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某地区从M地至N地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大牧场放牧业 | B.混合农业 | C.水稻种植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
2.图中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种植园农业 | B.商品谷物农业 | C.大牧场放牧业 | D.混合农业 |
3.若M、N两地几乎同时日出,且两地的昼夜变化幅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时,正值墨累-达令盆地 ( )
A.小麦生长的季节 | B.配种的时节 | C.小麦收割的季节 | D.剪羊毛的时节 |
下列关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牧牛业占重要地位 | B.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
C.土地租金昂贵 | D.周边玉米种植面积广,饲料充足 |
1.适宜在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商品谷物农业 | B.大牧场放牧业 | C.水稻种植业 | D.种植园农业 |
读我国某地区城市及周围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变化图,回答1~3题。
1.如果该地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则该商品粮基地是 ( )
A.成都平原 D.鄱阳湖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珠江三角州
2.农业地域类型Ⅱ相对于农业地域类型I的主要差别是 ( )
A.生产规模更大 | B.机械化水平更高 |
C.受市场需求量的影响更大 | D.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大 |
3.该区域农业地域类型I中,水利工程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较为干燥,水资源缺乏 | B.地势起伏大、难以灌溉 |
C.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容易形成季节性干旱 | D.水稻需水量大,地表水资源不足 |
“工厂化农业”也称“农业车间”,即在人为控制下,通过设备、条件的改进,创造适于作物生长的栽培环境,进行可控制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根据以上材料,回答3—5题。
3.按农业的分类,“工厂化农业”应属于 ( )
A.种植园农业 | B.粗放农业 | C.劳动密集农业 | D.资金和技术密集农业 |
4.我国最适宜发展“工厂化农业”的地区是 ( )
A.东北地区 | B.东南地区 | C.西南地区 | D.西北地区 |
5.根据我国国情,发展“工厂化农业”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 )
A.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 | B.缓解了土地、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
C.改变了农业地域类型 | D.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
下图是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示意图,判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一组是:(箭头指向表示该因素越来越好)
A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B热带种植园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2、以下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有:
A.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 |
B.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
C.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
D.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
读右图,完成16-17题。
15.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16.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 )
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17.与M区域农业发展的背景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
A.工业化的发展 B.城市化的进程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国际局势多极化
有农业专家预言,亚洲水稻种植业将面临危机。马来西亚总理2008年4月19日宣布,计划扩大水稻种植区,增加水稻产量,应对粮价上涨造成的粮食安全危机。据此回答12~14题。
12.下列选项中,与亚洲水稻种植业面临危机的原因不相关的是
13.影响马来西亚水稻种植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同家政策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便利的水陆交通 D.国际市场需求
14.读右图,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过程中社会经济投人中的劳动力投人、生产资料投入和科学技术投入,下列各点最能代表马来西亚水稻种植业的是
A.① B.⑦ C.③ D.④
下列是我国某个地区的农事安排,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1~3题。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
月份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2 |
3 |
4 |
5 |
作业 |
种植高粱、小米 |
种植冬小麦 |
种植大豆 |
田地休耕 |
|||||||||||||||||||||
据表中时间及种植作物的次数来看,该地区的种植制度一般是( )
A.一年一熟 | B.两年三熟 | C.一年两熟 | D.一年三熟 |
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 B.辽河平原 | C.松嫩平原 | D.塔里木盆地 |
第三年时,田地要休耕半年,主要考虑的目的是( )
A.合理安排农事的忙季与闲季 | B.减少病虫害 |
C.避免市场供过于求 | D.保持土地的肥力 |
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下面两道问题。
(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 |
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
B. |
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面积 |
C. |
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
D. |
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 |
①③ |
B. |
②③ |
C. |
①④ |
D. |
②④ |
19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小麦向欧洲倾销,英国、丹麦两国的农业,因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纷纷改耕作业为畜牧业。我国加入WTO后,粮棉生产受到较大冲击,而花卉、园艺业则有较大的优势。据此分析面对入世的挑战,我国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粮棉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
B.提高粮棉进口税,保护本国粮棉生产 |
C.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效益 |
D.借鉴英、丹经验,着重发展畜牧业,应对国外粮棉倾销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Ⅰ、Ⅱ阶段,单位面积耕地收益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正确的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耕地收益越大 ②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耕地利润越大
③耕地收益越大,利润越高 ④经济作物的收益超过粮食作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单位面积耕地产量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原因有
①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增大 ②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③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④对不利自然条件的改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3) 第Ⅱ阶段中期以后,耕地实际总产量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②自然灾害频繁 ③农业劳动力减少 ④单位面积耕地利润逐渐下降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