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湘江与莱茵河,分处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通航里程相近,年均径流量几乎相等,流域布局相似,但湘江年货运量仅为莱茵河的三分之一。近年来,湖南省提出“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的目标。
材料二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其中“长株潭”经济圈GDP占全省GDP总量的37.7%。近年来,湘江流域有机物污染在逐年加重,环境问题突出。
材料三 湘江流域图和莱茵河流域图。
试评价湘江的航运优势。
说出“长株潭”经济圈发展工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说出图中A、B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它们农业发展区位优势。
图是黄河流域示意图,请回答。(8分,每空2分)
(1)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
A.龙羊峡-刘家峡 |
B.河口-三门峡 |
C.孟津-花园口 |
D.花园口-济南 |
(2)黄河含沙量大的河段是中游,其天气方面的原因是
。
(3)黄河近年来经常断流,其自然原因是
,
人文原因是 ,要改变这种状况,在农业生产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前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原因不是
A.过度垦殖 | B.滥伐森林 | C.工业生产 | D.暴雨频繁 |
流域内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也会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方向,下列不属于田纳西河流域内丰富矿产资源的是
A.煤矿 | B.铁矿 | C.铜矿 | D.稀土矿 |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防洪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 )
A.在库区周围山地加大植被保护的力度 |
B.控制长江上游的来水量、减轻洪水对中下游河段的压力 |
C.杜绝长江上游山地的水土流失量,使浊流变清流 |
D.控制长江上游的来沙量,减轻“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的局面 |
我国的黄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中水土流失是头号问题。因此,我国也加强了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联系课本所学的河流的综合开发,回答14―16题。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条件是( )
A.黄河流域流程长 |
B.黄河流经地区降水少,而且不均匀,暴雨不集中 |
C.黄河流经植被少,地表裸露,降水少而且不均,暴雨集中 |
D.黄河流经地区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严重 |
我国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是( )
A.防洪 | B.发电 | C.航运 | D.供水 |
在农业方面,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注重分析研究各地区特点,下列符合因地制宜的是( )
①坡地较多的地方以栽培果树,蔬菜为主
②平原集中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
③发电厂附近,利用电厂余热,发展热带作物生产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③ |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黄河流域有丰富的能源,其上中游是“西电东送”北线的能源输出地,上游提供的能源以________为主;中游地区分布着丰富的________资源;下游地区分布的主要能源是________。
调查显示图中长城一线及其以北地区荒漠化情况较为严重。请简要分析我国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
读“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19-21题。
关于图示地貌形态及其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沟谷发育,沟壑纵横 | B.沙漠广布,风蚀强烈 |
C.土质疏松,易受侵蚀 | D.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
图示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保持水土 |
B.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 |
C.改良土壤 |
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
关于图示地区土地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甲处发展种植业 |
B.乙处修筑梯田,发展林果业 |
C.丙处修筑梯田,种植水稻 |
D.丁处打坝建库 |
读图4,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是两大流域的分水岭,说出这两个流域在图中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河流对图示地表形态的塑造。
打坝淤地是治理图中北部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打坝淤地是指在各级沟谷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工程。
(3)说明打坝淤地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
该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省P县(图中面积最大者)城镇和水系分布示意图。P县境内最高海拔为1050米,最低海拔为24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P县的地形地势特征。
(2)P县与南、西、北三面与临县的界线划分依据是什么?这种现状对P县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
(3)简述该区域发展小水电站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及环境意义。
(4)若要开发水能,就要建设水库。对水库大坝选址方案的确认,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
(18分)河流流域的开发应合理、适度,以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图1为世界某著名河流的流域范围示意图,图2为该河下游某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图1中甲一乙河段、丙一丁河段主要地貌类型和河流主要开发价值的差异,完成下表内容。(8分)
|
甲~乙河段 |
丙~丁河段 |
主要地貌类型 |
① |
② |
河流主要开发价值 |
③ |
④ |
(2)据图2,指出该河下游地区居民在哪几个月份感到气候舒适、出行方便,并说明理由。(4分)
该河流流域内人口增长较快,且70%以上的人口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给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压力。
(3)简要分析该流域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