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甲、乙分别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河流径流量增加 | B.土地荒漠化加剧 |
C.水土流失严重 | D.洪涝灾害多发 |
从Ⅱ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可以推测
A.图示期间年平均气温升高 | B.图示期间人口大幅度增加 |
C.图示期间铁路、公路密度加大 | D.图示期间水资源日趋紧张 |
一般来说,用人均GDP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用生态足迹来测算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生态足迹越大,代表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越大。读我国各省区(除港澳台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和生态足迹增长率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省区整体人均GDP低于西部省区 |
B.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步 |
C.新疆处在最不利的发展状态中 |
D.全国平均水平生态足迹的变动是负向 |
下列关于山西的生态足迹增长率变化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山西生态足迹上升主要分布在能源地 |
B.山西生态足迹上升主要是植树造林,生态改善 |
C.山西生态足迹下降主要是开矿,植被破坏 |
D.山西生态足迹下降主要是产业调整以及节能减排 |
下图为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b、c分别表示
A.居住区、种植区、乳畜养殖区 |
B.乳畜养殖区、居住区、种植区 |
C.种植区、居住区、乳畜养殖区 |
D.居住区、乳畜养殖区、种植区 |
下列最能体现该模式特点的是
①循环型 ②高消耗 ③生态化 ④可持续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形成至今,虽然“身体”在不断“长大”,但在上海的经济地位却一直“长不大”。截止2011年底,崇明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75%以上,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1/3。下图为“崇明岛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对崇明岛 “身体”的变化进行监测可采用
A.遥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发挥自身和周围环境优势,崇明岛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
A.发展旅游业 | B.发展金融业 |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D.发展第一产业 |
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图是“苏北某乡镇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该图将该区域划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分别代表1980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其中数字“1”、“2”、“3”、“4”分别表示湖泊、居民点用地、耕地、经营用地(如农家乐等)。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该区域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A.降水量增多 | B.气温年较差变大 |
C.PM2.5下降 | D.湖泊水质变差 |
下列措施中,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A.保护湿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
B.全面恢复原有湖泊,发展淡水养殖业 |
C.以“农家乐”为平台,适度发展旅游业 |
D.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
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与北京相比,南京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大。
2.全球气候变暖将会使我国各地农业减产。
3.人类最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4.向斜成为山岭是因为槽部受挤压,物质堆积形成的。
5.水土流失是一种统一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化过程。
6.工业联系必然引起工厂近距离集聚,从而形成工业区。
7.相同的自然条件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地区发展的作用不同。
8.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会改变劳动力分布的空间格局。
9.可以利用GIS和GPS技术,对城市交通流量实施监测。
10.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读图,回答题:
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①是我国中、西部的接合点,是华北、西北、中原的接合部,也是山西、宁夏、河南三省区的接壤地区
②已经形成的铁路、公路、航空综合运输骨架,可以通华北、联西北
③能源、矿产、农业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④是三省重要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中央鼓励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建设黄河金三角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意义有( )
①探索省级边缘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
②通过区域协调规划,优化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推动资源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
③可以优先接受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④可以以此为平台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市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图1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2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____产业,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
(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_____________。
(3)山西是产煤大省,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采取什么环保措施?
在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中,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提高环境效益的措施是: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的开发力度 |
B.发展交通,提高运输能力 |
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
D.加强对资源的加工转换,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
材料1:2012年1月12日,安徽省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安徽省实施方案》。方案将按照“一年开好局,五年大发展,十年新跨越”的战略步骤分阶段实施。
材料2:我国“中部地区”位置图。
(1)在中部地区六省中,A是________省,该省由于________资源丰富而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3分)
|
A省 |
B省 |
所在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
|
|
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 |
|
(3)安徽省以长江、淮河为界可划分①、②、③三个区域,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数码)区域。(1分)
(4)近年来,安徽省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请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该省的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回答)(6分)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题。
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 B.过度放牧 |
C.过度围垦 | D.过度养殖 |
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
读右图,回答小题。
该区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②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③治理水污染
④保护、净化水源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甲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棉花 | B.水稻、油菜 | C.玉米、棉花 | D.小米、高粱 |
为解决乙地区农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建大型水电站 ②推广生活用煤 ③营造速生薪炭林
④推广使用沼气 ⑤大力推广太阳灶 ⑥广泛利用潮汐能
A.①②⑥ | B.③④⑤ | C.④⑤⑥ | D.②③④ |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 ( )
A.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 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 |
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 | D.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与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