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据表回答下题。
农作物 |
生长期平均气温(℃) |
≥10℃积温(℃) |
降水量(mm) |
日照时数(小时) |
① |
18~30 |
>3500 |
>600 |
>800 |
② |
20~30 |
>3500 |
350~1000 |
>2000 |
③ |
15~18 |
>1600 |
200~500 |
>800 |
④ |
20~30 |
>8000 |
>1500 |
>2000 |
四种农作物中,江汉平原种植的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不足 | B.水分条件不足 | C.水热配合不好 | D.光照条件不足 |
下列地区适合种植农作物③的是
A.印度沿海平原 | B.伏尔加河一顿河流域 |
C.美国南部 | D.澳大利亚西南部 |
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在粤北、粤西山区发展的是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
C.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
D.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
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据此完成下题。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是地区农业的
A.商品化生产 | B.集约化生产 | C.机械化生产 | D.生态化生产 |
农业地域分工不断深化的主要动力是
A.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 B.政策的支持不断加强 |
C.农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 | D.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 |
欣赏下列哪些景观必须把握好时机
①吉林雾凇 ②峨眉“金顶佛光“ ③钱塘江大潮 ④路南石林 ⑤本溪水洞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②⑤ |
读我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时间与纬度关系图,回答29-30题:
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主要在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按规律推理,④处欣赏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低 | B.地势高 | C.雨季长 | D.气温高 |
“望夫石,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游览长江三峡的望夫石时写下的著名诗篇。据此回答9-10题。
对望夫石的观赏应做到
A.置身其中 | B.特定位置观赏 |
C.至高点俯瞰 | D.适当距离仰观 |
诗人在游览景观时,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说明他在旅游景观欣赏时能
A.领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 |
B.达到以情观景的境界 |
C.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
D.充分了解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
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读表回答1-2题。
1.最可能是商品谷物生产国的是 ( )
A.甲、乙 B.丙、丁 C.乙、丁 D.甲、丙
2.与丙、丁两国农业生产特征相似的是 ( )
A.美国 B.韩国 C.蒙古 D.尼日利亚
图4为位于我国石林景区的著名景点“阿诗玛”。读图4,回答第9题。
该景区
A.石灰岩广布,气候暖湿,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B.土层薄、土壤贫瘠,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 |
C.地貌是由地壳的上升运动、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 |
D.此景观最佳观赏位置为在视野开阔处远望 |
图2为世界某地区局部图。读图2,回答5—7题。
图中
A.导致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洋流 |
B.乙—丙体现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图示洋流降低了沿岸地区的干热程度 |
D.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
丁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为
A.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畜产品大量出口 |
B.农业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
C.机械化水平高,耕种、放牧、休耕进行轮作 |
D.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地球上某种资源的分布。若人类不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将可能会出现
A.海水升温,溶解二氧化碳减少 | B.两极冰川融化,山地雪线下降 |
C.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加剧 | D.全球气候变干,物种减少 |
读右图,回答21-22题。
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正确叙述有
A.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 |
B.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 |
C.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 |
D.交替种植小麦、牧草和水稻 |
该种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有
①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
②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
③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④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