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图及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下列因素中,不是影响图示区域降水分布的是( )
A.地形 | B.大气环流 |
C.洋流 | D.太阳辐射 |
图中内华达山脉东西两侧年降水量1 000毫米的地区相对高度大约是( )
A.500米 | B.1 000米 |
C.1 500米 | D.2 000米 |
下图某大陆18°S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2题。
关于该剖面线两端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两侧的洋流性质和流向均不相同 |
B.大陆两侧的洋流性质不相同,但流向相同 |
C.大陆东西两侧洋流都主要为风海流 |
D.因纬度相似,大陆两侧近岸海水盐度大致相同 |
关于该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自然景观相似 |
B.①山西侧沿海与②山东侧沿海降水差异很大 |
C.①、②两地之间大部分地区是热带雨林植被 |
D.剖面线上的地形主要是山地和平原两种 |
读沿某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3题
图中大陆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A 大西洋,太平洋
B 太平洋,印度洋
C 印度洋,大西洋
D 太平洋,大西洋
图中的高大山脉是
A 落基山脉 B 安第斯山脉 C 大分水岭 D 喜马拉雅山脉
图中a区域的气候类型为
A 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下图为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分析判断完成3题
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该大陆上的是
A 维多利亚湖 B 大自流盆地
C 科罗拉多大峡谷 D 潘帕斯草原
该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是
A 亚寒带针叶林 B 热带雨林
C 温带落叶阔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 ②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C ⑶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D ④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读图3“世界某沿海城市附近预计海平面上升高度等值线图”,回答问题。
若图示区域海平面上升0.5米,该城市被海水淹没的面积约是
A.5平方千米 | B.11平方千米 | C.21平方千米 | D.35平方千米 |
若考虑到全球变暖问题,在该城市购买住房应该选择在
A.a地 | B.b地 | C.c地 | D.d地 |
下图某大陆18°S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2题。
关于该剖面线两端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两侧的洋流性质和流向均不相同 |
B.大陆两侧的洋流性质不相同,但流向相同 |
C.大陆东西两侧洋流都主要为风海流 |
D.因纬度相似,大陆两侧近岸海水盐度大致相同 |
关于该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自然景观相似 |
B.①山西侧沿海与②山东侧沿海降水差异很大 |
C.①、②两地之间大部分地区是热带雨林植被 |
D.剖面线上的地形主要是山地和平原两种 |
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有关图中山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山麓A地的自然带可能是热带沙漠带
B.A、B两坡雪线较高的是A坡
C.在B坡约4000米海拔处年降水量最多
D.该山出现永久积雪的最低海拔约为3000米
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长白山脉 | B.安第斯山脉南段 |
C.大分水岭北段 | D.阿尔卑斯山脉 |
读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完成问题。
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
B.流水、侵蚀作用 |
C.风力、沉积作用 |
D.风力、侵蚀作用 |
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
B.干旱 |
C.低温冻害 |
D.滑坡、泥石流 |
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 |
B.长江中游地区 |
C.云贵高原 |
D.珠江三角洲 |
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 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村庄所在地的地形类型是盆地 |
B.乙地最适合开展攀岩运动 |
C.丙河由东北流向西南 |
D.丁地地处山谷 |
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回答问题:
下列有关图中等高线表示的基本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线表示山谷 | B.CD线表示山脊 |
C.F处可能为火山口 | D.F处为山峰 |
图中E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80米 | B.180米 | C.200米 | D.210米 |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山谷为集水线
②山谷为分水线
③山脊为集水线
④山脊为分水线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山体的地形特征是
A.上、下部均陡峭 |
B.上、下部均缓 |
C.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
图中河流流向及陡崖的相对高度不超过
A.向东南流、250米 |
B.向西北流、250米 |
C.向西北流、150米 |
D.向东南流、15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