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以下各题。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各任答两点)。
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
黄河三角洲 |
长江三角洲 |
粮食作物 |
|
|
油料作物 |
|
|
耕地类型 |
|
|
(3)我国目前的两座核电站,一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另一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共14分)
资料:见图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 。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每年的8月底到11月初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季节工,其需求量大约在50万人左在,其中以河南和四川农民工最多。
(1)描述图示中部区域交通线路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影响其形成的区位因素
(2)该区域成为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什么?简要分析摘棉季节工的流动对图示区域和输出区的益处。
(3)T处为我国一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起点,简述该工程对T所在省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 0年春节后,沿海省份出现了比往年更为严重的用工短缺现象,许多企业主亲自开着豪车抢工人;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严重,广东省估计短缺200万。
下列对用工短缺原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已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 |
B.世界经济回升,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加工定单增多 |
C.近几年,中、西部经济发展较快,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的现象 |
D.沿海地区的生活成本提高速度快于工资的提高 |
下列对沿海用工短缺现象造成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促使当地企业升级或转型 |
B.我国人口继续大规模由内地向沿海地区迁移 |
C.促进沿海地区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
D.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迁移 |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 B.农业基础薄弱 |
C.水土流失严重 | D.自然资源不足 |
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 B.统筹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
(7分)结合有关材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为世界某区域及其相关降水资料。
材料二 图中的主要国家是加勒比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国,是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中国目前在该国有水利建设、矿产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投资。
(1)说明M、N两地的降水月份分配情况,并分析原因。
(2)分析中国积极投资该国工业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是中西亚文化交融的城市、全疆最著名的古城。2010年,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图为喀什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
材料三:“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1)材料二甲图所示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源是 。此区域河流径流特征是 。
(2)简述甲区域地形特征 ,A处的地貌类型为 。
(3)阅读材料二中乙图,解释喀什地区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 。
(4)分析喀什地区发展“红色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
(5)喀什城市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喀什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对 的传承和保护。
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隆重举行。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以珠江为舞台,以水为主题,展示了广州乃至岭南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闭幕式文艺表演凸现了亚洲元素,歌颂了亚洲各国和地区人民的友谊,展示了亚洲多元文化魅力。
(1)从气候角度看,广州亚运会选择在11月举行,主要是因为相比其它月份,这一期间广州气温 ,降水 ,且受到 等灾害天气的影响小。
(2)广州亚运会开幕式选址珠江中的小岛—一海心沙,并以水为主题线索,运用各种表演手段,尽情展示水的魅力。从河流补给类型看,珠江的补给来源主要是 ,珠江的水量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
(3)农业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附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是 ;利雅得附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4)11月27日晚,亚运会闭幕式上广州市将亚奥理事会会旗转交给下届举办地——韩国仁川市。当天北京时间20;00时,韩国仁川(东九区)的时间是 日 时。
(5)广州亚运会见证了亚洲各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地区发展的不懈努力。简析本届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及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6)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近几年来,出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资开始向长江三角洲一带转移的现象。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除传统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推动城镇化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
材料二:2000年与2005年大陆沿海省区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
材料三: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是浙江省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规划》中提出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提升浙江整体产业层次。
(1)简述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2)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镇化第一因子的差异。
(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据此推测这些省(市)三大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
(4)简述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自然条件。未来浙江省可以发展哪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图上信息,判断图中b系统表示的是
A.社会系统 | B.生态系统 | C.经济系统 | D.资源系统 |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相调 |
D.在可持续发展中,人的管理调控起到核心作用 |
读“武汉市图”回答问题。
(1)武汉是 江和 江的汇合处,自古以来,有大量的物流、人流在这里集散、中转。另外,这里又有我国重要的南北向铁路大动脉 线通过,因此,武汉在交通运输上非常便利。
(2)武汉市紧邻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 平原,雄厚的农业基础,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商品棉的生产,还使武汉市成为我国重要的 工业中心。
(3)从能源上看,武汉距我国目前建成的最大水电站 较近,充足的电能提供了动力保证。
(4)武汉东南部大冶附近有丰富的 矿资源,这为武汉发展 工业提供了原料供应。
(5)解放后,武汉被定为 省省会,行政中心很快成为区域的 中心,工业、交通、城市建设迅速发展。
在日本,人们把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企业形象地归入“静脉产业”,因为这些企业能使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下列有关“静脉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减少环境资源消耗为目标
②减少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③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
④体现了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6分)
(1)图中,A表示 系统;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持续发展是基础; 持续发展是条件; 持续发展是目的。
(2)在该复合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是 ,原因是 。
关于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主要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持续性原则
②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共同性原则
③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阶段性原则
④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公平性原则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读1978-2008年间我国经济重心(重心是指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的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最接近
A.长江三角洲 | B.珠江三角洲 | C.京津唐地区 | D.长江中游地区 |
1978-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的轨迹变化及其原因是
A.1978-1991年期间,由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GDP重心向西部方向移动 |
B.1991-1994年期间,由于东南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GDP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
C.1994-2008年期间,由于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战略, GDP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 |
D.1978-2008年, 我国东部和南部是中国的经济高密度区, GDP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