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海洋与陆地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变化图,读图回答:
关于L1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大陆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变化线 |
B.为海洋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变化线 |
C.最大值出现在60°N附近,是因为受低气压控制 |
D.最小值出现在O°,是因为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小 |
L2在南半球中纬度的气温年较差小于北半球同纬度,原因是南半球中纬度区域
A.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 B.受陆地影响小 |
C.受盛行西风影响大 | D.受海洋影响小 |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
B.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
C.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
D.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
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 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
有关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护了全球水的静态平衡,促进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 |
B.促进不同地区间的能量交换,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
C.不断溶解和带走岩石、土壤的矿物质,促使地表化学元素的迁移 |
D.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
下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是造成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图回答:
图中洋流L1、L2的流向可能是
A.L1向东流,L2向东流 | B.L1向西流,L2向西流 |
C.L1向东流,L2向西流 | D.L1向西流,L2向东流 |
假若L1、L2的流向相同
A.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 | B.北京昼长夜短 |
C.夏威夷高压强盛 |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
下图是沿某一理想大陆45º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 |
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下列关于近地面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吹向② | B.④吹向⑤ |
C.⑤吹向④ | D.④吹向② |
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由于地壳运动和流水的作用,丹霞盆地的红色地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该地区的“红岩”属性、典型植被类型分别是
A.沉积岩 |
B.变质岩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温带落叶阔叶林 |
从地质作用来看,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包括
A.地壳的上升运动 |
B.地壳的下沉运动 |
C.流水的沉积作用 |
D.流水的侵蚀作用 |
读“岩石图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②和③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A.冷却凝固 | B.外力作用 | C.重熔再生 | D.变质作用 |
一般情况下,下列岩石不能找到化石的是
A.岩浆岩 | B.沉积岩 | C.变质岩 | D.石灰岩 |
下图为“30°N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米。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M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A.海浪侵蚀 | B.珊瑚淀积 |
C.岩层断裂 | D.泥沙堆积 |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确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早。而新疆堆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下题。
1.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A. | 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 | B. | 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
C. | 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 D. | 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
2.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
A. | 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 | B. | 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 |
C. | 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 | D. | 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 |
2008年奥运圣火首次照亮世界之巅。综合考虑各自然因素,适宜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季节是()
A. | 春季 | B. | 秋季 | C. | 夏季 | D. | 冬季 |
读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
A. | 甲地 | B. | 乙地 |
C. | 丙地 | D. | 丁地 |
2.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
B. | 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
C. | 一年中正午太阳调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
D. | 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
3.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是()
A. | 4时40分 | B. | 8时40分 | C. | 16时40分 | D. | 20时4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