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读上海松江家庭农场经营情况的部分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 ②交通运输的完善 ③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 ④国家政策的扶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松江家庭农场的发展将使该地
A.粮食作物品种调整 | B.农业水利工程量减少 |
C.非农用地面积减少 | D.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 |
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但局部地区却存在耕地增多的现象。下表为“我国某时段新增耕地的降水条件”。据此判断,新增耕地最多区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降水量(mm) |
<200 |
250-400 |
400-800 |
800-1000 |
1000-1600 |
>1600 |
总计 |
新增耕地(%) |
10.9 |
14.8 |
65.9 |
2.1 |
4.6 |
1.7 |
100 |
A.商品谷物农业 B.热带种植园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下图为某国农业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三地农业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乳肉畜牧业 乙—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 丙—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 |
B.甲—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 乙—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 丙—乳肉畜牧业 |
C.甲—乳肉畜牧业 乙—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 丙—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 |
D.甲—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 乙—乳肉畜牧业 丙—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 |
甲农业区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市场需求量大 | B.光照充足 | C.雨热同期 | D.温和湿润 |
读我国某省农作物种植面积(左图)及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统计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省可能位于
A.内蒙古高原 | B.华北平原 |
C.东北平原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该省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治理水土流失 | B.保护湿地资源 | C.防治沙漠化 | D.改造中低产田 |
1楼养鱼, 2楼养猪,12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践的关键因素是
A.粮食需求 | B.气候变化 | C.技术水平 | D.劳动力数量 |
“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轻物流业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读中国农业十二五期间“七区二十三带”战略格局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东北平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①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②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③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图中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②华南主产区要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
③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
④甘肃、新疆主产区要加大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下图为“某地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与季风水田农业相比,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所具有的特点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 B.水利工程量大 |
C.资金、技术投入少 | D.产品商品率高 |
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最可能是( )
A.地形平坦 | B.气候暖湿 |
C.劳动力丰富 | D.接近市场 |
为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我国制定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下图表示我国某种水果的优势产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这种水果是( )
A.柑橘 | B.香蕉 | C.苹果 | D.菠萝 |
与A产区相比,B产区的优势条件是( )
①气候湿润,灌溉条件好 ②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地理位置优越,技术力量雄厚 ④集中连片,生产规模大,具有成本优势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商品谷物农业 | B.②为水稻种植业 |
C.③为混合农业 | D.三地的商品率都很高 |
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市场适应性差 | B.③生产规模小 |
C.②科技水平低 | D.①②机械化水平高 |
在大洋西岸的某村镇(60°W,36°43'S)主街道,可看到夕阳悬挂于街道正中间的景象。下图显示该街道5月20日日落“悬日”景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出现这种景观,说明图示街道的走向为
A.东一西向 | B.南一北向 | C.东北一西南向 | D.东南一西北向 |
当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 B.大牧场放牧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混合农业 |
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14℃。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面各题。
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
A.3月 | B.5月 | C.9月 | D.11月 |
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A.病虫害少 | B.水源丰富 | C.离市场近 | D.上市较迟 |
读某调水工程图,完成下列问题。
对图中地理事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A线的数值大于B线 | B.图中山脉是武夷山 |
C.此调水工程是东水西调 | D.受到寒流影响 |
关于C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A.灌溉水源充沛,是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
B.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
C.羊毛是该地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 |
D.该地的农事活动有轮荒现象 |
读“长江三角洲不同时段耕地面积与粮食总产年均变化率表”,据表可知
A.耕地面积变化率与粮食产量增长率同步 |
B.耕地面积减少的年份,粮食产量都减少 |
C.耕地面积一直减少,粮食产量一直增加 |
D.1963年起粮食总产增长主要依靠单产提高 |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A.长江中下游平原 | B.雷州半岛 |
C.四川盆地 | D.华北平原 |
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光照 | B.地形 | C.土壤 | D.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