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以下问题。
河流ab段的流向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 B.自东南向西北 |
C.自东北向西南 | D.自西南向东北 |
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
A.59m | B.99m |
C.199m | D.259m |
下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 )
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 B.丙坡种植果树 |
C.乙坡植树种草 | 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两图中河湖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河补给A湖 | B.A湖补给甲河 |
C.B湖补给乙河 | D.乙河属于外流河 |
如果两幅图中等高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河比乙河流速快 | B.乙河比甲河流速快 |
C.甲河、乙河流速相同 | D.无法确定 |
下图是等高线图,图中甲地河流水位一般在312-318米之间,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河流在图示区域的总落差可能是( )
A.300米 | B.382米 |
C.500米 | D.418米 |
图示各点中,最适应建野外宿营地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2中,沿甲图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读图2回答6-9题。
该地的地形是
A.山峰 | B.山脊 | C.山谷 | D.鞍部 |
①地比②地
A.海拔高,坡度大 | B.海拔高,坡度小 | C.海拔低,坡度大 | D.海拔低,坡度小 |
③地位于④地的
A.东北方向 | B.东南方向 | C.西北方向 | D.西南方向 |
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④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A.东北向西南 | B.东南向西北 |
C.西南向东北 | D.西北向东南 |
该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读图回答问题。
该地区
A.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
B.该日昼长夜短 |
C.图示河段无凌汛 |
D.图示区域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
此时,下列现象有可能发生的是
A.澳大利亚农民正处于牧羊的忙季 |
B.洞庭湖水补给长江 |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强台风袭击 |
D.尼罗河及进入丰水期 |
读我国2014年1月13西北某地等高线和等压线分布图,图中天气系统移动速度为120km/天,回答下列题。
根据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丘陵为主 |
B.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
C.陡崖相对高度可能为850米 |
D.图中山峰和城市的相对高差为900—1000米 |
此时图中城市的风向及24—36小时之间城市可能的天气状况为( )
A.偏北风雨雪、降温 |
B.偏南风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
C.偏南风雨雪、降温 |
D.偏北风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问题。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
A.150米 | B.199米 | C.278米 | D.400米 |
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修建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②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
③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④道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①地和②地相差最有可能是:( )
A.100m | B.150m |
C.200m | D.250m |
图中甲河的流向是:( )
A.从北向南 | B.从西南向东北 |
C.从东北向西南 | D.从南向北 |
该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
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①沿河分布 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 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A.避开河谷 | B.避开山脊 |
C.联系居民点 | D.避开断层 |
下图示意我国某科考基地及其附近区域,该区域有冰川分布,R河2月份流量最大。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站在这里向北看去,山丘下的湖泊,就像一块碧玉一般,镶嵌在大地上;而湖泊北部和东部两座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如同一双温柔的手,以无限的深情呵护着这熟睡的精灵”。文中的“这里”最可能是( )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该科考基地位于( )
A.南极长城站 | B.北极黄河站 |
C.格陵兰岛 | D.青藏高原 |
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其代表某种文化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种文化景观是:
A.小溪 | B.梯田 | C.平原 | D.沙丘 |
该文化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 B.江南丘陵 |
C.青藏高原 | D.四川盆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