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选题,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下列是四幅物体水平运动图,正确表示北半球的是(虚线表示物体原来受力方向,实线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运动方向)
读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A.1 | B.2 |
C.3 | D.4 |
我国“黑河—腾冲”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只占6.3%,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气候干燥,生态脆弱 |
B.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 |
C.西部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
D.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迁出量大 |
读全球气温变化资料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被破坏 | B.温室气体增加 |
C.酸雨 | D.水旱灾害 |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结果可能是
A.全球降水将普遍增加 |
B.海平面将上升 |
C.全球物种将大量增加 |
D.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将缩小 |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 | B.②增强 |
C.③减弱 | D.④减弱 |
下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⑤为外力作用 |
B.④为变质作用 |
C.①为上升、冷却凝固作用 |
D.C为变质岩、D为沉积岩 |
读四幅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各地貌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甲——冰川侵蚀 | B.乙——流水沉积 |
C.丙——流水溶蚀 | D.丁——断裂下陷 |
与丙图地貌成因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地岩石以变质岩为主 | B.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 |
C.生物多样,风力作用强 | D.成因与云南石林完全不同 |
十多年前(2005年),由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南侧的海底地震引发的南亚大海啸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
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
此次地震引发强烈的海啸,表明自然灾害具有
A.危害性 | B.随机性 |
C.突发性 | D.关联性 |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松嫩平原发现了大型油气田,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地质构造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
A.向斜 | B.背斜 |
C.断层 | D.地堑 |
图中储油构造中,数字①②③分别代表
A.气、水、油 | B.气、油、水 |
C.水、气、油 | D.油、水、气 |
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横亘石壁如带”。文中所记载地区的岩石,按成因分,可能属于
A.岩浆岩 | B.沉积岩 |
C.变质岩 | D.侵入岩 |
读我国2014年2月某时段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天气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亚洲高压强盛 | B.副高强盛 |
C.空气干燥 | D.风力强劲 |
14日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A.北京大雪纷飞 | B.杭州风和日丽 |
C.上海雨夹雪 | D.台湾剧烈降温 |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 | B.②处 |
C.③处 | D.④处 |
为了完成材料中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应选择哪个时段完成拍摄
A.16时至次日8时 | B.8时至16时 |
C.18时至次日6时 | D.6时至18时 |
下列四组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
C.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图中字母M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 B.副热带高气压带 |
C.副极地低气压带 | D.极地高气压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