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
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
C.都位于河谷地带 |
D.都位于北方地区 |
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稀少 | B.降水量少 |
C.河网密度小 | D.平原面积少 |
自2006年6月15日起,新“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行。根据新标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见下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热带气旋“桑美”于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在浙江省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该热带气旋属于:( )
A.强热带风暴 | B.台风 | C.强台风 | D.超强台风 |
从卫星云图上看,“桑美”是一个:( )
A.逆时针向外辐射的大漩涡 |
B.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 |
C.顺时针向外辐散的大漩涡 |
D.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 |
“桑美”带来的灾害主要有( )
①风暴潮 ②地震 ③狂风 ④暴雨 ⑤沙尘暴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③④ | D.①③⑤ |
读“清代我国死亡千人以上灾害分布图” ,判断图例中1~4表示的自然灾害分别是( )
A.地震、风暴潮、洪涝、干旱 |
B.风暴潮、干旱、地震、洪涝 |
C.洪涝、地震、干旱、风暴潮 |
D.干旱、洪涝、风暴潮、地震 |
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的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的事实。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 | B.二氧化硫 | C.碳氢化合物 | D.悬浮颗粒 |
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
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
A.冷锋过境 | B.暖锋过境 | C.气旋过境 | D.反气旋过境 |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雨量(单位:毫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A.海拔高度 | B.气温高低 | C.距海远近 | D.地表植被 |
该区域自然灾害主要有
A.沙尘暴 | B.泥石流 | C.地震 | D.水土流失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2012年12月中旬,新疆等地连续4次遭受强冷空气袭击,出现寒潮暴雪灾害 天气,降雪持续时间之长,降雪量之大,积雪之厚,历史罕见,给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 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材料二:下图为北疆暴雪分布图。
(1)据图描述北疆地区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多暴雪的原因。
(2)来年春季,此次灾害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10分)读沿36°N的地形剖面图和图中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a地相比,b地冬季降水有什么特点?并简述其原因。(3分)
(2)试分析乙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分)
(3乙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其主要原因。(4分)
读我国北京及沿海省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由图可知,我国沿海省区( )
A.水土配合总体较协调 |
B.北方水土配合较协调 |
C.南方水土配合较协调 |
D.水土配合总体不协调 |
图中缺水严重的省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径流量大 |
B.蒸发量大 |
C.耕地比重大,水资源利用率低 |
D.中低产田分布广 |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是 ( )
①特殊的地理位置 ②多山的地貌
③强烈的地壳活动 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广西梧州市是一座山城,多为丘陵地形,每年有百十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的含义是( )
A.滑坡、降水量、崩塌 | B.崩塌、滑坡、降水量 |
C.降水量、滑坡、崩塌 | D.降水量、崩塌、滑坡 |
关于该市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表明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均衡性 |
B.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 |
C.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
D.海拔高处滑坡多,海拔低处崩塌多 |
读下图,该种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洪涝 | B.干旱 | C.地震 | D.泥石流 |
自然灾害与防治 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况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