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一”建军节到“十一”国庆节这一段时间内,南京昼夜长短变化的情况是
A.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 | B.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 |
C.先昼长于夜,后昼短于夜 | D.先昼短于夜,后昼长于夜 |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180°经线 | B.0°经线 | C.50°W经线 | D.150°W经线 |
当东半球全部为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
C.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 D.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 |
图8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和少年人口系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分析28-29题。
关于四条曲线的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a为发展中国家少年人口系数 |
B.b为发达国家少年人口系数 |
C.c为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 |
D.d为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系数 |
从图中可以看出,21世纪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将是
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社会压力 |
B.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巨大社会和生态压力 |
C.人口增长缓慢带来的资源开发问题 |
D.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带来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 |
图7为中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年均出现次数的等值线图,读图回答25-27题。
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A.台风 | B.寒潮 | C.沙尘暴 | D.干旱 |
甲地受这种气象灾害影响极少主要原因是
A.地处盆地 | B.受盛行风影响小 |
C.距离海洋较远 | D.纬度较低 |
该气象灾害强盛时
A.澳大利亚农民忙于剪羊毛 | B.东北平原正要播种小麦 |
C.珠江三角洲早稻收割 | D.南极科考队正在考察 |
读图6,回答23-24题。
当②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时,此时气候特征相近的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经海水抽样检测,②附近的海水水质较差,其原因可能与
A.航线石油运输量大相关 |
B.年降水量偏少,海水稀释作用弱相关 |
C.港口废物的排放相关 |
D.沿岸盛产石油相关 |
图5下部为某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上部是该区相关地理事物沿线变化图,回答21-22题。
①、②两条曲线分别代表的是
A.气压 | B.光照 | C.降水 | D.结冰期 |
该岛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森林类型的变化,主要由于
A.深受海洋影响 | B.深受季风影响 |
C.地处低纬度 | D.山脉高差大 |
下图是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据此回答25—26题。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区配较差的区域是 ( )
A.西北区 | B.西南区 | C.北方区 | D.南方区 |
影响西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 ( )
A.资源短缺 | B.地表崎岖 | C.市场狭小 | D.交通不便 |
下列经纬网表示两个发达国家的主要区域范围,阴影部分为该国著名的工业区。据此完成23—24题。
对两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国人口数量大于乙国 | B.乙国外来务工人口多于甲国 |
C.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于乙国 | D.两国人口密度均是东部大于西部 |
图中两工业区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
A.铁矿丰富 | B.煤矿丰富 | C.水源丰富 | D.环境优美 |
下图为我国某地河流实测流量(M2/s)和降水量(mm),据此完成21—22题。
从甲图可以看出,该地区暴雨(24小时雨量超过50mm)出现较多。这里暴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
A.空气对流活动强 | B.受地形阻挡,焚风效应强 |
C.台风活动 | D.赤道低压控制,对流旺盛 |
乙图反映了该河流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与径流的变化过程,最大降水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 ( )
A.全球气候变暖 | B.流域内种草种树,植被覆盖率提高 |
C.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 D.退耕还沼和退耕还湖效果显著 |
读下图,完成19—20题。
表示温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代号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符合终年多雨(湿润)气候特征的代号是 ( )
A.甲 | B.丙 |
C.戊 | D.已 |
全球气候变暖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11),回答24—26题。
图中数字所示环节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
A.环太平洋地区地震频繁 |
B.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
C.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 |
D.岛国图瓦卢将面临灭顶之灾 |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符合我国国情的措施有 ( )
A.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慢工业发展步伐 |
B.加快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
C.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
D.发展洁净煤技术,减轻环境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