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图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两地景观示意图。读图,请回答问题。                         

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A.甲地区年降水量多在200mm以下,而乙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
B.若纬度相同,则甲地区可能位于乙地区东侧
C.若纬度相同,则甲地区海拔高度一定大于乙地区
D.若纬度相同,则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区大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长
C.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 “七个省级行政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表”,回答24~25题。


内蒙古
西藏
新疆
青海
四川
甘肃
云南
其他
所占比例
20%
20%
15%
9%
6%
5%
4%
21%

 
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有明确的边界
C.地形是四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
D.区域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雨热同期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四季分明
D.丁区域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共7分)

(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1分)
(2)比较甲、乙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________。(2分)
(3)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更为严重的是_ __(1分),理由_ __。(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题

右图C地区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次生盐渍化 C.沙漠化 D.泥石流

治理以上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大力修建水电站
C.人工增雨 D.大力发展耕作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态调查小组对某区域进行了生态调查,其地表植被状况如右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A.滥采矿产 B.滥伐森林
C.过度放牧 D.滥垦耕地

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云贵高原 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洞庭湖形态变化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角度看,洞庭湖属于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2)从图中可看出洞庭湖的面积已经_____           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保护洞庭湖的方法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图3),回答问题。

该植被是(  )

A.沼泽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荒漠 D.草原

该植被分布区所存在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土地沙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锐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1~2题。

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水电站
C.增加灌溉面积
D.大力发展耕作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

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B.深居内陆,地形阻隔
C.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人类活动中,可引起生态破坏的是

A.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种草种树
C.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牧 D.发电厂向大气排放烟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乙表为近期我国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表。甲图和乙表的关联性体现如丙图所示。读图表,回答问题。


(1)若此关联图发生在甲图中的A处,则丙图空格中①表示                        
②表示                   ,主要危害是                                   
                                                                          
(2)若此关联图发生在甲图中的B处,则丙图空格中①表示                      
②表示                                      
(3)乙表中可能是由于生态环境较差引起贫困的是                         ;
2008年5月以来由于自然原因促使人口贫困数量突然增多的省份是                 
(4)甲图中C处生态环境包括                       
该处的主要防治措施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公里,全线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完成下列各小题:
  
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植树种草,防风固沙
C.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农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

A.土壤酸化 B.地面沉降 C.土地盐碱化 D.水土流失

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

A.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下题。

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图1为“我国重庆市某郊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和能源消费结构图”。
材料二:近年来,重庆采取多项措施,环境质量大为改观,并于2010年当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图2为“重庆市主城区污染物排放比例变化图”,a表示可吸入颗粒物,b表示氮氧化物,c表示二氧化硫。

根据材料一的图文资料说明重庆市该郊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漠化 D.水污染

解决重庆市该郊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近年来重庆主城区a污染物排放比例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
①能源结构优化
②私家车迅猛增长
③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
④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⑤部分工厂引进环保生产工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