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了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读“珠江三角洲范围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点即可)
(2)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涌向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原因是(单项选择)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文化因素

(3)(任选其一回答)
a.如果你的家在城市,说出一条城市化问题,并提出一条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b.如果你的家在农村,说出两条城市化进程对你家乡的有利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美国匹兹堡丰富的煤炭资源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钢都”。山西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完成24~26题。   
和匹兹堡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

A.水资源 B.铁矿石 C.水陆交通 D.煤炭资源

山西比匹兹堡欠缺的发展条件是(  )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 D.劳动力素质

为尽快促使山西的区域发展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增加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      
①把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②有利因素之一是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  
③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     
④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西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

A.降水少,水资源缺乏
B.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产品发展
C.产业结构不合理,以重化工业为主
D.大量的煤炭没能及时调运出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2~24题。

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南向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焦(作)日(照)线、神黄线、大秦线

图中铁路干线穿越的重要山脉是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脉 C.秦岭 D.贺兰山脉

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足

A.水——南水北调 B.天然气——西气东输
C.电——西电东送 D.煤——西煤东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社会历史进程中,诸多因素促使人类社会以其特有的规律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珠三角地区城市工业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图15是“珠三角地区主要工业部门分布图”, 据图文资料回答第(2)、(3)小题。

(2)举例说明珠三角地区城市工业结构趋同的主要表现。
(3)从工业区位因素的角度,分析珠三角地区外资企业迁出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建设的国家大型工程图”。读图回答26~27题。

以本地区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

A.西气东输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
C.水土保持工程
D.南水北调工程

该地区地表分布有深厚的沉积物,地面支离破碎,其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

A.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C.冰川沉积、风力侵蚀 D.风化作用、冰川侵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电东送”三大通道中目前以输送火电为主的通道是                      

A.北通道 B.中通道
C.南通道 D.北通道和南通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山西能源基地“三废”治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主要用于发电和供热
B.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的煤矸石经干燥后再利用
C.对于煤矸石自燃区域进行覆盖阻氧灭火,防止对大气的污染
D.对于废水主要采用投放化学制剂然后过滤净化的办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12月13日国务院近日批准设立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已经批准的九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山西省是目前批准的唯一在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区域。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西省查明保有煤炭资源储量表和山西省区图。
山西省查明保有煤炭资源储量表(单位:亿吨)


材料二:2010年山西省煤炭外运销售及价格图。

材料三:产业共生是指通过不同企业或产业间的合作,提高企业或产业的生存能力和获利能力。产业共生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要素。共生单元是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生产单位,共生模式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共生环境是指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包括人文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等。目前山西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共生单元种类单一、共生模式作用有限前后向联系较少、共生环境对经济发展支持不足的问题。
(1)山西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之一,根据材料一简述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根据材料二简述山西省2010年段煤炭外运销售状况与上年相比变化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可能原因。
(3)资源型城市犹如我国的“工业粮食生产区”,资源枯竭威胁着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请结合材料三,从产业共生角度寻找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出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图是“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A.区域内石油消耗量巨大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回答下列各题:
下面哪一条铁路线是山西煤炭外运专运干线

A.哈大线 B.陇海线 C.大秦线  D.宝成线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山西建设我国最大的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2) 山西省煤炭资源有哪些特点?                               (2.5分)
(3) 煤炭资源的开发除有丰富的资源条件外,还需要哪些外部条件? (1.5分)
(4) 由图可知,山西省能源的加工转换主要方式:一是                            
二是                              。                    
(5) 从经济效益看,山西省输       好于输       ;从环境效益看,山西省输         
好于输                                                  
(6) 从能源转换效率来看,变化特点是                 ;说明的问题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西省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的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①山西铝土矿资源丰富         ②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③山西炼铝工业社会协作条件好 ④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符合自然资源的图例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