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将“线”还原成“带”(图7)。读图完成题。
图7
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RS) | B.全球定位系统(GPS) |
C.地理信息系统(GIS) | 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 |
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 |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
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 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 |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简称RS)技术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它若用于对农业方面进行监测,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引黄灌溉率为60%以上,经过近20年来的土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读图分析回答题
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沙漠化、水土流失 | B.盐碱化、水土流失 |
C.沙漠化、盐碱化 | D.水源短缺、植被破坏 |
欲对此地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更状况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和测评,所需最佳的材料或技术手段为( )
A.卫星遥感图像、GIS |
B.地形图、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
C.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卫星遥感图像 |
D.GPS、GIS |
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地方救灾办公室能迅速、准确地掌握受灾范围、面积等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遥感技术 | B.全球定位技术 | C.地理信息系统 | D.卫星通信技术 |
在营救地震被困人员的过程中,利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GIS技术 ②GPS技术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③ | B.①④ | C.③④ | D.①② |
右图为“夏秋季节某时刻卫星云图”。读图完成下题。
直接获取该云图影像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2011年第8号台风“洛坦”29日登陆海南,台风带来强降雨,并引发了洪水。洪水发生期间,一市民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半小时后,该市民安全脱离洪水的围困。回答问题。
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遥感技术 | D.“数字地球”系统 |
在对被洪水围困的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①GIS技术 ②GPS技术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该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读图完成问题。
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A.客货流量 | B.地形特征 |
C.河流分布 | D.商店布局 |
为了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A.甲与乙 | B.甲与丁 |
C.乙与丁 | D.甲、乙、丁 |
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
2010年10月~2011年2月我国华北大部及江淮北部等地区遭遇旱情。该图为“2011年1月29日我国局部地区气象干旱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此次干旱对冬小麦影响较大。对受害冬小麦面积进行调查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
A.遥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计算机技术 |
中国气象局如果要对此次旱灾进行了动态监测和预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遥感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09年2月7日上午我国西北某军用机场,三架轰炸机相继升空,先后5次进入内蒙古段黄河冰凌区实施轰炸,24枚炸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炸凌任务圆满完成。据此回答问题。
黄河凌汛灾情监测中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A.GIS | B.GRS | C.GPS | D.RS |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 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所示。据此回答小题。
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技术是( )
A.RS | B.GPS |
C.GIS | D.人工科学考察 |
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退耕还林 | B.退耕还草 |
C.规定合理载畜量 | D.防止过度樵采 |
如图为某地用3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流程简图。完成第16题。
评价过程中,可以( )
①利用RS获取植被覆盖信息
②利用GPS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
③借助GIS进行数据图层管理
④通过RS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下示意使用GIS分析某类自然灾害(X)的模型构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该类自然灾害(X)是
A.台风 | B.内涝 | C.泥石流 | D.塌陷 |
该类自然灾害近年来在我国发生频率不断增加,其原因不可能包括
A.开采地下水使地面沉降 | B.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上升 |
C.不透水下垫面不断增加 | D.城市、郊区温差有所下降 |
2010年11月,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我国广州成功举办,亚运会期间,新建立的 “广州智能交通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该系统可清楚显示由运动员驻地前往赛场之间的路况。根据这些提示信息,司机可以灵活地选择合适线路,避开拥堵路段,确保运动员按时到达比赛场地。据此回答题:
利用“广州智能交通系统”,亚运会组委会可以随时掌握前往比赛场馆的运送运动员的车辆的具体位置,这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 B.遥感技术 |
C.全球定位系统 | D.数字地球技术 |
亚运会期间“广州智能交通系统”可为亚运会服务车辆提供的智能监控调度服务主要有( )
①最佳行车路线 ②运行车辆的车况 ③提供实时路况信息 ④动态导航服务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广州的智能交通管理是广州城市管理GIS的具体表现,通过图层叠加获取城市交通信息,亚运会期间为工作人员提供的从居住小区到所工作的比赛场馆的最短行车路线图,是综合了下列而获得的( )
①广州市交通图层 ②广州市居民区图层 ③广州市公园分布图层 ④广州亚运场馆分布图层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