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
(1)填出海陆间循环各个环节名称:
A B C D
(2)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 ,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3)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 和 。
(4)各环节中,能使陆地上淡水不断得以补充的是 ,人类影响最大的是 ,三种循环所共有的是 (填字母代号)。
(5)如何理解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甲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广阔 | B.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
C.土壤深厚肥沃 | D.位于东部地区,市场广阔 |
为缓解环渤海经济圈缺水问题,当地可采取的节流措施是( )
A.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 B.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
C.农业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 D.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
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 B.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
C.植树造林,跨流域调水 | D.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
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中亚地形图
材料二: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1)中亚是世界上 资源温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我国从中亚进口该资源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2)巴尔喀什湖“一湖两水”主要指其湖水盐度差异明显,西半部盐度比东半部 ,其形成原因是 。
(3)简要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4)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
(5)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读下面漫画,回答问题。
下列叙述不属于漫画所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的是( )
A.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水资源是有限的 |
B.臭氧层变薄,地球上的水进入太空增多 |
C.世界人口剧增,生产、生活用水剧增 |
D.水浪费、水污染现象严重 |
解决该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大规模开采利用地下水 | B.利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
C.拦截大气环流,增加降水 | D.建立蓄水工程 |
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
A.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 | B.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
C.由东向西逐渐减轻 | D.与经济水平成负相关 |
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 B.植被 |
C.地貌 | D.土壤 |
科研资料表明,华北平原已成为世界上超采地下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最大、地面沉降面积最大、类型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其中又以京津冀鲁地区表现最为突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读华北某城市平原区地面沉降分布(数值单位:cm)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城市平原区局部地面沉降大的主要原因( )
A.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 | B.地下有溶洞,暗河 |
C.石油的开采 | D.城市建筑的增多 |
提出为防止地面沉降应采取的措施( )
A.加大对河流水的利用 |
B.节约用水,跨流域调水, |
C.用海水回灌 |
D.发展节水农业,限制工业用水 |
华北地区春季干旱的原因,错误的是( )
A.春季,雨季还没到 |
B.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 |
C.农业需水量大 |
D.浪费严重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的是( )
A.下渗 | B.径流 |
C.蒸发 | D.水汽输送 |
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A.补充城市地下水 | B.减缓城市内涝 |
C.缓解城市缺水 |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
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叫植物截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疏密程度、植物种类、季节以及降雨特性。下图示意植物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植物截留总量大的条件是( )
A.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 |
B.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短 |
C.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 |
D.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 |
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考虑,下列地形区的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 )
A.春季的东南丘陵 | B.夏季的黄土高原 |
C.秋季的山东丘陵 | D.冬季的天山山脉 |
如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我国水资源情况的相关资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7月,随着夏日气温的攀升,安徽巢湖蓝藻大面积爆发,湖水腥、臭、稠,因而造成部分区域供水紧张。
材料二: 中国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状况表
(1)简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我国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针对上述突出问题,请提出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和________。
(2)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 水循环环节(填数字)关系最密切。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__________ (填数字)。
(3)为了更好地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改变水资源时间分配的人工措施是
(4)古诗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体现了 (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下面两图分别为某区域城市和乡村两种不同景观。读图,完成各题。
关于目前解决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节约用水 ②引用海水 ③人工降水 ④循环用水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
B.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和城市的空间分布不均 |
C.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一般较为贫乏 |
D.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一般较为丰富 |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 )
A.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
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
C.河流水、咸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
D.海洋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人类力图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持续利用,下列措施属于“开源”的是( )
A.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 B.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
C.海水淡化 | D.发展喷灌技 |
走在路上,“海景”随处可见;呆在家中,却一不小心成为“海景”。2013年6月23日正逢入梅首日,一场大雨浇透江城武汉,久违的“看海”,又成为市民们的调侃词。
武汉市“海景”随处可见的原因之一是人类的硬化路面建设直接导致该区域 ( )
A.降水增加 | B.地下径流增加 |
C.水汽输送量增加 | 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本次降水能促进武汉市水资源更新
②降水后武汉市地下水补给长江水
③武汉市水循环减弱
④本次降水对武汉市的地表形态会产生影响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