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供大量木材 |
B.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
C.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5%提高到18.2%。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 )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 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调节农业结构 ③提高生态质量④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阅读下图和材料,完成(1)~(3)题。
材料:黑龙江省904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最近提交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该省三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 000平方千米减少到目前的4 490平方千米。
(1)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2)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3)湿地在维持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保持土壤肥力有重要的作用
②东北大规模开发湿地,有利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③湿地在维持水平衡方面有强大的功能
④湿地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强大的功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某种地方病的分布区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这种地方病的发生最有可能与当地的哪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 )
A.水土流失 |
B.草地退化 |
C.泥石流和滑坡 |
D.生物多样性锐减 |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山峰是太行山,山脉是泰山
B.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上
C.图中主要地形区的形成原因是黄河、淮海、海河冲积形成的
D.图中水能资源丰富
(2)关于图示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
B.图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森林破坏,特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破坏
C.图示区域的自然背景是亚热带丘陵地区
D.图示区域的自然背景是暖温带半干旱地区
读图,完成(1)~(3)题。
西亚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
(1)该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物理风化 D.化学溶蚀
(2)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哪个区域( )
A.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
B.我国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
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D.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
(3)为避免进一步土地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D.鼓励人们向外迁移,减轻土地压力
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内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工业发达,盆地地形 |
B.青藏高原地势高,人口稀少,因而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
D.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们过垦、过伐、过牧造成的 |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图6)”,完成问题。
图例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 B.土地荒漠化 |
C.环境污染 | D.湿地破坏 |
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A.提高植被覆盖率 | B.大力修建水电站 |
C.人工增雨 | D.大力发展耕作业 |
有关东北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湿地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 |
B.是我国特有的珍禽丹顶鹤、天鹅的栖息地 |
C.东北地区的湿地应全部开垦为耕地,充分加以利用 |
D.人类要有计划地保护湿地 |
下列对世界湿地公约和世界湿地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湿地公约是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签署的一个非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 |
B.湿地公约是为了保护水禽而制定的全球性公约 |
C.2005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多样性蕴涵着财富,别失去它” |
D.制定湿地公约的目的是通过国际合作,保护湿地系统,特别是作为水禽主要栖息地的湿地 |
下列不属于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的是( )
A.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 |
B.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C.欧洲的酸雨危害 |
D.非洲热带草原地区的荒漠化 |
读图,完成(1)~(3)题。
(1)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景观特征是( )
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B.地势较高,开阔平整
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D.地表崎岖,岩石裸露
(2)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草场退化
C.生物多样性锐减
D.土壤侵蚀
(3)与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无关的因素是( )
A.夏季多暴雨 B.黄土土质疏松
C.植被破坏严重 D.春季多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