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6日,被誉为“西藏三峡”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标志着该工程进入主体建设阶段。它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和供水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拉萨河流域图(左图)及拉萨城市空间规划图(右图)
材料二 拉萨水文站河流水文特征值表
多年平均流量(m3/s) |
最大洪峰流量m3/s |
最枯流量 m3/s |
年降水量 (mm) |
年平均气温 (°C) |
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 |
288 |
2830 |
8.95 |
457 |
7.5 |
0.098 |
材料三 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带,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地带,目前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下图表示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带土地利用状况。
(1)拉萨河的水源主要补给类型是 补给和 补给;该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循环。
(2)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带的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小的是 ;1998~2009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导致其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3)拉萨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空间形态呈 状,影响其空间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
(4)简述旁多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对拉萨市产生的有利影响。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实现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上海自贸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
材料二:表2为新加坡和上海自由贸易区部分指标对比。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藏属高寒地区,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但没有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下图是茶马古道示意图。
材料二、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沉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下图为普洱市气候统计图:
材料三、甲地区有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1)简述茶马古道对汉藏两民族发展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2)分析云南普洱茶发展区位优势有哪些?
(3)简述三江并流景观形成区位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目标。新疆、山东积极参与此项建设工程。
材料二:甲乙两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
材料三:棉花属于长日照植物,耐干旱,适宜生长在沙土等排水条件好的土壤上。
(1)填表
|
地形 |
主要水循环类型 |
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以山地、 为主 |
陆地内循环 |
|
山东省 |
以山地、平原、丘陵为主 |
|
交通线和河流沿岸 |
(2)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差异 。
(3)分析山东和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共同自然条件。
(4)对棉花的长势监测和估产主要利用的是 技术和 技术
(5)简述新疆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的区位条件。
据材料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 分)
材料一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的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左图中 M 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
材料二 鄱阳湖附近的水系(左图)和鄱阳湖南部资源、交通等示意图(右图)
材料三 2011 年 11 月,位于 M 沙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因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M地大风日数多。仅2012年1月,4 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就达到4. 8天。
(l)指出图中M地最有利于形成“天漠”的季节,并分析该季节形成“天漠”的主要条件。 (6分)
(2)简述图 中 M 地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
(37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海上交通要道上的斯里兰卡(如图)自古以来有“宝石王国”之称。宝石原岩以古老的变质岩为主,现普遍富集于冲积层中,埋藏浅。斯里兰卡经济以农业为主,森林覆盖率较低。山区的茶园面积大,茶园中修建众多“竹节沟”。
(1)描述甲河下游的水文特征。(10分)
(2)说出“竹节沟”的作用,并分析修建的原因。(10分)
(3)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宝石富集于冲积层的过程。(7分)
(4)分析K市发展宝石贸易的优势区位。(10分)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三
下图为1981年至2012年台湾省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变化图。
(1)比较台中和厦门冬夏气温异同,并解释其成因。
(2)简析台湾岛河流航运的自然条件。分析淡水溪航运价值较高的主要原因。
(3)台湾省工业和服务业比重显著变化出现在什么时段?其特征是什么?分析主要原因。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类活动也有差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人类必须走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中游D湖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 D湖沿岸某地的1954年和2014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
(1)概述材料一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湖陆风是指由于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简析该湖区湖陆风在每年7~8月份最为明显的主要原因。
(3)简析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环境产生的影响。
(4)针对D湖区出现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先造林”的治理思路。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谈谈你对这一治理思路的理解。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新西兰的主要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征。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与南岛相比,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有哪些优势?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常市(位置见下图)水稻种植已有170多年历史,曾被评为“全国优质大米之乡”。近年来,五常大米屡屡曝出造假问题,目前市场上标售的90%的五常大米都是掺假的。
(1)说明五常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
(2)有人提出通过扩大五常大米的种植规模可以减少市场造假行为。你认为扩大五常大米种植规模是否可行,并阐述理由。
(3)如果你是当地领导人,为了规避五常大米的造假行为,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一:读“北美洲海陆轮廓图”和“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棉花带示意图”
(1)说出甲、乙两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类型,并简述其共同的防御措施。
资料二: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 美国“钢都”之称;武汉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工业区,钢铁工业发达。两城市所在的工业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 下图为两城市所在区域图。
(2)依据图文信息,简述两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相同区位条件
二战后的匹兹堡钢铁工业由于受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为振兴经济,匹兹堡开始实施“复兴计划”(如图)。
(3)读图概括武汉在发展过程中可从匹兹堡借鉴的成功经验。
(17分)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天然气某年产量与消费量差额统计图,图中箭头示意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口的四大战略通道,B地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材料二:中哈石油管线经过全国著名的四大风口之一——阿拉山口,这里一年刮风的日子有300多天,8级以上大风天数有160多天,尤其是冬春季节,大风天气更是频繁。
材料三: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下跌,特别是6月份以来,半年跌幅超过30%,全年累计跌幅近50%。12月31日,国际油价跌至2009年5月以来的低点。
(1)我国天然气最丰富的三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口的四大战略通道中字母A代表的国家是____________,该通道采用的运输方式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
(3)B地区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请简述其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4)分析阿拉山口冬春季节多大风的原因。
盐作为大自然的恩赐,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它在历史上曾是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大宗商品和重要税收来源。
利用盐湖资源不但可以生产食盐,还可以提炼钾金属,制作钾肥等。下图为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大盐湖与阿塔卡马盐沼位置图。据图和材料,回答第(2)题。
(2)简述大盐湖与阿塔卡马盐沼形成的共同原因。与阿塔卡马盐沼相比,概述大盐湖矿产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10分)读“环渤海经济圈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区域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优势条件。
(2)目前图示沿海地区正大力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
(3)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该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试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对策。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和某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由成都至西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影响该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2)西部大开发界线以东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和丘陵为主;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东部地区主要向西部地区提供_______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3)图中所示的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是_______,该工程的建设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
(4)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挂牌成立,是我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简述上海建立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的区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