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右表是“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沿32°N的地形剖面图,图中A地形区丰富的能源、B地区主要的土壤、C地区主要的作物分别是

A.水能、红壤、水稻
B.太阳能、紫色土、油菜
C.地热能、水稻土、甘蔗
D.风能、黑土、棉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关各地自然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工业生活燃煤多,降水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处大板块交接处,地震活动较频繁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很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较多,水土流失较普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大量输出商品粮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光热充足 ②水源较丰富,土壤很肥沃 ③本地粮食消费量相对较少                       ④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江浙地区曾号称“鱼米之乡”,今天浙江省却成为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很低
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
C.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播种面积下降
D.制造乙醇汽油,消耗大量粮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光伏发电是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产业链的产品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图甲是2011年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量比例图,图乙是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电量发达国家远超发展中国家是因为区域内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
B.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增长迅速是因为太阳能发电成本比矿物能低
C.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有效减轻碳排放的减排压力
D.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升级问题

根据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特点判断目前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布局太阳能光伏设备产业基地的是

A.青海 B.江苏 C.新疆 D.贵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阴影区域为乌龙茶起源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乌龙茶起源地适宜种植茶树的自然条件是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B雨水充沛,云雾较多
C. 昼夜温差小             D.日照时间长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E地比F地更适于乌龙茶的种植,主要原因是E地比F地

A.坡度陡 B.纬度高
C.劳动力多 D.更加适用商业化生产

为抵御春季低温、霜冻灾害,当地茶农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向茶树喷水,其地理原理是
空气中水分增多   ②减小温度变化   ③增加大气逆辐射     ④增加光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某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下图是该流域三种区位因素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区位条件优越性增加。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耕地
草地
林地
未开发地
其他
1980年
55.0%
4.9%
19.8%
15.4%
4.9%
2010年
40.2%
6.2%
44.1%
1.3%
8.2%


 

 

与1980年相比,2010年该流域

A.河流区位优势增强 B.气候区位优势降低
C.地形区位优势降低 D.各区位因素不变

关于该流域开发方向,最可能的是

A.大力实行梯级开发 B.大力发展立体农业
C.大力发展有色冶金 D.大力发展铁路运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玉米种植主要是在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玉米优势种植区域中,主要种植夏玉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列关于中国优势区域玉米种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地区纬度较高,热量充足
B.③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
C.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收摘
D.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

A.冬季无结冰现象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水位季节变化小 D.下游径流量最小

与1985-2000年相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幅度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
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潜在的生物质能源,其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下图为我国江苏省2009年秸秆资源构成比例图。近年来,该省秸秆资源分布明显出现“北多南少”局势,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北部水稻种植范围扩大 B.北部利用沿海滩涂增加作物耕种面积
C.南部以丘陵地形为主,耕地资源减少 D.南部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农业结构调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俄罗斯积雪日等值线图(单位:日)完成下题。

影响图中260日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冬季风
C.地形地势 D.海陆位置

由甲到乙自然环境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增多 B.温度升高
C.温差增大 D.植被茂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棵10米高的树长成可能需要50年,而同样高的竹子却只需约50天,不到5年便可以利用;因此,竹子产业被称作“黄金绿色产业”。中国的成片竹林面积、年产竹材、年产竹笋数量分别为世界总量的1/3、1/3、1/2,位居全球之首。完成下列各题。
要发挥竹子的经济效益,应着眼于 

A.发挥优势,扩大竹子的种植面积 B.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深加工
C.扩大竹笋食品的出口 D.加强管理,提高竹子产量

竹子产业被称作“黄金绿色产业”,是因为

A.常年绿色,多用作园林绿化
B.能帮助农民快速脱贫致富
C.适应性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都可推广种植
D.分布广,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江沿岸工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上海作为长江沿岸经济的龙头,其发展工业的条件极其优越,下列对其工业发展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处于长江黄金水道与沿海海运的“丁”字路口,水运便利
B.长江沿岸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腹地广阔
C.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不足,但能源尤其是水能资源丰富
D.科技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高

长江流域从下游到上游,体现了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的基本趋势。下列对其沿岸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沿江城市顺流分布排序是:重庆、宜昌、武汉、南京
B.沿江钢铁工业中心逆流分布排序是:上海、武汉、攀枝花、重庆
C.旅游景点自西向东排列是:四川峨眉山、武汉黄鹤楼、苏州园林、南京中山陵
D.跨江铁路由西向东依次是:焦柳线、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和田玉矿脉位于昆仑山,开采难度大,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自古是和田玉的主要产地,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河床拣玉,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古人采玉的主要河段在

A.M河段 B.N河段 C.H河段 D.R河段

影响图中和田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 B.地形 C.水源 D.交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回答小题:

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

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

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

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