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5—18题。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推断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
A.流水作用增强 | B.冰川作用增加 |
C.风力作用增强 | D.变质作用增强 |
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青藏高原隆起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同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的主要环节是
A.地面蒸发 | B.水汽输送 | C.大气降水 | D.地面径流 |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①气候的大陆性变强 ②植被覆盖率增大
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大 ④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了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演变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 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读图13,完成下列问题。
(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2)在“洋流分布模式图”中标出a、b、c、d四处洋流流向,d处洋流属于________(暖流或寒流)。e处洋流对“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的E处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
(3)D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___________ ,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___________ 。
(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_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 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________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主要受 _____ 条件控制。
(5)①自然带近年来遭受人类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对全球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 ,进而对于沿海地区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完成5-6题。
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高向低排列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 | B.②①③ | C.③①② | D.③②① |
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 )
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 B.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 D.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
读下列三幅图(图12、图13、图14),回答下列问题。
图12
图13
图14
(1)根据上述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
(2)上述三幅图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些特征?
(3)总结自然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图,回答下题。
下列叙述中,属于M环节的是
A.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 |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 D.水系发达,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
图中N环节导致
A.河流径流量稳定 | B.河流泥沙含量大 |
C.冬季有结冰现象 | D.夏季河流出现汛期 |
下列有关该区农业国土整治的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建立全国性的林业基地 |
B.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加强水土流失治理 |
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
D.实施围湖造田,建立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 |
图1是四个地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1,完成第1~3题。
图中所示地理景观所在地的气候特征是
A.甲——全年高温,降水多 | B.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少 |
C.丙——全年酷寒,降水多 | D.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图中所示地理景观
A.甲→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
B.甲→丙的变化与低纬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相近 |
C.乙→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
D.乙→丁的变化与亚欧大陆从西岸到东岸的变化一致 |
与图中丁处自然景观的形成天系密切的是
A.全年高温的气候 | B.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 |
C.流经沿岸的暖流 | D.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 |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
B.三叶虫→鱼类→恐龙 |
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
D.哺乳动物→爬行运动→两栖动物 |
图3为某地“近地表大气和土壤在垂直方向不同高度上的四种物质组成示意图”,四种物质为空气、水、有机质和矿物质。读图回答6—7题。
地表面应为图中的
A.a面 | B.b面 | C.c面 | D.d面 |
图中序号与所代表物质相符的是
A.①——空气②——水③——矿物质④——有机质 |
B.①——水②——空气③——有机质④——矿物质 |
C.①——有机质②——矿物质③——空气④——水 |
D.①——矿物质②——有机质③——水④——空气 |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季节性冻土指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层;多年冻土指冻结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冻土。图3是北半球南北方向多年冻土剖面图,读图回答7—9题。
与图中不连续多年冻土带最接近的纬度范围是
A.40°N——50°N | B.50°N——60°N |
C.60°N——70°N | D.70°N——80°N |
亚欧大陆自西向东冻土带的分布南界具有纬度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其主导因素是
A.海洋性气候强弱 | B.东中西地形差异 |
C.土体颗粒的组成 | D.植被种类与多少 |
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冻土厚度的因素是
A.海拔高度和纬度 | B.纬度位置 |
C.降水形式及多少 | D.海拔高度 |
埃及阿斯旺大坝的建设,导致尼罗河中下游的渔业、土壤、入海口、地下水等自然要素出现异常,这充分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数量有限性 | B.地域差异 |
C.利用潜力无限 | D.整体性 |
我国有很多以别离和思乡为主题的古诗。读图4回答1-2题。
1.“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图中所描绘景色季节大致在
A.都灵冬运会期间
B.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收获忙时期
C.尼罗河正处于一年水位最高时期
D.江南地区烟雨蒙蒙时期
2.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推测,船只所停靠的位置大致在河流的
A.东岸 B.西岸 C.南岸 D.北岸
土壤颗粒在风或水外力作用下从地面被移除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据此回答6-8题。
6.下列因素中与土壤侵蚀的程度最不确定的是
A.土壤本身的特征 B.外力作用的方式和大小
C.人为活动 D.降水历时长短
7.长期而言,在具有相似的地质及地形条件且未经人为干扰的状况下,下列哪种气候类型所产生的年平均土壤侵蚀量最大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气候 D.地中海气候
8.我国西北地区土壤侵蚀量较大的原因,与自然和人文条件最直接相关的是
①气候长期干旱缺失 ②长期灌溉土壤盐碱化 ③开辟农田灌溉渠道 ④发展高耗能和耗水工业 ⑤扩大牲畜放牧范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⑤ D.①④⑤
右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16一17题。
16.下列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为
①甲为荒漠 ②丙为热带雨林 ③丁为针叶林 ④戊为阔叶林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7.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是
A.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C.乙分布区域的降水多集中在冬半年
D.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