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7日是第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防沙治沙与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国土1/3已荒漠化,专家称主要是因为人类行为失当,并强调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荒漠化防治的全局,不断优化和完善新思路,推动防沙治沙共组不断取得新进展,加快构筑我国北方生态屏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①地区沙漠的名称是 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2)②地区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3)为防治这些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我国正在这些荒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生态工是 。
(4)简要说明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读甲、乙两景观示意图,完成问题。甲地在草原内部形成斑块状沙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
B.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
C.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
D.水井周围农牧业活动频繁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乙地草原萎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沙尘暴频度减少 | B.土壤有机质增加 |
C.土壤盐碱度升高 |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
该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右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问题。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碱地 | B.退耕还草 |
C.保护沼泽地 | D.植树造林 |
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 | B.松嫩平原中部 |
C.黄土高原中部 | D.内蒙古高原西部 |
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严重,试分析其原因。
(2)③④⑤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3)④⑤地区也是我国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酸雨带来的危害有哪些?请你为该地区酸雨的防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
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
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 |
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问题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
A.草原 | B.苔原 |
C.硬叶林 | D.针叶林 |
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 B.固体废弃物污染 |
C.土地荒漠化 | D.臭氧层破坏 |
该图是我国部分沿海城市地面沉降的统计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据图分析,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域分布特点是
A.南方沿海城市地面沉降面积更大 |
B.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三角洲平原 |
C.东部地区分布十分广泛,集中连片 |
D.最大累积沉降量自北向南递减 |
有关地面沉降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超采地下水改变了地下基岩和土层的原有应力状态和平衡条件 |
B.农业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区” |
C.高层建筑物建设时地基不牢是造成沉降的重要原因 |
D.城市之间地面沉降发生的原因具有关联性 |
根据枸杞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把宁夏划为枸杞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从而为枸杞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读图回答问题。该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 | B.水源短缺 | C.水土流失 | D.森林退化 |
对宁夏枸杞种植区进行规划,所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 )
A.GPS技术 | B.RS技术 | C.GIS技术 | D.数字地球 |
读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
②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2)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 。
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治理的措施是 。
下列不属于阿斯旺大坝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 )
A.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 |
B.河口三角洲的海浪侵蚀作用增强 |
C.三角洲上土壤肥力下降 |
D.狮身人面像风化作用加快 |
读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18分)
(1)该河所在流域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地区,该河流域沙漠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是
。
(2)近年来该河流域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 。(至少总结三点)
(3)防治该地区荒漠化面积扩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至少总结三点)
要想彻底缓解华北缺水的状况,其有效的措施是:①引长江水进入华北 ②引珠江水进入华北③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④大量开采地下水⑤开挖入海新河⑥将华北地区的部分居民搬走
A.①③ | B.②⑤⑥ | C.③⑤ | D.①④⑤ |
读表,回答问题
嘉峪关市2003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情况(单位:万元)
年份 |
农业 |
林业 |
牧业 |
渔业 |
2002年 |
9430.29 |
85.24 |
2238.96 |
62.75 |
2003年 |
10750.08 |
376.40 |
2506.16 |
54.75 |
2003年产值增长幅度最快的是
A.农业 | B.林业 | C.牧业 | D.渔业 |
该产业迅速增长最不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A.导致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 B.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
C.保护了生态环境 | D.减轻了环境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