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特征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图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探测
地球的普通性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锋面系统与天气
气压系统与天气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天气图
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洋流的概念和类型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海洋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气候类型的判读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表现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乡村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形成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灾害防治
新能源的开发
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全球性和地域性
环境问题的后果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与人口、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与国情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
中国的领土组成
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环境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都市的区域辐射功能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常用地图投影及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图像在地图制作中的作用
遥感的主要功能
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导航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军事、野外勘探等领域中的应用
GIS的基本功能
地图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GIS软件中建立数据表
GIS软件中改变图层显示的方法
GIS的查询方法
用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
浏览网络GIS地图,查询有关信息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含义
宇宙与地球
宇宙
“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天球坐标系简图
星图
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太阳系和地月系
太阳的圈层结构
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月相图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地球的演化
地质年代的划分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海陆分布及地表形态特征的原因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表景观图
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底地形图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海洋开发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
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风暴潮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啸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权益
内水、领海和毗连区的概念
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
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旅游点的选择和合理的旅游路线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现代旅游的特点和要素
城乡规划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城乡分布、规划
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项目选址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城乡规划中工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农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交通运输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商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文化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
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
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寒潮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干旱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洪涝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防灾与减灾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信息技术在灾害预测、灾情监测评估中的作用
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环境保护
环境与资源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读下面北半球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山设计了CB、DB两条上山公路线。
根据等高线图判断,沿  ______ 线修建公路比较合理,理由是   ______ 。
(2)G城是化学工业城市,在图中甲、乙两处建立一个疗养院,以  ______ 处较好,理由是  ______ 。
(3)下面四组图分别是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
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请分析M点在①②③④四图中的地形类型:

①是  ______ ,②是  ______ 地形,③是  ______ 地形,④是  ______ 地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下图为东亚两个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有关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图的比例尺较乙图小
B.①城市在④城市的东北方向
C.甲图中①②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比乙图中③④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远
D.乙图所描述的内容简略

根据地理坐标判断②③城市间的距离约为 (    )

A.550千米 B.1000千米
C.2000千米 D.1665千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读北半球某温带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比例尺1∶20 000),回答各题。

图中最高点位于教堂的

A.西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

该地地形主要是

A.高原 B.平原 C.盆地 D.低山丘陵

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增大一倍,则

A.如果表示的实地范围不变,则图幅面积是原来的两倍
B.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地范围是原来的4倍
C.表示的内容比原来详细
D.图示地区的坡度变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各题:

图中等高线所表示的景观是

A.高原 B.平原 C.沙滩 D.梯田

若甲、乙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千米,要在边长为2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
选用的比例尺应为

A.1∶40 000 B.1∶200 000
C.1∶4 000 D.1∶20 000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

A.600米 B.650米 C.700米 D.800米

甲、乙间修建一条山 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图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QR的实际距离约为MN的2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西北方向
B.乙区域的面积约是甲区域的4倍
C.甲区域位于西半球,乙区域位于东半球
D.甲区域面积约是乙区域的1/2

某人从Q点出发,依次正东、正北、正西、正南各走110千米,他最后位于(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东北 D.出发点以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中三条纵线表示经线,三条横线表示纬线,a、b相交于点O。读图完成下题。

如果图中的经纬度差都是5°,则    (  )

A.图中的三条纬线和三条经线的长度一定都相等
B.图中四个方块所表示的面积一定相等
C.图中O点一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D.图中的三条经线长度一定相等

某测绘局要绘制新开发镇的平面图,采用两种比例尺绘制,其中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三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的图幅面积一定是乙图的九倍
B.如果甲图比例尺为l∶30 000,则乙图比例尺为1∶10 000
C.甲图中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是乙图的三倍
D.乙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比甲图详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D.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某旅客于8月中旬乘坐18:30起飞的飞机,从西安飞往乌鲁木齐,右图为该旅客途经祁连山时拍下的照片。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此时飞机的飞行方向是图中的(   )

A.甲方向 B.乙方向
C.丙方向 D.丁方向

图中的冰雪仅分布在山的一侧,此侧属于(   )

A.向阳坡 B.迎风坡
C.背阳坡 D.背风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我国某一著名风景区内,可目睹到难得一见的奇观——“卧佛含丹”,极具有待开发的旅游价值,最佳观赏时间是每年的9月15日至18日。在此期间,一位当地的旅游服务人员于6时15分(北京时间)看到日出,经过一天的忙碌工作,在返回行程的竹筏上目睹到这一天象奇观(如下图),并且发现太阳余晖下自己的身影正好与顺水自流的竹筏垂直,此时手表上的时间(北京时间)显示为18时45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的河流流向大致为:

A.南—北 B.西北—东南
C.西南—东北 D.东—西

理论上,还有个时间段也能出现“卧佛含丹”奇观。这个时间段是:

A.3月26日---3月29日 B.3月15日---3月18日
C.9月28日---10月1日 D.4月13日---4月16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2014年10月下旬上午10时(北京时间),张亮在华北地区某市一公园内游玩,下图中的甲图为公园内十字路口附近的导游图,乙图为张亮拍摄于此路口的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推测张亮去往甲图中洗手间的最近路线应选择乙图中的                 (    )

A.A线路 B.B线路 C.C线路 D.D线路

此时                                                                 (    )

A.我国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与4月下旬基本相同
B.我国各地的昼夜长短变化趋势与2月下旬基本相同
C.张亮远在美国纽约上学(74°W)的姐姐正在晚自习
D.全球与北京在同一天的地区占全球的二分之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图中(左图)为我国某地夏季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照片,(右图)示意该地地形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自行车手依次经过线路上的④-①号点,左图中照片的拍摄地点可能位于右图中(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照片中自行车运动员的行进方向是向(   )

A.北 B.南 C.西北 D.东南

照片中自行车手影子在他的右后方,据此判断拍摄时间很有可能是在(  )

A.日出时刻 B.上午 C.中午 D.下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读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乙图中的丙国在甲图中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丙国不宜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A.航运业 B.出口加工工业
C.旅游业 D.农业

从中国乘船驶近①国附近时,人们都会感到海面风平浪静,其主要原因是

A.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B.高楼林立,降低了风速
C.受峡湾地形的影响 D.附近陆地的植被覆盖率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面的图甲是某同学到野外旅游时绘制的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乙是他沿图甲中某线路(图中四条线路路程均为6千米)行走的路程、速度变化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图甲的比例尺为(  )

A.1:10 000 B.1:30 000
C.1:100 000 D.1:300 000

该该同学行走的路线及方向分别是

A.A1B1东北方向 B.A2B2西南方向
C.A3B3东南方向 D.A4B4东北方向

该当该同学走到图乙中的M点时,其出发点到M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约为(  )

A.190米 B.140米
C.120米 D.100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下面下列问题。

该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该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千米,要在边长为2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应为(   )

A.1:40000 B.1:20000
C.1:4000 D.1:200000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高中地理GPS的基本工作原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