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正确叙述是
A.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
B.就南半于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C.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 |
D.元旦前后向高纬移动 |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主要受到影响因素有
①地转偏向力 ②地表受热不均 ③气压分布状况 ④海陆分布不均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动力上升 | B.②为高空西风 |
C.③为热力下沉 | D.④为东南信风 |
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西南部高温干燥 |
B.潘帕斯草原绿草茵茵 |
C.理论上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
D.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 |
图4为“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并完成。
甲、乙、丙、丁四图所反映的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中,与我国梅雨季节相对应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7—8题。
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关于②、③带的正确叙述是
A.受②影响,终年多雨 |
B.我国夏季的暴雨与③密切相关 |
C.受③影响,终年干燥 |
D.长江流域的伏旱受②的控制 |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回答6—7题。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风带是 (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北风 |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南风 |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
冰岛由大西洋中脊裂谷溢出的土地幔物质堆积而成,属于火山岛,地热资源丰富,它位于 ( )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
C.太平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 题。
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O~10°N盛行下沉气流 |
B.10°N~20oN 盛行东南风 |
C.20°N ~30°N 盛行西北风 |
D.30°N~40°N 盛行西南风 |
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
A.甲表示 3 月份、春季 |
B.乙表示 7 月份、夏季 |
C.甲表示 9 月份、秋季 |
D.乙表示 1 月份、冬季 |
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个锋面中,正确表示极锋的是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2)表示中纬西风的M的具体风向是______,表示极地东风的N的具体风向是_________。
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在
A.太平洋与亚欧大陆之间 | B.大西洋与北美大陆之间 |
C.印度洋与亚欧大陆之间 | D.太平洋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 |
右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完成11~12题。
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
当图中④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武汉的梅雨 | B.南京的伏旱 | C.北京的寒潮 | D.哈尔滨的洪涝 |
读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6-9题。
图中气压带②的名称是:
A.赤道低压带 | B.副热带高压带 |
C.盛行西风带 | D.副极地低压带 |
该日北半球的季节是: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分别是:
A.气流上升,湿热 | B.气流下沉,干热 |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
②、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B.常年炎热干燥 |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D.常年温和湿润 |
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图13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完成24~25题。
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
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大气环流 | B.大洋环流 | C.水循环 | D.岩石圈物质循环 |
读下图,回答:
若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圈(甲、乙为地面),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③代表信风带 B.甲处为副热带高气压
C.甲处为少雨地带 D.乙处为热力原因形成的低气压带
若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
A.③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B.丁代表岩浆岩
C.丙代表沉积岩 D.④代表变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