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 |
②③④ |
B. |
①②③ |
C. |
①③④ |
D. |
①②④ |
2.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 |
①④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② |
若某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且山顶没有永久性积雪和冰川,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A.1000米 | B.2000米 | C.3000米 | D.4000米 |
某年7月17日—20日,台风“海棠”登陆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中心气压为960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风速40米/秒。读下表和“台风海棠路径图”,回答:
位置 |
北京时间 |
北纬 |
东经 |
7级风半径 (千米) |
10级风半径 (千米) |
a |
7月18日4:00 |
23.2° |
124° |
400 |
120 |
b |
7月19日4:00 |
24.7° |
120° |
400 |
120 |
c |
7月20日6:00 |
26.8° |
118° |
400 |
120 |
1.7月18日4:00,台北市区风向可能是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风 D.东南风
2.7月19日4:00,福州的风力约为
A.小于7级 B.7—10级 C.10级 D.大于10级
下图是冬至日某经线的气温、气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图中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
A.气温、正午太阳高度、气压 | B.气压、气温、正午太阳高度 |
C.正午太阳高度、气温、气压 | D.气温、气压、正午太阳高度 |
该经线可能是
A.30°E | B.120 °E | C.100°W | D.60°W |
关于图中①、②、③曲线说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在M处达最小值的原因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
B.这一天,曲线②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高值越小 |
C.曲线③在N处达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低 |
D.曲线③的最高值在季节相反的另一半球的相应纬度也存在 |
读“沿北纬50度全球气温年较差变化示意图”回答。
(1)简述沿北纬50度线全球气温年较差变化的特征。
(2)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AB段气温年较差变化大的主要原因;C地气温年较差小的主要原因。
(3)图中D处是全球水稻种植的最北点,扼要说明该地发展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
墨西哥城位于19°N,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如下图,该市有2000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有约300万辆汽车。回答:
(1)根据其地理位置,判断该城市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有
①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 ②受温室效应影响
③汽车尾汽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大 ④该段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
A.①② B.①③ C.③② D.③④
读“我国中世纪和现代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北界”示意图,回答:
(1)我国中世纪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A.气候比现代暖和 B.水稻可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小 C.受人类污染严重 D.降水比现代丰富
(2)从图中信息分析,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气候变化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B.中世纪和现代的亚热带范围都在秦岭以南
C.中世纪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纬度均比现代的高
D.中世纪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约是现代800mm等降水量线
读下表,完成:
各纬度的年平均气温和年较差
|
纬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北 半 球 |
气温(℃) |
26.2 |
26.7 |
25.3 |
20.3 |
14.0 |
5.7 |
-1.0 |
-10.0 |
-16.7 |
年较差(℃) |
0.8 |
1.1 |
6.4 |
12.7 |
19.1 |
25.1 |
29.8 |
33.0 |
35.3 |
|
南 半 球 |
气温(℃) |
26.2 |
25.3 |
23.0 |
18.4 |
12.0 |
5.6 |
-2.0 |
-11.5 |
-19.8 |
年较差(℃) |
0.8 |
2.4 |
5.4 |
7.2 |
6.6 |
5.4 |
10.8 |
21.4 |
25.0 |
(1)地球最热的纬度被称为“热赤道”,它位于
A.赤道 B.南纬10度 C.北纬10度 D.南纬20度
(2)表中显示的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A.从南向北递减 B.从北向南递减 C.从“热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D.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3)南半球各纬度的气温年较差大部分比北半球的小,其原因是
A.南北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差异较小 B.北半球多高大山系,对气候的影响较大
C.南半球植被覆盖较好 D.南半球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
.下面是60°N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9完成:(7分)
(1)根据亚欧大陆、大西洋及太平洋的经度位置分析,A、B、C三部分中,大西洋是__________部分。
(2)从a、b、c三处的气温差异表明,这时正处在什么季节?__________。理由是_____ ____ _。
(3)这个季节b地的气温高于c地的原因是:b地处欧亚大陆西部,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影响;c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影响。
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图2-37),回答:
图2-37
(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__。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气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人类活动而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 )
A.臭氧增多 | B.地中海沿岸夏季干燥 |
C.上海地面下沉 | D.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 |
简要回答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
(1)人工造林对局部地区气候影响主要有① ;
② ;③ 。
(2)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有害气体,使大气污染加重,导致气候变化的具体表现:
①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对气候影响是 。
②排入大气中的氯氟烃对大气的影响为 。
③排入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对大气影响是 。
图2-29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大气中CO 2浓度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2-29
(1)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这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强烈吸收 的缘故。
(2)全球变暖的影响主要有:① ,② ,③ ,④ 。
(3)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对策有:
① ,② ,③ 。
读“气压分布图”,回答12~14题。
图中A、B、M、N四点中,日较差最小的是
A.M B.N
C.A D.B
关于图中A、B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所控制的区域为阴雨天气
B.B中心气流为上升运动
C.A点吹偏北风
D.B点吹偏西风
关于图中M、N两点的叙述,一定错误的是
A.M点的风速比N点快 | B.N点的风速比M点快 |
C.M点气压值小于N点 | D.N点为偏北风 |
20.读图2-6-10,分析回答: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 ,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氧化碳的 。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日益俱增的原因: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二是 。
(3)把图中预测海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
|
能源供应配合比例转为偏向低碳燃料和天然气,能源利用率提高 |
|
能源供应和需求状况不变 |
|
21世纪前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电 |
|
21世纪后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电 |
(4)按图中①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
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 | 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 |
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 | 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 |
E.台湾海峡将变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