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粮食产量的经验公式:
粮食最高产量P=0.075QTWS[千克/(公顷·年)]
Q:太阳辐射收入[105焦耳/(厘米2·年)]
T:温度有效系数=无霜期/365
W: 水分有效系数=降水量/蒸发量(若大于1时,取值为1)
S:土壤有效系数
根据下表数据,依据公式,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平原南部每公顷粮食产量最高可达 (用沈阳数据)。
A.1101.6千克 | B.11016千克 | C.31016千克 | D.110160千克 |
(2)粮食生产的自然限制因素在青藏地区主要是(用拉萨数据) 、 ;在河西走廊(用酒泉数据) 、 。
(3)江汉平原(用武汉数据)粮食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
、 。
(4)要发展我国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图①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
是 。乙图中的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
(2)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其迁移方向是 ,迁移的主要原因有 。
(3)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 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现因政府采取 、 和 等措施又“重震雄威”。
(4)丙图中的Ⅰ、Ⅱ两人口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 线,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等。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2)左图、右图中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
。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种植的作物中均有 。
(3)简述左图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优势:
图所示区域人口密集,其中甲市出产的白酒驰名中外。酿造该种白酒的原料主要为生长在甲市周边区域的糯红高粱。为了确保白酒品质,当地种植的糯红高粱一般不施用化肥和农药。为了扩大产量,农业专家曾尝试在他处种植糯红高粱,但离开其原产地仅数十公里,便会出现质量变差、减产等问题。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市周边地区发展糯红高粱种植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读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表格中。
|
甲图 |
乙图 |
农业地域类型 |
|
|
区位条件评价 |
社会经济方面的有利条件: 1 |
自然环境方面的有利条件: 1 2 3 4 |
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
1: 2: |
1: 2: |
(2)下列四幅气候统计图中,表示图甲中a农业区气候的是 (填字母),
表示图甲中b农业区气候的是 (填字母)。
(3)图乙中c、d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
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底,继“蒜你狠”“豆你玩”到“糖高宗”后,又出现了一个有关苹果的新名词“苹什么”。苹果价格瞬间大增,创下了近十年新高。
材料二:苹果春华秋实,花期和生长期受气温影响显著。花期气象灾害少,生长地无霜期长,有利于苹果高产和糖分积累。
材料三: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1)分析A地寒潮发生的年平均次数多于B地的主要原因。
(2)简述C地苹果单产和质量优于A地的气候条件及其原因。
(3)分析影响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
(4)山西省也是苹果的重要生产基地,与图示区域相比,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
读图20“千烟洲位置图”和图21“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千烟洲位于江西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土壤贫瘠,低山、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20世纪80年代以前,千烟洲一直以河谷的水稻生产为主。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过度樵采,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千烟洲从河谷农业转向了生态立体农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引入先进的柑橘生产技术,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柑橘生产基地。
(1)千烟洲地处五个热量带中的 带。
(2)该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 等。
(3)20世纪80年代初,千烟洲地区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4)千烟洲适宜柑橘种植,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发展成为著名的柑橘生产基地,导致其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有 、 等。
(5)读图21,以E为例,任选A—D中的一处,说出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及带来的好处。例:E. 沟谷洼地:新建、扩建原有水塘,在水塘养鱼。既获得经济效益,又保护和灌溉农田。
资料一:东北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区,是我国主要食用油的来源。自加入WTO后,2001年江苏某榨油厂即进口美国大豆1396万吨,约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同年东北大豆却有七成积压在农村。
资料二:东北和美国进口大豆的产销成本调查
|
东北大豆 |
美国大豆 |
生产成本(元/千克) |
1.6 |
0.8 |
运输(元/千克) |
0.045 |
0.04 |
出油率(%) |
17 |
20 |
加工成本(元/吨) |
10+X |
X |
其中X为美国每吨大豆的加工成本。
(1)2001年江苏某榨油厂“舍近求远”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你分析造成东北大豆生产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3)要研究“东北大豆的出路”呈报,你会提出哪些建议?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很多地区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14中A、B、C、D 所在区域的农业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料二:基塘模式是通过挖塘抬田形成基塘后,农民在基上种桑养蚕,把蚕沙投放到鱼塘养鱼,塘泥回田肥桑,使得“桑茂蚕壮鱼肥”。这就是传统的桑基鱼塘。如今,“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花基鱼塘”等更多形式的基塘农业不断出现。图15为“基塘生产模式示意图”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⑴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A是 。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来看,限制A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2)C地区特色农业生产模式如图15所示,分析材料二,C地区该农业生产模式所属农业地域类型是 。
(3)B地粮食生产,属于 (填农业地域类型名称)。分析B地发展该种农业的区位优势。(至少答三点)
; ;
读下面“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及“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
农产品 |
玉米 |
蔬菜 |
苹果 |
乳、肉、蛋 |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
5 |
30 |
15 |
50 |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广州近郊 B.济南远郊 C.西安近郊 D.上海郊区
(2)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个生产过程中,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
(3)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用它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4) 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读下列甲、乙两幅农业地域分布图,回答问题
(1)乙图B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与我国________地区类似(只填1个)。
(2)甲图中C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生产对象是_____________。
(3)甲图中C地过去主要出口牛皮,现在新鲜的牛肉可源源不断地主要通过
(填交通运输方式)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
(4)乙图中F城附近有著名的新兴工业区是“____________”,它是典型的________导向型工业区。
(5) 乙图中A处某城市有“世界钢铁之都”的美誉,该地钢铁工业地域的形成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自发形成”或“规划建设”)。
(6)二战后A所在的工业区经济增长乏力,一度被称为“冰雪带”,经过一系列措施目前有所好转,根据所学知识分析A工业区综合整治所采取的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美国和我国东北部农作物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问题。
(1)从农业地域类型看,美国图中ABC区域农业地域类型与我国东北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均为____________农业;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 ___________;我国东北区的小麦与美国图中_____区为同类小麦。
(2)美国图中D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其产品大部分具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特点,因此要求
该农业地域类型在布局上要紧邻消费市场。
(3)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农业发展条件优越。美国图中ABC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亚洲的水稻种植业相比,其发展农业突出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这种生产的好处主要有
① ;②_______ 。
(2)C是 带。
下图为第聂伯河水系示意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80年代,图示区域国家重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修建大小水库14座。1955年前春汛径流量占年内全部径流量的61%,夏季流量占24%,冬季只有15%;20世纪80年代后,春汛径流量占38%,夏季径流量占32%,冬季径流量占30%。第聂伯河通航里程达5000多公里,黑海沿岸有优良港口,乌克兰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第聂伯河以基辅为界分上第聂伯河和下第聂伯河,据图推测该河径流总量主要来自于哪个河段?并说明依据。
(2)说明第聂伯河不同年代径流季节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3)判断乌克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农业发展的优势气候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