

    哥哥摇头说:“我的意思是,你钓到大鱼的整个过程中,哪一会儿最让你激动?”

    弟弟仔细回忆着。

    哥哥启发他:“你想想,是鱼猛地一咬钩子的时候,是往上拽的时候,还是把它装到网里,它乱跳乱蹦的时候?”

    弟弟想着,说:“当它咬到钩子,鱼线猛地绷紧。就在绷紧的那条线上,一溜水珠往下掉的时候,我最激动。”

     哥哥微笑着说:“你懂得怎样写作了。你就写最让你激动的那一溜水珠,写好写细,那是最扣动心弦的一刻,抓住它,其余的也就好办了。”

    弟弟后来回忆说:“哥哥教会了我最重要的一手……”

(1)文中弟弟学到的“最重要的一手”指的是什么?

(2)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以“写作”为话题展开了讨论。

小宇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多留心,多观察,写作时才有话可说。”

小雯说:“在我看来,平时多读书,写作时才能厚积薄发。”

小欢说:“关键是要有真情实感,把心里想的自然而然地写出来,就是好文章。”

小玥说:“我觉得写文章要有细节,如果写钓鱼,就把那‘一溜水珠’写细了,这样的文章肯定精彩。”

小灵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要多念多改,作文进步才快。”

请从以上对话中选择你最认可的一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来源:2017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青海酸奶

①酸奶作为一种饮品对于青海就如同烤鸭于北京、泡馍于西安一样,成了外地人到青海必品尝的一道“小吃”,不能不说这是青海酸奶的独特魅力所在。

②青海酸奶体现着游牧文化,凝聚着高原群族历史,其体现不仅仅是味道独特,更为重要的是在青海民族饮食历史上,酸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经过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地进藏的民间故事中,就有关于酸奶的记述。在可称之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史诗《格萨尔》中,也有许多关于酸奶的记载。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③青海酸奶的魅力体现在当地独有的味道、饮尝、包装上。行走在青海的各个大城小镇的街头巷尾,你会时而发现坐在低矮的板凳或马扎上的大妈、大爷面前摆放着两个篮子,上面盖着纱布,层间玻璃隔开,一边放着一摞空的白瓷碗,配上一罐白砂糖。这也就是当地最常见的卖酸奶的小摊,两到三元一碗,完全是地道人家自制。浓度大到凝结在碗里,上面形成一层厚厚的奶皮,点滴金黄的菜籽油,必须用勺子之类舀起送入口中。这就是被称为最地道的青海酸奶,所以,青海人不说喝酸奶,而说“吃”酸奶。但品尝起来酸味有点大。从口感上讲,倒是成品卖的青海老酸奶的味道更适合外地人﹣﹣一样的浓滑如丝,入口即化,醇香四溢,但少了酸味,却保留了独特的香气!到了青海你会发现当地人对酸奶的偏爱,作为在其他地方的普通饮品,在这里却成为了节日礼品的首选之一。在当地的街头,你会看到许多人手提礼品盒包装的酸奶走亲戚。

④据业内专家介绍,酸奶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有胃病的人喝了它,可促进胃酸分泌,食后非但不胀气、腹泻,反而通气、消食。青海老酸奶不只是简单的酸奶,它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无污染的纯生态绿色食品,酿造过程都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属真正的绿色营养食品。

⑤一碗老酸奶,化解千般思。到青海记得品尝酸奶,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味,体会高原人的浓浓情怀。

(1)文中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3)阅读全文,说说青海酸奶独特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4)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5)请为“青海酸奶”拟写一条广告词。

来源:2020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曾经徘徊于黄河上游的水库,惊异于她;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立刻便如痴如狂。为之(震惊/震撼)。在这里,黄河先因山逼而势急,后依滩泻而狂放,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喧声蔽天。正当她得意扬扬之时,她突以数里之阔跃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于是/然而)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巍巍地颤。放眼两岸,真是(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脚下磐石,经黄河涛头这么轻轻一钻一旋,就路从地下出,水从天上来。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暄(xuān)

徘徊(huái)

如痴如狂

B.溅(jiàn)

上溯(shuò)

排山倒海

C.颤(chàn)

巍巍(wēi)

万马奔腾

D.钻(zuàn)

磐石(pán)

得意扬扬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震惊

然而

鬼斧神工

B.震撼

然而

巧夺天工

C.震惊

于是

巧夺天工

D.震撼         于是         鬼斧神工

(3)在文中三处划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如虹如带的飘逸

②如狮如虎的豪壮

③如泊如镜的沉静

B. ①如泊如镜的沉静

②如虹如带的飘逸

③如狮如虎的豪壮

C. ①如狮如虎的豪壮

②如泊如镜的沉静

③如虹如带的飘逸

D. ①如泊如镜的沉静

②如狮如虎的豪壮

③如虹如带的飘逸

来源:2017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_____,能_____;谅解是_____,能_____.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古今中外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彼此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换位思考,这就需要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前嫌。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做坚决的斗争。

⑩所以,我们要学会谅解。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简要回答)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仔细阅读第④段,具体说说本段的论证过程。

(4)从全文的论证过程看,为什么不能将第⑨段删去?

(5)仿照文章第①段中的面线句子,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画线句: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  ,能  

谅解是  ,能  

来源:2018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不在博物馆看展览,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一个热衷于在博物馆“打卡”的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休闲时光。毋庸置疑,“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仿佛是跨越千百年时光而来的先人信札,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得以一窥祖先们的生活图景。悲欢离合。这样的“精神盛宴”,在经济社会高途发展的背景下,已不再是小众需求。虽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但中国博物馆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

“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在做好保护,研究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让身处其中的观众在很舒服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树立文化自信。”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这对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无疑提出了很高要求。

       调查发现,博物馆“讲故事”能力仍是短板。观众对博物馆不同方面的评价中,评分最低的三项是“互动体验手段”“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讲解体验”。至今还有很多博物馆停留在展示奇珍异宝的阶段。好的展览,要用故事打动观众。展览的要义,不是追求最上乘的展品,而是讲好展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展览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坛坛罐罐,而是展示这个区域过去人们的生活。

(同材料一)

【材料三】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正在于它跳出了传统器物学和考古学的解读思路,通过透物见史见精神的方法,解读国宝背后的文明密码及其传奇故事。

       与传统展陈方式相比,观众更青睐有互动和参与感的展览。为了满足新需求,不少博物馆借助现代技术于段,在文物活化方面各出奇招。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组文物表情包,被年轻人大量下载;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湖北省博物馆推出“我的假日在湘博”等系列活动,每场预约名额都被一抢而空……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0日)

(1)下列对材料一图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和参观人数,与上年相比都有增加。

B.“新华社记者卢哲编制”,标明了编制者的身份和姓名,以体现信息的可靠性。

C.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免费开放博物馆数量,比上年增加了218家。

D.统计图配有多个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图案,可以让读者感到形象、亲切。

(2)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目前博物馆“成长的烦恼”。

(3)如果选用上述三则材料做一期宣传专题,下列哪项适合做专题的主标题?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A.博物馆“热”背后的“冷”思考

B.博物馆的末来,路在何方?

C.博物馆,应讲好自己的“故事

来源: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甜 醅

﹣﹣青海风味小吃之一

    青海民谚说:“给嘴解馋,甜醅当先”。甜醅是用莜麦、青稞发酵制作而成的一种独特风味小吃,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的特点。入口软绵可口,清爽自然,散发出阵阵酒的醇香,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深受青海各族人民的喜爱。

    追溯甜醅之源流,则历史久远。甜醅的创制,同青海汉、藏、土等民族酿造酩酒有密切联系,它和酩酒可算是同源异流,只是酒曲不同罢了。酒醅也是甜的,酒味较浓,唐代的人们就已食用它,或用它招待宾客。青海人喜食甜醅,可谓古风犹存。

    酿造甜醅,多以莜麦、青稞之类为原料,酵母为甜醅曲,用米制成,青海民间叫“药蛋”或“甜曲”。青海高原是耐寒早熟青稞的故乡,甜醅也多用青稞作原料。酿造时,将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一般15斤青稞中兑入25克甜醅曲,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即可开坛食用。

    甜醅具有极佳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据食品营养专家介绍,甜醅对人体的滋补保健作用,不亚于风行华夏的“八宝粥”。夏天吃可以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则能健脾暖胃,补中益气,催发食欲。

    甜醅一般在街头的小吃店或小吃摊都有售卖,也有挑担子流动售卖的。除专门制售的小摊贩外,青海各族人民大多数都会酿制甜醅。青海人不但嗜之不舍,且可作访亲拜友的礼品。它的确是青海高原上一种有独特风味的小吃。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甜醅      咀嚼  

追溯     醇香  

(2)结合文章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青海人喜欢甜醅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本文主要运用了    等说明方法。试选择其中一种,并在文中找出一例,说说有什么作用。(3分)

(4)你还知道青海有哪些风味小吃?(至少写出两种)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种小吃拟写一条广告语,突出其特点。(3分)

来源:2016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  )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 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 ;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千万不要被(  )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陶醉 沉浸 俗艳 鲜艳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

来源: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

①有人曾说:中国总是被这群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群勇士中,一定有一个叫钟南山的人。

②钟南山骨子里的"刚",从小就埋下了。12岁那年,他偷偷找来一把大伞,从三楼一跃而下,幻想像武侠片中的豪杰一样凌云腾空。没想到,伞边翻卷,支撑力不足,钟南山狠狠地摔在草地上,瘫坐了一个多小时,一声不吭地爬了起来。

③成年之后,钟南山投入到了医学行业。1971年他刚进入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时,是医院里功底最差的大夫。因为一次医疗诊断失误,他被科室的医师们揶揄嘲讽,他羞愧难当,每天见缝插针地开始了医学术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几个月内,他写下了4大本医疗工作笔记,暴瘦24斤,很快胜任了临床工作。

④43岁时,他通过了选拔考试,赢得了到英国留学的机会。当时,中国医生没有资格直接参与临床手术,钟南山只能做一些查房、参观实验的边角活。他知道,只用眼睛看根本不能做出成绩,导师也不看好他,只允许他待满8个月。钟南山不服气,决定改变局面为了观察真实的实验过程,他在自己身上抽血30多次,记录好实验数据;为了研究"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课题,他狂吸一氧化碳。要知道,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高达22%,就相当于连抽60支香烟。他成功了,不仅证实了导师的演算公式,还指出了推导的不完整性。导师心服口服,告诉钟南山:"你想待多久都可以。"毕业时,英国一家大学极力挽留钟南山,希望他在皇家医院工作,钟南山则执意要回国。导师弗兰里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写信,热情赞扬钟南山:"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学生,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么有成效。"

⑤钟南山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终于让他们明白了,中国人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我第一次感觉到做中国人的骄傲。"从此他成长为一个敢医敢言的"钢铁直男",在医学的荆棘丛里走出一条坦途。

⑥钟南山这个名字,曾和"非典"连在一起。那一年,他担任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一下被推上"非典"战场的最前沿。当时,官方将"非典"病原确定为衣原体,称"非典"已经得到控制,是他站出来揭开真相:"衣原体很容易治疗,我试过治疗了,根本没有用。病情还在扩展,连医护人员都被感染了,怎么能说是控制了?"两个月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引起"非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变种。2020年,新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又是他,首先披露十几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

⑦"人最可贵的是讲心里话,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拿出来批判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启发大家思考就达到目的了。"钟南山一生铿锵刚直,不相信盲目的传言,不屈从所谓权威,只相信实践和时间检验过的真理。这样一个刚的猛士,心底却藏着极致的温柔。

⑧"非典"刚开始时,广州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急剧增多,连一些医生也开始对"非典"病人避之不及,明知病毒极强,钟南山还是挺身而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亲自给每个病人量体温,不放过每一个观察的机会。曾连续工作38小时未合眼,直到病倒在床。为了不影响同事和病人的情绪,他隐瞒了病情,悄悄回家治疗。几天后,身体虚弱的钟南山回到研究所,尽管他连东西都拿不稳,还是让同事帮他穿戴好口罩、大褂、帽子,随后就往病房冲,等着他的病人立刻就认出来:"我意识模糊,但我知道是他,我的心踏实了下来。"武汉疫情凶猛,他叮嘱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门",自己却毅然踏上去往武汉的列车。历经多少疫情,被疲倦和疾病百般折磨,他都不曾落泪,却在听闻武汉街头无数市民齐声高唱国歌的消息时,眼眶泛红,哽咽失声。

⑨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⑩钟南山,就是那刚硬坚强、永不弯折的中国脊梁。

(改编自微信公众号"斜杠先生")

(1)文章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钟南山的形象。

(3)作者为何不用"钟南山传"而用"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作为文章标题?请简要分析。

(4)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结合文本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给替我们负重前行的鲁迅、毛泽东、习近平和钟南山写一段感谢词。要求:不少于50个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链接材料: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

来源:2020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3-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冯立,是赫赫有名的清华“书神”。

    冯立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习惯,每读完一百本书,就要写一篇总结性的文章,从一个主题入手,或谈谈读书所得,或谈谈阅读技巧,最后还要为这一百本书评选出一个前十名的最佳榜单。《在千山万水间枕典席文》《经典的力量》《碎片化阅读时代的碎与读》……这些都是冯立写在每一个“百本大关”的感悟和总结。从大一结束时制定读书计划开始,转眼已是历史系博士二年级的他完成了第十七个一百本读书计划,仔细算一下,相当于一年读二百多本书,平均三天两本。这样的速度,恐怕绝大多数人都是望尘莫及的,更别提长期的坚持的坚持了。

    在想象中,这样一个读书“大神”不仅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还有可能有些“呆气”。然而在咖啡馆见面时,他与所有普通的清华同学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蓝色的运动上衣,鼓鼓囊囊的旧书包,梳不平的头发,略微有些胖,笑眯眯的。

    当他谈及读书的缘起,也似乎有些普通。只是觉得大学过了一年有些荒废,想看看能读多少本书,没想到上大四上学期就提前完成了三年读完三百本的目标,一读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一开始他按照香港中文大学的大学生必读书单看了几本,很快就发现,人不可能按照书单一本一本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刷到某个成就而读书,读书时顺其自然的,一本接一本。如果你对某一本书感兴趣,可以找到相关的书来看,还可以找书中提到过的其他书来看,慢慢地就会形成自己看书的体系,找到自己搜罗好书的方式。

(1)冯立成为“书神”,不仅因为阅读量大,还因为有他自己的读书方法。你对其中哪一条印象最深?请把它写下来。

(2)许多人惊叹于“书神”冯立的阅读速度之快,但也有人对这种读速度有不同的看法。请联系下面任意一则或几则链接材料,谈谈你的思考。(不少于50字)

【链接材料】:材料一:读书方法通常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

材料二:比起读书形式和阅读数量,实在的内容和深入 的思考更重要。

材料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注释】:①不求甚解: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必再一字一句上下功夫。

来源:2016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猝死"急救指南

①近年来,"猝死"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②《中国急救医学》2020年刊发的一份报告显示,猝死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引用2009年的研究数据指出,每年,中国心源性猝死总人数估计达54.4万,为世界之首。更为要命的是,大多数心源性猝死都发生在医院之外,因此,当专业救护人员赶到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③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生命是完全无法挽回的。

④1963年,心脏病学家伦纳德•司彻里斯创立了美国心脏协会中心的CPR(心脏复苏)委员会,同年美国心脏协会正式授权支持CPR。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击除颤正式组合为现代心肺复苏技术。【甲】 心脏是一个"泵"把血液"泵"到全身,当心搏骤停或室颤(不规律地跳动)时,这个"泵"就停止工作了,全身会缺血。心脏就是这个工作原理,把血里面携带着的氧,运送到全身。当心跳停止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出现不可逆的缺氧坏死。

⑥心搏骤停患者需要做心肺复苏。什么时候可判断患者心搏骤停,需要做心肺复苏呢?首先拍打患者并大声呼唤,患者没有眨眼、皱眉、呻吟等反应,其次患者胸部无起伏5~10秒,两者同时具备即可判断患者心将骤停,应进行心肺复苏。

⑦如何做心肺复苏呢?发现有人倒地,可参考如下步骤施救:

第一步,判断现场的环境是否安全;

第二步,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轻拍重唤;

第三步,若患者无反应,找人拨打急救电话、取最近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第四步,看呼吸,而不是去听和感觉,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5~10秒,如果没有呼吸或者是不正常呼吸(下颌式呼吸),就要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第五步,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⑧胸外接压的位置:两乳头连接中点处(胸骨中下段);深度:5~6厘米(约一张银行卡的宽度);频率:每分钟100~200次。反复进行胸外按压直至拿到AED或急救人员到来。

⑨关于人工呼吸,如果没有经过训练,可以不做,因为未经训练的吹气既无效,还会使按压中断。应持续地按压,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到来。越早进行电击,心脏重新跳动的成功率越高。

⑩AED,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体外除颤器,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它小巧便携,使用简单有效。AED的出现使急救有望抓住"黄金4分钟"。

⑪心搏骤停病人早期85%~90%的病因是室颤,医院外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AED。【乙】 除颤每推迟1分钟,存活率降低7%~10%。

⑫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搏骤停病人最有效的手段。

⑬猝死是救不活的,能救过来的是当发生呼吸、心搏骤停10分钟之内身边有人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因为2/3的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身边没有医生,所以真正能救他们的是作为第一目击者的你。

(《读者》2021.6,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一说对心搏骤停患者,可以使用的现代心肺复苏技术有哪些?

(2)从甲乙两处画线句子中选择一句,分析其说明方法及作用。

(3)下面加点词语可否删去,为什么?

每年,中国心源性猝死总人数估计达54.4万,为世界之首。

(4)本文介绍了心肺复苏技术,以及非专业人员的救治过程,为了让更多心肺病人在生命关键时刻得到救治,请你开动脑筋,对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和相关公共设施的完善提出你的建议。

来源: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戏剧社的同学们准备排演萧红的哑剧《民族魂鲁迅》,请你和他们一起研读剧本,揣摩角色,创作剧情。

民族魂鲁迅(节选)

萧红

第一幕 人物

少年鲁迅 当铺掌柜甲、乙 蓝皮阿五 何半仙 单四嫂子 孔乙己

第一幕 剧情

六十年前的八月三日,鲁迅先生生在浙江绍兴府。

他的父亲姓周,母亲姓鲁。鲁迅先生的真姓名叫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这哑剧的第一幕是说明鲁迅先生在少年时代他亲身所遇的、亲眼所见的周围不幸的人群。他们怎样生活在这地面上来,他们怎样的求活,他们怎样的死亡。这里有庸医误人的何半仙,有孤苦无依的单四嫂子,有吃揩油饭的蓝皮阿五……

鲁迅小时候,家道已经中落,父亲生病,鲁迅便不得不出入在典当铺子的门口。

鲁迅看穿了人情的奸诈浮薄,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就想改良我们这民族性,想使我们这老大的民族转弱为强。

第一幕 表演

舞台开幕时,是一片漆黑。

黑暗中渐渐地有一颗星星出现了,越来越亮,又渐渐隐去。

黑幕拉开,舞台有个高高的当铺柜台,柜台上面摆着一个浑圆的葫芦,一个毡帽大小的一把酒壶。当铺门口西边有一张桌子,桌子裙是一张白布,什么字也没有写。东边是两件破棉袄乱放在那里。近当铺门口有个小石狮子的下马石,是早年给过路人栓马用的,下马石旁边立着一根红色的花柱。柱顶上有块招匾,写个很大的"押"字。

开幕后,哑场片刻。

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孩,她显出非常的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没有,又将小孩爱抚地抱在怀里。流泪,用手摇小孩,看天,做祈祷的样子,掠发,擦汗,又检视小孩。

蓝皮阿五上,形状鬼祟,以背向后退,做手势和别人讲话,手势表示下面的意思:小孤孀,好凄凉,我明天,和你痛痛快快喝一场……咸亨酒店,半斤不够,一个人得喝三斤,明天见……正退在石狮子上,差一点没有和单四嫂子相撞。

看见了单四嫂子,又看见了她病了的孩子,故作惊奇的样子,又表同情的样子。

单四嫂子想找个医生给孩子看病。

蓝皮阿五走到桌子前边,将桌子大声一拍。

桌子自己调转过来,桌裙上写"何半仙神医,男妇儿科,老祝由科,专售败鼓皮散,立消水鼓,七十二般鼓胀"。桌子后钻出何半仙来,头戴帽翅,身穿马褂,手拿小烟袋,指甲三寸长,满身油渍;桌上放一个小枕头。单四嫂子走过去,把孩子给他看。

何半仙看了以为没有什么,做手势说得消一消火,吃两帖就好了。

单四嫂子掏钱给他。何半仙认为还差三十吊。单四嫂子解下包孩子的袍皮托蓝皮阿五去当。

蓝皮阿五到柜台上大声一拍,柜台上的葫芦和酒壶处就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掌柜甲,一个是掌柜乙,原来葫芦是秃头的秃顶,酒壶是那一个的毡帽。

蓝皮阿五当了四十吊钱,自己放了十吊在腰包里,给单四嫂子三十吊,走在小石狮子面前,他用脚一踢,石狮子打碎了,出现了已经折了腿的孔乙己,他用手在舞台上膝行着走来走去。

少年鲁迅带着可质的物件上,一直走到柜台上,把质物递上了。

两个掌柜看见鲁迅来了,就非常地不高兴起来,故意刁难,故意揶揄。

掌柜甲以为:哈哈你又来了。掌柜乙便作态着来数落,昨天来,今天又来,明天还要来的。

掌柜甲认为货色不好,显出很不愿意收的样子。掌柜乙以为这已是老主顾,收是可以收,但得典费从廉。

掌柜甲以为,你和他何必斟斤驳两,你反正从廉从优,他都得典的,你索兴摆个面孔给他看就完了。

掌柜乙以为这不过还是买卖,便肯出五十吊。掌柜甲认为不值,只肯出四十吊,对掌柜乙大示挖苦。掌柜乙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所以一定坚持五十吊不可。两个人争起来。掌柜甲不服气,把掌柜乙推开,伸出一只手来表示只肯给四十吊。掌柜乙趁势又钻出头来,把掌柜甲推开,伸出手来表示肯出五十吊。掌柜甲又把他推开,伸手只肯出四十吊。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肯出四十五吊钱。

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不言不动不笑……直到他们要完了,收了钱便走了。

鲁迅走过何半仙那儿的时候,孔乙己追着他讨钱。鲁迅给了他,下。

孔乙己掏出酒瓶来饮酒,何半仙上前争看他手中的钱。舞台渐暗。

(选自《八月天》,有删改)

【戏剧冲突】

(1)阅读剧本,围绕"钱"来概括第一幕的戏剧冲突。

【戏剧语言】

(2)哑剧不用台词而凭借形体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剧情。参考示例,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为演员解说怎样将人物的"疲倦"表演出来。

示例:

(剧本)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孩,她显出非常的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

(表演解说)单四嫂子的双手抱着小孩,弓着腰,步子缓慢,踉踉跄跄;头发有些凌乱,脸色凝重,眼神中流露出既绝望又害怕的神情;她慢慢地坐在小石狮子上,大喘着气,头侧向肩膀擦汗。

[剧本]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肯出四十五吊钱。

[表演解说]                   

【戏剧形象】

(3)在舞台上少年鲁迅始终是"不言不动不笑",从观众的角度看,少年鲁迅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否显得有此呆板?请说明理由。

【戏剧评议】

(4)剧本写道"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读了剧本,你认为整幕剧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剧本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剧情创作】

(5)同学们想把(朝花夕拾)中的其他篇目也搬上舞台,请参考第一幕"剧情"的写法,根据备选篇目内容和剧情要点,撰写一幕"剧情"。(不少于150字)

剧情要点

◎主角的情况

◎配角的情况

◎对这一幕戏的思考

备选:

A.《阿长与<山海经>》

B.《五猖会》

C.《藤野先生》

来源: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杂志阅读。

图图和你读到学校科技社团编辑的杂志,被其中一个版面吸引,认真研读起来。

探测暗物

18世纪末,开尔文指出银河系中可能存在大量暗体。1906年,庞加莱首次使用"暗物质"这一说法。之后天文学的各种观测数据和结果都表明暗物质存在于宇宙,但科学家至今未能"捕捉"到它。

寻找暗物质的路径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利用大型高能对撞机去对撞产生暗物质粒子,再进行探测。第二种是在极深地下实验室中用探测器寻找暗物质粒子。第三种是发射空间望远镜测量宇宙射线中的电子能谱。暗物质粒子湮灭或衰变时会产生大量独特的高能宇宙射线,空间望远镜捕捉这种射线,测量其电子能谱,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注]WIMP指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这种粒子是暗物质粒子重要的候选者。


中国暗物质"捕手"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于1988年10月建成,通过加速粒子使其对撞,模拟宇宙早期环境,打出新粒子,将暗物质粒子"创造"出来。这种方法对对撞机的能量要求极高。2013年,我国科学家率先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虽还无法证实是暗物质粒子,但国际物理学界高度评价了这个发现。2010年,四川锦屏地下实验室建成,中国实验组采用探测器"熊猫"直接探测来自宇宙空间的暗物质粒子和原子核碰撞所产生的信号。目前已发表了若干重要的暗物质探测结果,其最新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超越了国外同类研究。2015年发射升空的"悟空"号是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也是我国首个空间望远镜,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就采集了约28亿颗高能宇宙射线,已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长期以来,各国科学家都致力于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以期第一个发现暗物质。中国正后来居上,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贡献中国力量。

(根据《大国重器》《极简天文课》等改编)

(1)你和图图梳理中国暗物质探测成果。你根据杂志内容填空,完成表格。

中国暗物质"捕手"

探测成果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发现一种新粒子,虽无法证实,但国际物理学界高度评价该发现。 

 "熊猫"探测器 

发表了若干重要的暗物质探测结果,其最新成果国际领先。

"悟空"号探测卫星

 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我国首个空间望远镜。 

 采集高能宇宙射线,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 

(2)图图问:"'悟空'号的探测属于图中哪种探测路径呢?"你给他作了解释。

(3)图图认为"悟空"这个名字既有领悟探索太空之意,又有巧借孙悟空"火眼金睛"观测宇宙之妙。你受此启发,给"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取了一个名字,并告知图图自己取名的巧思。你取的名字:   ,取名的巧思:           

来源: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袁越

①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但动物们为什么非得睡觉呢?睡眠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②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似乎对动物的生存很不利。你想啊,动物睡觉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很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觉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惜这样的事例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

③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是由阳光周期决定的,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这说明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

④不管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硬挺着不睡觉的感觉是很糟糕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位名叫兰迪•加德纳的高中生决定挑战一下不睡眠极限,在几位科学家的轮番监督下保持不睡眠长达7天零25分钟,创下了人类不睡觉最长的世界纪录。据说最后那几天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具体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失控和短期记忆力丧失等等,甚至还出现了幻觉。但是,结束试验之后他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此后好像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

⑤按照这个思路,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废物堆积过多当然不好,但如果堆积时间不长的话,只要通过补觉来清理一下,就能完全恢复原状。所以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眠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

⑥那么,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呢?答案是脑脊液。这是一种像水一样清亮的液体,可以在脑组织和脊髓之间自由流动,其功能有点像清洁液,可以通过反复地冲洗将神经细胞产生的废物清理出去。脑脊液是如何冲进大脑开始"干活"的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深度睡眠,脑脊液就会大量涌入脑组织,开始打扫卫生。

⑦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呢?原来,脑神经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这些氧气是被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在非深度睡眠时)脑神经一直持续放电,耗氧量居高不下,血液必须保持高速流动,并充满整个脑组织,这样才能保证脑神经的氧气供应。处于深度睡眠阶段时,脑神经元放电模式趋向一致,要么大家一起放电,要么集体同时休眠。当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速下降,血液流速降低25%左右,空出的部分则由脑脊液来填补。换句话说,人类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放慢了脑神经放电的频率,从而减少了对血液的依赖,脑脊液便可趁机进入大脑,开始清理工作。睡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大脑打扫卫生的。

⑧路易斯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9年1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她相信,如果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够掌握控制脑脊液流动的方法,就能动员起人体自身的清洁工,把脑部产生的所有废物全部清理出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⑨当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也可以自救,方法就是好好睡觉,别老熬夜了。

(选自《大众健康》,有删改)

链接材料:新冠肺炎疫情对身体素质的大考,让一样人人皆有的武器备受瞩目﹣﹣那就是免疫力。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维护"时间。如果总是贪黑、熬夜,健康防线很容易被病毒攻破。

(节选自《读者》)

(1)文章前三段对动物睡觉的现象进行了探究,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

②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

(3)文章第⑧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夜很深了,有的同学还在聊天、刷手机、打游戏……睡前,时间总是"余额不足"。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写几句话,规劝你的同学按时休息,不要熬夜。

来源:2020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3-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2019年是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关键之年。日前,一则名为“空间站真的要来了”的话题登上了网络热搜,在某网站“千秋论坛”上引发热烈讨论。以下为部分帖子

帖一【转发《中国青年报》张柏楠答记者问(2019﹣04﹣15)】(南山)

记者:我国的空间站有什么作用呢?

张柏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总设计师):空间站的主要定位就是国家未来的空间实验室。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类长期在空间飞行的关键技术。除此以外,空间站的技术应用还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要将航天技术服务于经济社会。依靠新的科学发现,航天技术或许能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另一个方向是通过空间站积累探索太空的经验。

记者:为什么现在人类还不能像科幻片中一样在太空中长期飞行?

张柏楠:这是因为中间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探索。目前人类长期太空飞行的纪录是俄罗斯人创造的437一名航天员来说,这个时间比较长。但是,对于去火星来讲,400多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研究、解决很多科学问题。空间站后续还担负很多重要的任务。

记者: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张柏楠:人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人航天的发展。这是一个充满梦想、非常伟大的事业。我国载人航天飞船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就是指航天员安全是第一位的。中国航天站不去盲目地比大小、比规模。我们一直坚持目的明确,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实事求是。

【网友跟帖】

千秋客:我觉得中国航天人大概是中国所有科学研究领域里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了。大家都知道登月探测器叫“嫦娥”,月球车叫“月兔”。而且你看,“嫦城4号”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背顺利软着落的探测器,向全世界传回了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而那颗起到极其关键作用的中继通信卫星,居然叫“鹊桥”。真是浪漫得不像话啊!

帖二【原创: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阿饼)

        2018年8月,NASA宣称要用195亿美元在2033年将人类送上火星。但这将是一次有去无回的单程之旅﹣﹣先不说火星上是否存在不明的危险,抵达火星需要200天左右,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提供大规模的物资运输,也就无法解决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

       不只是火星,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也不友好。在月球上,一个穿着宇航服的人只能存活7小时,之后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在温度介于零下170℃至430℃的水星,人大约只能支撑2分钟;在超高压强的其他星球如天王星、海王星和土星,人一秒钟都活不了。

       就算解决了在宇宙中的生存难题,人类也可能最终只得到一个“最糟的宇宙”。《三体》系列的第二部《黑暗森林》认为,如果宇宙中有任何文明暴露自己的存在,它将很快被消灭,所以宇宙一片寂静。这个结论被中国读者称为“黑暗森林猜想”。

       再退一步说,即使人类顺利进入“太空大航海时代”、实现星际开拓大业,也要面对一个大问题:时间。试想,你坐上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踏上“寻找新家园”的奥德赛之旅,在漆黑寂静的太空中飞向一个遥远的目标。出发时,它花了2000年时间加速;路途中,它保持巡航速度行驶了3000年;快到目标星球时,它再用2000年减速。飞船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出生又死去,地球成为上古时代虚无缥缈的梦幻。

       而你﹣﹣星辰宇宙中的蜉蝣,当年对地球投以最后一瞥时,是否意识到自己并非什么高维度的造物主?你一辈子80﹣﹣100年的寿命,还不够大陆漂移一米。与蜉蝣相比更为不幸的是,你现在就能想象到自己“朝生暮死”的图景。

        那么,人类为何总想着逃离地球呢?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人们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说的这句话,很适合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最近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远征19号”任务的巴拉特称,俯瞰地球时让人颇感震撼。他说:“毫无疑问,当你从这里俯视地球时,你就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有两件事你会立刻醒悟,一件是你曾对它有多忽略,另一件是你多么希望能尽最大努力呵护它。”

       现在,请重新认识一下地球给予我们的种种特权﹣﹣磁场和天气层对太阳的双层防御、适温气候、一倍的大气压强、重力、食物遍地这些因素都刚刚好,你才能够不穿宇航服普普通通地过着每一天。

当然,几分钟后,我们很快就会将这些恩惠忘得一干二净。

【网友跟帖】

风行:是啊,地球上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的西部要开发,东北要振兴,中部要崛起,还有贫困人口问题没解决……到太空瞎折腾什么?实际一点好不好。

(1)以上材料均来自某网站“千秋论坛”,根据帖子内容,你觉得最有可能出自哪个版块?  

A.书林一叶 B.影画苑 C.文化茶座 D.家园

(2)张柏楠在回答记者第二问时提到:“对于去火星来讲,400多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研究、解决很多科学问题。”根据阿饼的帖子,你认为可能是哪些问题?

(3)刚到中国的法国留学生苏菲对网友千秋客所说的“中国航天人的浪漫”不太理解,请你以“中继通信卫星”的取名为例,向她作出解释。

(4)在张柏楠眼里,太空探索是一项充满梦想、非常伟大的事业;而在阿饼看来,这是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人类不要总想着逃离地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走两步”,认出你

    影片《碟中谍5》中有一个场景引起了人们对步态识别技术的关注,戴着面罩的间谍在安保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形了,原来是他的步伐“出卖”了他。知道吗,影片中的步态识别技术如今已走进了现实。

    在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目标的有效识别距离以步态识别技术最远,可达50米。“步态识别技术”中的“步态”不仅包括体型特征,如高矮、胖瘦等,还包括运动特征,如运动方式、姿态等。

    在“走两步”的背后是强大的自动步态识别系统,主要包括监控摄像机、计算机以及步态视频序列处理与识别软件,而建立步态数据库也是非常关键性的工作。这一系统在识别身份的功能基础上,能够存储和跟踪个人信息,关注个人健康发展,在运动员精准训练、疾病筛查、智能家居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炫酷新装备

    心情杯 这款智能水杯,杯身颜色可以根据你正在经历的事情、你的心情而变化。例如,你支持的球队进球时,水杯内置的LED灯会立刻呈现蓝色,似乎它也在跟你一起为球队助威。

“小纽扣”这款高清智能摄像机外形像纽扣,能通过语音、面部和步态识别,锁定你的拍摄对象,自动选择、录制最精彩的瞬间,并将其编辑成可共享的短视频。

    爱牙仪 它是一款智能口腔自测仪,让你的口腔环境清晰可见,还能通过精准定位牙菌斑,准确检出蛀牙、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早期症状,有效预防、诊断各种口腔疾病。

    触感屏 这是模拟实物触感的屏幕。当手指在鱼的图象上移动,能充分感受到鱼鳞特有的质感。若是将手指移动到鱼眼位置,你会发现手指的滑动没有丝毫阻力,就好像拨弄一颗小珠子。

“大白”它是一种智能机器人。只要说出“大白”的名字就可以将其唤醒,进而完成你的各项指令。它可以陪着你出去或者在家玩耍,解答你天文、地理等方面的问题,还能预报天气状况,播放投影电影,甚至可以跟你聊天。

砰!音乐来了!

    语音识别技术主要解决30厘米到5米范围的语音交互问题,它的代表产品就是智能音箱。让音箱听懂你的语言,需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听见、听准和听懂。从技术角度来看,就是拾音、读音和解音三个关键技术环节。拾音是最为基础的环节,必须保证音箱听见你的声音;读音是将符合要求的声音转换成文字;解音则是识别人类的指令甚至情感。距离音箱3米内,你只有使用普通话发出“播放‘歌手+歌名’”的明确指令,音箱才会精准播放歌曲。如说“播放周杰伦的《青花瓷》”,这首歌浓郁的中国风就会扑面而来。当距离超出5米,识别率就会下降甚至接收不到指令。

    在音乐方面,人工智能还有更广泛的应用。如在音乐订制网站,你可以根据所选择的主题、乐器、节奏、氛围和时长等多个元素订制乐曲。当按下“渲染”键后,砰!乐曲就诞生了!人工智能软件不仅完成了谱曲,同时也负责演奏和混音工作。

(根据《大众科学》《今日科技》《环球科学》等期刊资料编辑)

    轩轩是科技馆的志愿者,小可在她那里看见了以上有趣的资料,对科技馆很好奇,轩轩便带她去玩。

(1)根据情境完成题目。

①输入个人相关信息后,小可开始体验馆内种种新奇的科技产品,她做不到的一项是  

A.戴上面具,穿上轩轩的外套,步态识别系统仍然准确地“认出”了自己。

B.用智能口腔自测仪轻松检测出蛀牙等早期症状,提醒自己注意保护牙齿。

C.看到触感屏上鱼的图象,用手指轻轻地滑过,就像真的触摸到鱼鳞一般。

D.对着智能音箱说:“来一首周杰伦的中国风!”音箱就播放出《青花瓷》。

②轩轩带小可走向一扇神奇的门,隔着约十米远,轩轩说:“芝麻开门!”门开了。这里发挥作用的是步态识别技术还是语音识别技术呢?请作出判断,并介绍其工作原理。

(2)小可是个球迷,她想去看世界杯决赛。在科技馆这么多智能产品中,她想携带两件。如果你是轩轩,会推荐哪两件?为什么?

(3)轩轩播放了一首动听的乐曲,她说这是自己的作品,是送给小可的礼物。之前,她在音乐订制网站的主题栏选择了“友谊”,乐器栏选择了“长笛”,节奏栏选择了“舒缓”……按下渲染”键,乐曲就诞生了。小可感谢之余,产生了疑惑:这个作品是轩轩的原创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8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语言表达及应用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