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图乙为甲区域向心状水系图。
材料二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第一大淡化水生产国,其淡水供应的50%来自海水淡化工业,海水淡化主要依赖于“热法技术”(加热蒸馏)。
(1)比较该国西部地区降水的南北差异,并从地形、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其原因。
(2)A地附近埋藏了丰富的地下水,且盐度高。试从水循环环节角度,分析A地地下水盐度高的自然原因。
(3)说出该国发展海水淡化工业的优势自然资源。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山脉属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 B.荒漠化 |
C.盐碱化 | D.沙尘暴 |
河流在乙处附近流量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降水量减少 | B.农业灌溉用水过多 |
C.植被较少 | D.蒸发量增大 |
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摧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图中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A. | 台风雨 | B. | 地形雨 |
C. | 对流雨 | D. | 锋面雨 |
2.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
②雾霾严重
③珊瑚退化
④海平面上升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③④ |
3.中国一架满载饮水用的飞机紧急从广州飞往马累,若北京时间12:00出发,经4小时到达马累,机长身高为1.8m,到达时其在机场地面的身高影长接近于(tan55°≈1.43, tan65°≈2.14)()
A. | 0.6m | B. | 1.2m |
C. | 1.8m | D. | 2.4m |
下图示意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分布和人口资源分布。图中数值分别表示各大洲淡水资源、人口数量占世界总数的百分比。人均水资源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 | B.北美洲 | C.南美洲 | D.非洲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甲国(吉尔吉斯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人口576万,其西部邻近国家油气资源丰富。境内河湖广布,Y湖是世界第二大高山深水湖泊,湖水终年不冻,有“热湖”之称,东岸积雪时间长。
(1)描述甲国的地形特征。
(2)分析Y湖东岸积雪时间长的原因。
(3)说明甲国人均水资源居全球前列的原因。
2014年9月13日,多国合作建设的由中亚通往中国的第4条跨国天然气管道正式开工。该管道是世界管道建设难度最高的工程之一。
(4)评价该天然气管道建设的地理条件。
(24分)陕西省自然环境多样,历史悠久,西安(古称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下图为陕西局部地区示意图,下图为某野外考察组绘制的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的北坡出现多个三角形的山崖(如图),试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2)秦岭山脉对气流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分析其对南北两侧气候的影响。(6分)
(3)郑国渠兴修于公元前206年,西引泾水,东注洛水,穿行于渭北高原脚下,灌溉了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据图说明郑国渠选线的优越性。(6分)
(4)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有灌溉、航运和水能开发等。某班学生对图示区域河流开发进行探讨,提出下列两种观点。请选择其一,判断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6分)
观点一:渭河平原地区经济发达,交通运输量大,应大力发展渭河航运业,以缓解运输压力。
观点二:北部高原区地形坡度大,应大力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保护高原区植被。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分析图中沿海南岛19ºN A、B、C三地的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云贵高原与海南岛相同的是,两地降水丰富但地表水匮乏,简析造成云贵高原地表水匮乏的主要原因。
⑵ 从经济方面考虑,分别说明湄公河在图中甲、乙两河段的开发利用方向,并说明理由。
⑶ 世界天然橡胶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的平原地区,分布的纬度一般低于17º,而图中丙地区却成为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区。试分析该地能够种植天然橡胶的自然条件。
⑷ 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动工建设,该项目由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696.8亿元,形成年产1000万吨钢生产能力。请思考国家为何在湛江发展钢铁工业?
(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我国西藏,上游叫雅鲁藏布江,在印度阿萨姆邦境内与其他两河合流后始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河水易于泛滥,流域内年降雨量约在1778毫米左右,多集中6~10月初,3~5月偶降小雨。流域内粮食以稻米为主,手工插秧的方式应用普遍。
材料二 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及高哈蒂气候资料图
(1)结合该地气候特点分析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水文特征。(6分)
(2)试分析每年10月到次年5月该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6分)
(3)说明制约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农业发展的因素及应对措施。(15分)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下题。
|
中国 |
美国 |
澳大利亚 |
法国 |
世界平均 |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
2 200 |
8 952 |
18 245 |
3 357 |
8 900 |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
5 045 |
514 |
387 |
288 |
1 344 |
由表分析可以看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 D.水污染严重 |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 B.控制城市规模 |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D.优先发展工业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 。
(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 ,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 。
(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
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是Y国2014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可更新水资源(109米3/年) |
内部水足迹(109米3/年) |
外部水足迹(109米3/年) |
1.7 |
2.2 |
6.4 |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Y国
A.水资源总量丰富 | B.属于发展中国家 |
C.水资源严重匮乏 | D.水资源利用率低 |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
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②进口水资源密集型产品
③出口水资源密集型产品 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④ |
下表为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表
区域 |
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比重(%) |
人口占全国比重(%) |
耕地占全国比重(%) |
长江及其以南地区 |
80.4 |
53.5 |
35.2 |
长江以北地区 |
14.7 |
44.5 |
59.2 |
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陆地面积大 | B.人口比重大 |
C.耕地比重小 | D.年降水量丰富 |
目前解决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开发地下水 | B.节约用水 |
C.南水北调 | D.收集雨水 |
下图是亚洲部分国家每年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蓝水足迹(工业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和灰水足迹(发展工业而污染的水资源量)。 据此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下列有关国家与工业产生的水足迹的描述,符合图示的是
A.发达国家的灰水足迹比重很小 |
B.水足迹和工业发达程度呈正相关 |
C.水足迹与人口数量呈正相关 |
D.日本灰水足迹比重大于印度 |
各国为降低工业产生的灰水足迹比重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有
①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②增加河水和地下水的开采,加大蓝水足迹比重
③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④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地下水是我国北方地区及许多城市的供水水源。地下水的数量受储存条件和补给条件的限制,是随时间变化而又相对稳定的资源;地下水水质一般优于地表水,读中国各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是 ,严重缺乏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 。
(2)与周边省区相比,贵州省地下水资源较贫乏,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降水稀少 B.地表崎岖,坡度大 C.多山间盆地
D.石灰岩广布、地下含水层少 E.地下水开采量大
(3)下图中最有利于地下水储存和分布的地质构造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我国某些地区如广东省,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比较丰富,但目前仍有很大范围面临着严重缺水,试分析原因 ,并提出解决措施 。
图示意北京市近年来用水量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北京市用水量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生活用水量 | B.农业用水量 |
C.工业用水量 | D.生态用水量 |
北京市
A.常住人口增加,农业用水总量持续下降 |
B.降水较多导致生态用水总量上升 |
C.人均用水量逐渐减少,生活用水总量上升 |
D.气候变暖导致工业用水总量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