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读甲、乙两区域图18,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区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及限制性因素。
(2)比较甲乙两区域的地理差异

 
甲地区
乙地区
地理位置
 
 
主要地形类型
除山地外,大部分为                      
 
气候类型
 
 
植被类型
 
 
土壤类型
 
紫色土
农田类型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或三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12和图13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有关资料,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A、B、C分别代表的是                  经济地带,图乙中与此对应的依次是               
(2)能反映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是                                         
(3)从图中可知,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全国与上海市产业结构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一系列产业调整战略,目前正在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而努力。


(1)按三大产业划分,“九五”期间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以第  产业为主,“十五”期间新增加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第  产业。2005年上海市第三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同年的统计数据高出约  %,其原因是上海市具有                  (至少答两点)等优势。
(2)上海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    (    )

A.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 B.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信息产业等
C.传统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 D.轻纺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

(3)举例说明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市“十一五”期间三大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资料,结合下面的大豆循环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是江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这条大豆循环产业链上游的金城油脂公司,通过低温榨油获取豆油和低温豆粕,下游的常禾生物有机肥料公司将残余豆渣加工成饼干和生物有机肥或者饲料。居核心的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公司则从豆粕中提取蛋白制成“第八大人造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并从废水中提取淀粉酶,再将其加工成啤酒催化剂和食品添加剂。这样原来遗弃的豆渣、废水、残存豆粕中的蛋白都获得了充分利用,从而使大豆从生产、加工到肥料回田过程形成了一条以大豆深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1)根据材料判断,图中A、B、C分别代表的产品名称是:
A               、B                、C                
(2)如果用低温榨油方法直接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__种;采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_______种。
(3) 该循环生产模式是根据                                                 
         三个原则,实现了            效益和             效益双赢。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你在日常的生活中可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至少写3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三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预测,如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10亿。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则有可能达到190亿。这将与有限的就业需求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
材料二   联合国近期一份报告发出警告,水资源缺乏将引发冲突。目前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40%的人口供水不足。如不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到20l0年,世界许多地区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并将因此发生冲突和战争。20世纪战争基本上源于石油竞争,而到21世纪,许多政治和社会纷争,将会以水资源为导火线。
材料三   世界环境恶化是多方面的。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出现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增加;世界森林资源每年减少1%;臭氧层的损耗大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并将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空气污染严重,大量废弃物将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试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将下面选项填入图32中相应空格内(只填序号)。
① 滥伐森林 ② 水土流失严重  ③ 沙尘暴盛行  ④ 气候恶化
⑤ 沿海低地被淹  ⑥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 ⑦  水旱灾害增多 ⑧ 农牧业减产
⑨ 风沙侵袭良田  ⑩ 工业、交通工具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
1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12全球内陆年降水量减少

(3)上述三组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图示意灵渠位置。


(1)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说明原因。
(2)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
材料三:白驹过隙越千年,往事如烟话沧桑,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拥有超过6000万人口的中国最密集的城市群,年工业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世界工厂"。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低廉的土地成本和内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来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三来一补"贸易,逐步在家电、电子信息、玩具、服装等产业领域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占据叾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创立了快速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对珠三角上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争论逐步增多,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
(3)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联系当前实际对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5“河南省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2分)
资料:郑州市是我国最大的炼铝工业基地和重要的服装、食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近年来,以郑州市为中心,河南省300多个大、中、小城镇推行交通、金融、教育等的一体共享,强化产业联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中原城市群。

(1)郑州市的服装工业属于   导向(指向)型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属于    导向型工业。
(2)郑州市发展炼铝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3)郑州和开封两城市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形成产业聚集区。这有利于在两城市聚集的产业                  
A.加强分工合作   B.共用基础设施    C.减少地域联系    D.提高产品价格
(4)中原城市群中各大城市的食品工业向小城镇转移导致          (选择填空)。
A.小城镇城市化加速                    B.大城市经济优势转变成资源优势
C.食品工业生产成本降低                D.小城镇就业机会增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共14分)
资料:见图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7分)结合有关材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为世界某区域及其相关降水资料。

材料二 图中的主要国家是加勒比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国,是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中国目前在该国有水利建设、矿产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投资。
(1)说明M、N两地的降水月份分配情况,并分析原因。
(2)分析中国积极投资该国工业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