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的气压分布图,读图分析后,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画出脊线和槽线。
(2)A、B、C、D是四条锋线,其中属于暖锋的是 , 属于冷锋的是 。
(3)图中大陆上的强高压名称是 ,在该气压控制下的地区盛行 气团。
(4)冷锋过境时,带给我国的天气现象是 。
某地气候要素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读图回答。
该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
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
在太平洋沿岸的城市中,气候状况与该图接近的两个著名城市为_________。
.读中国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和南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城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点有量的变化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
人均粮食点有量(千克) |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
53.9 11.5 |
67.3 19.7 |
85.1 31.9 |
328.4 366.5 |
400.7 495.2 |
421.5 569.5 |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
46.1 29.7 |
32.7 24.3 |
14.9 11.3 |
334.9 352.6 |
355.1 396.3 |
328.0 379.9 |
(1)我国北方粮食作物以 为主;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粮食作物集中分布在 一线以南的东部平原、丘陵地区。
(2)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 ;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点有量变化特点是 。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改变,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 。
(3)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多项选择)
A.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 B.粮食大量出口 C.粮食单产下降 D.调整种植业结构
(4)北方产区粮食产量的增长,与播种面积扩大等多种因素有关。但这些因素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阅读下面的结构框图,将代表相关内容的字母填入图中的空格内。(每个字母限用一次,每框限填一个字母)
A.毁草种粮 B.导致水土污染 C.扩大灌溉面积 D.提高机械化程度
E.减少生物多样性,加剧荒漠化 F.增加播种面积 G.培育优良品种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1: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中,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2: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4分)
(2)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的影响。(4分)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与地势的关系是 ,青藏高原多海拔很高的山脉,为什么其地表特征却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4分)
(4)图中A是 板块,B是 板块,喜马拉雅山脉位于 (A或B)板块上,山上 (地质作用)作用明显。(4分)
(5)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 ,主要自然资源有 。(4分)
(6)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 (岩石)。(2分)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箭头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4分)
(2)在a、b、c中,a表示的岩石的名称是 ,b表示的岩石名称是 。(4分)
(3)在a、b、c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 ,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是 。(4分)
(4)简要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4分)
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厚的粗细不均的沙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沙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1)写出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4分)
(2)实验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沙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4分)
(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的何种现象?(2分)
读自然界的两种物质循环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火山喷发能加剧地球升温,有人说火山喷发会使地球降温。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并简述理由。
(2)图中①②各表示哪种地质作用?请各举一例说明其对地貌的影响。
(3)人类活动能加快图中所示的两种物质循环过程,各举一例说明。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含义是:A: 、E: 、G:风化作用、L:、 F:、 、S:固结成岩作用、W: 、M: 。
(2)试比较喷出岩与侵入岩的异同。
(3)结合本图,总结哪些地质作用可以形成哪些类型的山地。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甲图:某地貌景观示意图
材料2:乙图:甲图中河流侵蚀基准面变化示意图。
(1)这种地貌是根据 半岛上的高原名字命名的,该半岛所在地区的植被都具有 特征,形成原因为 。
(2)图中河谷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为 ,其形成原因为
。
(3)我国境内这种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 地区,该 地区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避免哪些问题?
(4)根据乙图回答:此图表示 侵蚀,如果图中侵蚀基准面上升,水流搬运泥沙能力 (增强或减弱),河流发生 (侵蚀或堆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1: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53.5%,耕地占35.2%,而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4.4%,耕地占59.2%,水资源仅占14.7%。
材料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
(1)结合材料1说明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必要性。(2分)
(2)图中输水干线为 (东线、西线、中线)工程的主体,a河是 ,c地位于 流域。(6分)
(3)由材料2分析该输水干线受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6分)
(4)水利专家们论证后提出了利用大型涵洞在b河河床下输水的设想。从地理角度看,政府最终采纳这种建议的理由有哪些?(4分)
(5)因图示工程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地区有哪些?试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1:据专家预测:水资源问题将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将面临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双重压力。因此,保护水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材料2:中国7大水系的水质差别对比图(2003年)
(1)由材料2可以看出,我国南北方河流水质有何差别?(2分)
(2)试分析造成我国南北方水质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3)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缓解我国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双重压力。(4分)
读各大洲径流总量和人均径流量的对比表,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项目 洲名 |
欧洲 |
A |
B |
北美洲 |
C |
D |
径流总量(立方千米) |
3100 |
131900 |
4225 |
5950 |
10390 |
1965 |
人均净流量(立方米) |
2100 |
1960 |
5500 |
8620 |
21000 |
27800 |
(1)指出表中A、B、C、D所代表大洲的名称。(4分)
(2)在坐标图中,按由多到少的顺序和图例要求画出六大洲人均径流量柱状图。(横坐标每格代表一个大洲,每小格只是一个基数,在此位置可画出各洲相应柱状图。)(2分)
(3)一个地区的径流量的多少取决于 和 的对比关系。世界上江河径流量最多的国家是 (3分)
(4)目前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除表中所反映出来的
以外,还与哪些原因有关?(5分)
读长江沿江经济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与长江干流上的南京、九江、武汉、枝城交汇的铁路线名称。
南京 、九江 、武汉 、枝城 。
(2)长江经济带可通过长江 向的主要支流和南北向的主要 将其经济技术优势向南北辐射。
(3) 长江流域易受洪涝灾害的河段为 ,简述修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对防御洪涝灾害的重大意义。
读东亚《工业区域出口加工区、经济特区的分布及污染工业迁移方向示意图》,回答有关向题。
(1) 从自然条件考虑,A国发展工业的不利因素是 。
(2)20世纪70年代以来,A国工业由 密集型转向 密集型。图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怎样利用这种变化发展本国、本地区经济的?
(3)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建立经济特区。在图中B处建立经济特区有哪些优越的地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