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为此,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开源方面的是
A.海水淡化 | B.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
C.跨流域调水 | D.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
小方很难和爸爸相聚在一起,他的爸爸正忙着把长江的水引到遥远的北方,小方爸爸的工作是为了解决 ( )
A.长江洪涝的问题 | B.水资源时间变化大的问题 |
C.水体污染的问题 | D.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
世界平均 |
中国平均 |
河西走廊 |
塔里木河 |
准噶尔盆地 |
海河流域 |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
30% |
20% |
92% |
79% |
80% |
95% |
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利用量高于世界平均值 |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
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 |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 |
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 )
A.降水总量小 | B.降水年际变化大 |
C.浪费更严重 | D.水资源需求量大 |
2013年12月25日,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全线完工,2014年汛后,中线一期工程计划通水。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图,回答下列各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 环节施加影响的例证。
A.蒸发 | B.大气降水 |
C.地表径流 | D.下渗 |
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河北省可大面积种植水稻 |
B.根本上解决了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 |
C.促进北京、天津等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
D.北京的居民可以淡化节水意识 |
2014年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缺水严重,即便是东部的华北地区,也是如此。水资源紧缺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
(1)说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点
(2)请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方法,以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水资源日益紧张,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无法取用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回答下列小题。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A.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 B.多年平均降水总量 |
C.多年平均蒸发总量 | D.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①河流水 ②淡水湖泊水 ③冰川 ④浅层地下淡水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针对淡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现状,下列利用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扩大水库库容,增强调蓄能力 | B.植树造林,增强地表水下渗量 |
C.增加地下水抽取量 | D.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
读“我国某高原地貌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该地区为解决农业用水、人畜用水问题,广泛采用“小水窖工程”,其主要原因是
A.地表径流少 | B.降水变率小 |
C.蒸发旺盛 | D.年降水少 |
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流水堆积 | B.流水侵蚀 |
C.水平挤压 | D.风力堆积 |
2014年12月4日,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因海水淡化厂失火而陷入供水危机。下图为马尔代夫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马尔代夫此次供水危机发生的自然原因是
A.气温高,蒸发强 |
B.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
C.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 |
D.国土面积小不利储水 |
该图比例尺最接近的选项是
A.1:20000000 | B.1:20KM |
C. | D. |
“在海平面上升之前,一定要去一次马尔代夫!”这一旅游宣传标语反映马尔代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臭氧空洞,紫外线强 | B.全球变暖,岛国被淹 |
C.酸雨严重,海水酸化 | D.地区纷争,国家动乱 |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死海的形成原因( )
A.冰川侵蚀作用 | B.堰塞湖 |
C.断裂凹陷地带 | D.海浪侵蚀作用 |
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
读东南亚某海岛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有关该岛自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山连绵,最高峰终年积雪 |
B.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
C.气候炎热,气温年较差大 |
D.旱雨季分明,热带草原为主 |
图中甲、乙两河
A.均以雨水补给为主 | B.均有较短的冰期 |
C.甲河流域面积大于乙河 | D.乙河落差大于甲河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题。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调水顺利进京(如右图所示)。由于地面起伏,调水过程中,有的地段能够自流,有的地段需要人工提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输水线路郑州到石家庄段自流情况表现为
A.黄河以南自流 |
B.黄河以北自流 |
C.黄河南、北均自流 |
D.黄河南、北均不自流 |
工程进入常态化运行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京津地区,雾霾减少 |
B.京津地区,地下水位上升 |
C.丹江口地区,云量增加 |
D.丹江口地区,昼夜温差减小 |
根据调水规划,7、8月份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
①江淮地区伏旱 ②江淮地区梅雨③华北地区春旱 ④华北地区夏涝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中L表示洋流,M为晨昏线,a为最冷月等温线。有关图中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甲地盛行东北风 |
B.洋流L为向南流动的寒流 |
C.甲地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 |
D.此时甲地地方时可能是17时45分 |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无论产品与服务在哪里被消费。“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
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播存在于土壤中的自然降水由农田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裹与地下水的总量。“消耗”是指某流域中现有的地下一地表水体因为蒸发、汇入其他流域或大海,或者用于产品生产而损失的水量。“炭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负荷所需要的淡水水量。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
“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水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省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A.江苏 | B.山西 | C.北京 | D.海南 |
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蓟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是
①跨流域调水②大规模兴修水库,减少地表径流的入海量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近年来,世界许多地方闹“水荒”的最主要原因是
A.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气候干旱 |
C.树木大量被砍伐,水循环变慢 |
D.人类生产、生活对淡水的需求增加,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