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2019年6月3日,我校开展了以《读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汇报活动。在汇报活动中,我以突出的表现夺得全校第一名。说起读书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知识分子家庭。②在我三、四岁时,父母给我准备了《三字级》《弟子规》等书让我读。③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读书?父母爱读书,他们读,我也模仿着读。就这样在家庭环境的熏染下我爱上了读书。上学后,老师告诉我读书要心无旁骛,要锲而不舍_____.④一篇篇优美诗文让我心驰神往,它们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记得毕淑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盛放事业。适合自己的事业,不靠天赐,要靠自我寻找。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xiāng dé yì zhāng_____的局面,是这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通过读书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今后我要更加认真读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1)给选文中的加点词语注音。

锲而不舍  

(2)根据选文中所给的拼音填写词语。

xiāng dé yì zhāng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说起读书,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知识分子家庭。

B.就这样在家庭环境的熏染下,我爱上了读书。

C.通过读书,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D.今后我要更加认真读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4)选文中①②③④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2019年6月3日,我校开展了以《读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汇报活动。

B.在我三、四岁时,父母给我准备了《三字经》《弟子规》等书让我读。

C.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读书?父母爱读书,他们读,我也模仿着读。

D.一篇篇优美诗文让我心驰神往,它们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

来源: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圆明园的毁灭

①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③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④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⑤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附文:

①……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后来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②这一奇迹现己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脏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对他们我要提出抗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

(附文节选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圆明园的毁灭》写道圆明园也是世界文化;雨果说的哪句话与这个看法相同?

(2)请简要分析《圆明园的毁灭》③段与“附文”①段画线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作用。

(3)“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的句子里有“奉命”一词这个词有何作用?

(4)《圆明园的毁灭》中写道:“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附文”中也有与之类似的句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5)《圆明园的毁灭》与“附文”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来源: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风吹白鸽拨琴弦》完成下列各题。

风吹白鸽拨琴弦

黄舒灿

①在伦敦的鸽子广场,我感受到的不只是异乡风情。

②这天,云淡风轻,我在熙熙攘攘的广场上慢慢逛,细细看,转眼间,一位老人映入眼帘。

③我驻足,观察着他:他穿着米黄色风衣,带着一顶黑帽子,鼻梁上,深色镜柜下镶着一双深邃的蓝色眼睛。他坐在藤木长椅上,手拿着原木色吉他,独特的气质,合适的穿着,在蔚蓝天空的映村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他布满皱纹的手,开始缓缓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绵延流出。我的目光停留在他的指尖,他的手法变化多端,节奏轻快,手指转换让我目不暇接。突然,他双眼微闭,身体有节奏地晃动。这不用琴谱的曲子,却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我心里不由得暗自赞叹。

⑤在他正前方的琴袋里,装满了铜币。这些铜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如此和谐。一面终了,我缓缓走上前,俯身弯腰,几枚铜币轻轻落下,声音清脆,这是我对他琴声的致谢。我望着他,笑了笑,本想夸管他的琴技高超,却觉得此刻无言胜有言,他也回报一个慈祥的笑容。

⑥我正准备转身而去时,又一曲响起。开始反复快奏回旋,似流水潺潺,清澈明丽。忽而节奏轻快,伴着拍打琴身,如二重要般奇妙。一会儿琴风又突转,像悲伤的颂歌,叙述着忧愁。最后,高亢激昂,让人赞叹。他好像在变着世间最高超的魔术,浮动的手影,颤动的琴弦,如此契合。

⑦这寻常的一幕,原来可以这么美好。我感到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共鸣与应和。

⑧我不打算再去繁华的商店,便走向他对面的环石精,背靠着花坛,静静地坐着,远远地望着。无关风月,无关忧愁,我也微闭双眼,陶醉在这无限的美好中,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⑨“小姑娘,你也在听他弹吉他吗?”一位东方中年女士同问我,“对的“,我微笑回答。“其实你别以为他是卖艺的。我移居到剑桥五年了,常常在广场看到他。后来听人说他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而且现在生活也很富足,但是他就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来这里弹吉他,本来只是为了传播快乐,后来竟有人把他当作卖艺的,给他钱。开始时他有些手足无措,但慢慢地,他认为这是别人对他音乐的肯定,心里也获得了坦然和更多的快乐,便欣然接受了。这么多年了,他积攒的铜币全部捐给了红十字会,用来救助那些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他多么希望没有战争啊。我虽然不懂音乐,但我可以肯定,他从来没有弹过相同的曲子。”听后,我对老人又多了几分敬佩。长年累月,不弹相同的曲子,这得有多高的造诣?

⑩我朝他的方向望去,此时,不知他又在弹奏一首什么曲子。 我忽然地发现,在他身旁,有一群白鸽,这些白鸽扇动着翅膀,似一片白色的海洋。那情形,似乎是在为老人伴舞,相互配合得那么默契,好似多年的挚友。

⑪我呆若木鸡地驻足在这位老艺术家的面前,心潮涌动。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多的白鸽飞舞,也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人物合一的震撼场面。

⑫突然,最后的曲子结束了,清风拂过,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碎成一地的金光斑,所有的白鸽都朝着蓝天的同一方向起……

⑬我朝他的方向,再次深深鞠了一个90度的躬。

(选自《黄舒灿作品集》,有删改)

(1)文章以”风吹白鸽拨琴弦”为题有什么好处?

(2)文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选文第⑥段老人的琴风是怎样变化的?

(4)试分析第⑫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5)从修辞手法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好像在变着世间最高超的魔术

来源:2019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2-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良好的家风能够会jù_____正能量,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家风连着民风,影响到社会风尚,好的家风家教不仅在代际延传中确保了家族成员的健康成长,而且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着辐射作用。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其家风的“流动载体”,到一方就影响一方,熏rǎn_____一方。因此,好的家风能持续促成好的社会风气,使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获得无尽的正能量。

(选自《谈家风》)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辐射  

②载体  

(2)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会jù  

②熏rǎn  

来源:2019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要人脉圈,更要书脉圈

夏生荷

①“人脉是风,人脉是雨,有了人脉我呼风唤雨;人脉是天,人脉是地,有了人脉我顶天立地!”这是一位游走在生意场上的朋友的口头禅。在他看来,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成就辉煌的事业和人生,广博的人脉圈是最重要和最不可缺少的。“人脉圈广,就能将很多难办的事轻松搞定!”

②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人,将人生的成功与否与人脉圈的广窄挂上钩,甚至直接划上等号。为此,他们特别热衷于交际,流连于饭局、牌局、舞厅、KTV等社交场所,只为能多结交一些所谓的能人、名人、贵人,以便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获得广博的人脉,为我所用。

③人是高等社交动物,多交朋友,让人脉广博一些,无可厚非。_____一味地去追求人脉,将人脉“神话”,______煞费苦心地去攀附名人、能人 ______与之建立人脉圈,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_____值得商榷了。

④在我看来,在拓展人脉圈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去多读书,与书做朋友,扩展自己的书脉圈,因为书脉圈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的。

⑤所谓的书脉圈,就是指一个人结识和阅读过多少书。书脉圈广不广直接说明一个人爱不爱读书﹣﹣书脉圈越窄表明读书越少,反之,书脉圈越广表明读书越多,越爱阅读。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容易从书脉中收获诸多益处,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更有许许多良师益友助人完善自己。

⑥历史上流芳千古的人物,大都是书脉圈特别广博的人,他们喜欢和书做朋友,愿意“结交”一本本好书,凿壁偷光的匡衡,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等人,无一不是具有广博书脉圈的人,他们所读之书可谓汗牛充栋。当今社会也不乏因喜爱读书而受益匪浅的人,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举成名的武亦姝,  ,他(她)们的人生之路因为书籍的陪伴而愈加宽广。

⑦此外,与人脉圈相比,书脉圈更容易建立,因为它很廉价,即使你买不起书,也可以去图书馆里借;它也很平易近人,和它交往,不需讲排场,看脸色;它还很单纯,不需要刻意谋划、顾忌和猜疑,只需你安安静静地捧读就可以了。

⑧当然,这也不等于说让我们彻底不去交际,远离人脉圈,一门心思地宅在家里去建书脉圈,而是要我们放弃去拓展一些无效的、无意义的和功利性、目的性太强的人脉圈,将空余出来的时间留给阅读和书籍,让书脉圈将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⑨同样,人脉圈里也有不少爱读书之人,结交这些人,也能帮我们拓展书脉圈,可谓是一举两得。

⑩多读书吧,不断拓展自己的书脉圈,坚持下去对我们的人生终将有所裨益。

(选自《思维与智慧》,文章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3段空线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可是    甚至    并且    那就

B.可是    并且    甚至    那么

C.如果    甚至    并且    那就

D.因为    甚至    并且    那就

(3)请你根据语境在第6段的横线上再补写一个例子。

(4)作者为什么认为书脉圈比人脉圈更容易建立?

(5)作者提倡扩展书脉圈的同时,为什么也不反对适当拓展人脉圈?

来源:2018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文章第一段三次说是“事实”,用意何在?用文中的短语概括这一段论证的内容

(2)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之外,还明示了民族自信力在当时的作用,请你在文中找到并摘抄下来。

(3)依照文中画线句子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A.只要……就……

B.只有……才……

C.即使……也……

D.虽然……也……

(4)文中加点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说说它的作用。

(5)请你选取一个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的例子并加以概述。

来源: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仲夏时节,科尔沁沙地西缘,天空湛蓝如洗,挂着如丝如缕的白云。微风吹拂,脚下一尺多高的苜蓿草随风翻滚,泛起一波波绿色的涟yī.抬眼远tiào,连绵的绿海涌着波浪,在起伏的沙地上蜿蜒地伸向田野。

(选自《赤蜂日报》)

(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湛蓝        如丝如缕     

(2)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涟yī        远tiào  

来源:2017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多一些宽容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 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 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 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 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 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 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心底无私天地宽。 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 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你高我低。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 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 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个性、品格、气质的差异。 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社会主义道德范围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关爱,尽量多一些宽容。 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不姑息放纵。 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宽阔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 朋友,你说呢?

(1)文章引用了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海”在这里比喻什么?

(2)本文可以分三层,请依次把第一层和第二层最后的几个词写出来。

(3)在论证“互让”时,运用了   论证方法。

(4)怎样才能做到宽容?(用原文语句回答)

(5)请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  

②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  

③爱能化解矛盾芥蒂  

④摒弃私心杂念  

来源:201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扇子的起源和功用

付秀宏

①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子发端于殷代,以鸟羽制成,作仪卫之美。 三国孔明之羽扇,非为自用,而是仪令之物。 汉代之后,湖南竹扇、山东纨扇问世,才用之除热取凉。 及宋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张合自如,风行一时,苏东坡曾有“高丽白折扇,展之广尺余”的妙语。

但是,中国人对扇子的使用发展到后来却是艺术功用大于实际功能。。 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 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声名遐迩。 书画家在扇面写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韵。 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

③明代大书画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 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 吴子深、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墨笔与金石同在,更价值不菲。

④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 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和马守真,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

⑤作为艺术品,扇面之画讲究气韵迷人。 鸟兽虫鱼、人物山水,无不能画,贵在品位。有时仅画菊一枝、白菜一棵,也要清风雅意。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寅扇面画《秋江垂钓》,令人冥思。 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纵长5 9.5厘米、横宽1 5 2厘米的明代大折扇,一面画的是柳阴赏花,气息飘动,闲情如梦;一面画的是松下读书,主仆对语,儒风拂面。 此画出自明宣德帝朱瞻基之手,为中国之最大折扇,乃罕见传世宝物。

⑥对于工笔书画家,定是意象在心中涌现,心迹在扇上流注。 对于收藏使用者,必是悠然处见有意趣,挚爱间涌出性情。 一朋友购得一把雪白鹅毛扇,折起像白鸽回巢,展开似白鹤亮翅,遂赞曰:“美,此处无墨胜有墨。”另一同事的客厅壁上,挂一把竹扇,白扇面只写四字隶书“宁静致远”,此时无声胜有声。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第①段按   顺序,说明了  

(2)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认真阅读第⑤自然段,联系本段上下文内容,为段中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4)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出其中三种来,并举例说说各自在文中的作用。

来源:201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节选),完成各题。

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b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c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时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他的面相完全没有特征,完全属于普通的俄罗斯人,因此,我们得把他称为普通人,而且此刻会产生这么一种感觉,即天才没有任何特殊的长相,而是一般人的总体现。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②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颌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③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④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节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1)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从文本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的不凡之处。作者特意在文本开篇描绘“巨匠”的平庸、丑陋、普通的外貌,这对后文写他的“不凡”起到什么作用?

(2)第③、④两个自然段分别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点?

(3)第①自然段中划线的a、b、c三句都兼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高尔基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结合文本内容及自己对托尔斯泰的相关了解,说说你透过这双“眼睛”看到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内心世界。

来源:2016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书法发现了一切气韵结体的可能的姿态,而它的发现系从自然界摄取的艺术的灵感,特殊是从树木鸟兽方面﹣﹣一棱梅花,一条附有几片残叶的葡萄藤,一只跳跃的斑豹,猛虎的巨瓜,麇鹿的捷足,骏马的劲力,熊罴的丛毛,白鹤的纤细,_______,________,松枝的纠棱盘结,没有一种自然界的气韵形态未经中国画家收入笔底,形成一种特殊的风格者。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它的尖端蜷曲而上绕,还diǎn zhuì着疏落的几片残叶,毫无人工的diāo zhuó的痕迹,却是位置再适当没有,中国文人接触了这样的景物,他把这种神韵融会于自己的书法中。他又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它的躯干劲挺而枝杈转折下弯,显出一种bù qū bù náo的气派,于是他把这种气派融会于他的书法风格中。

(选自林语堂《人生的盛宴》)

(1)根据拼音将汉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diǎn zhuì 点缀        diāo zhuó 雕琢         bù qū bù náo 不屈不挠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纤细 xiān     蜷曲 quán     劲挺 jìng 

(3)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

来源:2018年甘肃省白银市(临夏州、定西、平凉、张掖、武威、酒泉、陇南)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沧桑数千载,磨练百代人。中国书法用它那____的甲骨文、沉雄的篆书、典雅的隶书、____的楷书、____的行书、____的草书,陶治了东方,熏陶了世界,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为炎黄子孙赢得荣光,它是华夏文化的瑰宝,世界艺术的奇葩。

学习中国书法,就要揣摩那纵横万象的点画,推敲那千恣百态的结构,探索那疏密相称的布局,体会那提按顿挫的律动,膜拜那揖让开合的神思,迷恋那诗词曲赋的意韵﹣﹣让音乐的节奏、舞蹈的逢望、数学的比例、力学的原理、平面的构成……都造化在一起,交相辉应灵光四射,那该是何等动人的画面啊!

(节选自《少儿书法艺术自修汇编》)

(1)依次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huái

cuō

yùn

B. guī

cuò

yùn

C. huái

cùo

yòng

D. guī

cūo

yòng

(2)文中画线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沧桑

陶治

灵光四射

B.陶治

揣摩

交相辉应

C.揣摩

膜拜

诗词曲赋

D.膜拜

造型

千恣百态

(3)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填上正确的修饰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潇洒

狂飞

古朴

端庄

B.古朴

狂飞

端庄

潇洒

C.狂飞

潇洒

端庄

古朴

D.古朴

端庄

潇洒

狂飞

来源:2017年甘肃省白银市(临夏州、定西、庆阳、平凉、张掖、武威、酒泉)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出门时,母亲递过的外套是最贴心的礼物;学习中,同学提供的帮助是最真诚的礼物;_____,______……这些礼物陪伴、呵护着你,在生命的历程中散发出迷人的馨香。

②生活中的精彩与黯淡,教会你坦然面对平凡的自己;旅途中的温暖与寒凉让你学会了珍惜,懂得了感恩。于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你才能放平心态,幸福生活。这时,你就获得了成长。成长就是你送给自己的礼物。

③当然,我们接受礼物,也应该回赠礼物。当你送出礼物时,你也会获得,“手有余香”的快乐。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肩负着一份使命。用你的双手去丰富这个世界,回馈这个世界,世界就会变得更绚丽多彩。这是你给世界的礼物。

④从物质到精神,从具体到抽象,礼物丰厚而美好。它芬芳如鲜花,灿烂如烟火,闪耀如星辰…

(1)请用正楷将第②③段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下来。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①馨香

  

②黯淡

  

③旅途

  

④回馈

  

(3)请在第①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前面的句子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4)第②③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来源: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酸橙

①金华的亲戚送了我家一麻袋的橙子。橙甜,汁液淌嘴角。吃了橙,手也舍不得马上洗,用舌头舔一遍,把橙汁舔干净。村里没有人种橙。父亲说,这个橙好吃,下次来你带两棵橙苗来。

②第二年,我家后院的空地上种上了橙苗。

③又三年。橙子树高过了瓦屋,开了花。树冠伞形,圆圆的,撑开的伞一样。橙子花白白的,五片花瓣,中间黄色的花芯。满树的花,绿叶白花披在树上。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橙子花。花开时节,正是雨季,雨滴滴答答,也不停歇。每下一次暴雨,花落一地,树下白白的一片。雨季结束,花也谢完了。花凋谢了,青色的黄豆大的橙子,结了出来。

④橙子的皮还没发黄,青蓝青蓝,但个头已经塞满一只手掌心了。我便跑去摘橙子吃,用刀切开,掰开肉瓤,黄白色,汁液饱胀。我塞进嘴巴,又马上吐出来,眯起眼睛,浑身哆嗦。母亲笑了起来,是不是很酸啊。我说,牙齿都酸痛了,没见过比它更酸的东西,比醋还酸。母亲说,没熟透的果子都酸不溜秋的,等皮黄熟透了,酸就变成甜了。

⑤皮黄了,和油菜花一样黄得澄明纯粹,可橙子还是酸得牙齿漂浮。我对这棵橙子树再也指望不上了。可父亲不死心,说,还是霜降呢,冬至以后肯定甜蜜蜜,野柿子也是冬至后甜蜜蜜的。过了冬至,剥橙子吃,还是酸。

⑥金华的亲戚又来了,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是他给错了树苗。我们全家彻底死心了。橙子吊在树上,再也无人问津。

⑦橙子熟了,唯一吃它的,是鸟。鸟啄食的橙子会腐烂,掉下来。没有啄食的橙子,不落地,还吊在枝桠上,第二年又返青。

⑧过了几年,橘子树蓬蓬勃勃,树冠有一个稻草垛那么大。看着满树的花,我大哥不免叹气,说,这棵橘子树,像一个漂亮的女人却生怪胎。我书读不好,母亲以橙子树作例子,教育我:“你看看这棵橙子树,好看,结的橙子却难吃,是没用的。做人也一样,肚子里要有货。”

⑨有一次,我表哥来,他是镇里有名的厨师,看着树上黄澄澄的橙子说:“酸橙?这可是个好东西!烧鱼,用半个橙子,放点盐煮,比什么都鲜,什么佐料也不用放。做酸汤也好,不用醋不用酸菜,是做酸汤最好的料了。”我母亲说,哪有用酸橙子烧菜的。表哥掌勺,烧了鱼,烧了酸汤。我母亲吃了,说,确是好味道,一个酸橙,烧出两个好菜。

⑩邻居知道了酸橙可烧鲜鱼,烧酸汤,家里做喜事,提一个篮子来,向我母亲要十几个酸橙。提篮里,还拎十几个鸡蛋来。我母亲怎么也不收,说,以前觉得没用,现在可以提鲜,算是没白白种了它。

⑪后来,我父亲患了一种病,就是打嗝,怎么也控制不住。一次,有客人来,见我父亲不停打嗝,说,你这个病是不是好几年了。父亲说,是啊,大小医院看了十几家,没结果。客人是个医生,他说,有一样东西,可以断病根,只是很难找。父亲说,打嗝太难受了,难找也要找。客人说,用酸橙泡水喝,喝三个月,便好了。我父亲把他拉到后院,客人满脸惊喜:“这就是酸橙,熟后不落蒂,四季有鲜果。”

⑫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收木料的人,对我父亲说,这棵树要不要卖呢?我出好价钱。父亲说,收它干啥?收木料的人说,酸橙木打木床,比任何木头都好,蚊子不入屋。我父亲说,钱再多,也会用完,树却年年开花,是钱换不来的。

(1)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2)下列对⑨﹣⑫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哥知道“我”家有酸橙,专程来烧酸鱼汤。

B.母亲现在觉得酸橙有用,舍不得和邻居交换。

C.从医生的话可以看出,酸橙并不是多见之物。

D.父亲为给自己做床,不愿意高价卖掉酸橙树。

(3)种上橙苗后,“我们全家”对橙的情感变化过程是,从    再到惊喜。

(4)文章写的是酸橙,却从吃甜橙写起,目的是:①  ;②  

(5)文章借酸橙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请写出两点。

来源: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

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kù sì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②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如图)。

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以踩着它们穿越马路。“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1951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

③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1969 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 年,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

④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按照设置规范,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

⑤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须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

⑥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⑦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的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彩色斑马线、3D立体斑马线。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新的安全隐患,为此有的城市推出了闪灯斑马线﹣﹣在斑马线上安装多条醒目的灯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

⑧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守法守序,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守护﹣﹣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1)根据拼音写汉字。

kù sì  

(2)下列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斑马线的宽度根据规范不应超过4米。

B.构成斑马线的白色粗实线须平行排列。

C.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

D.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

(3)依据文本内容,摘录相关信息并作概括,完成下表。

信息摘录

信息概括

  斑马线的祖先

斑马线的起源

1951年,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②  

斑马线之“最”

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③  

  

(4)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5)文中提到,有的城市对斑马线设置进行了大胆尝试,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理由。

来源: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语言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