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下图为中亚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该区域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障城镇用水 ②开发水能资源  ③蓄水灌溉农田  ④发展水产养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③修建防渗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④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若该地区急剧扩大种植业的规模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长远来看经济收益增长明显 B.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C.生态环境可能遭到破坏 D.生物多样性不会有太大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方式是

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 B.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
C.只适合于发达国家的开发方式 D.只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方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长江(宜宾—吴淞口)、黄河(兰州—入海口)河段的纵剖面示意图”,图中高度比率是指河流落差与总落差之比;距离比率是指河段长度与总长度之比。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宁夏某地至包头河段

A.长度约300km B.秋末春初有凌汛现象
C.黄河泥沙主要来自此段 D.流经的宁夏平原、河西走廊被誉为“塞外江南”

宜昌以西、以东河段

A.宜昌以西河段水流平缓,河流堆积
B.宜昌以东河段落差大,地壳上升,河水侵蚀
C.宜昌以西河段落差占总落差20%,水能资源丰富
D.宜昌以东河段长度占总长度60%,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A. 改善局地气候 B. 综合利用资源
C. 防止水土流失 D. 保护农田作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图。完成下列问题。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原因可能有
①开矿        ②人口增加       ③气候湿润      ④过度开垦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①提高土壤肥力  ②气候干燥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土壤酸化  ⑤沙尘暴增加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某内陆国家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国家的地形特点
(2)结合地形和气候总结该国家的河流特征
(3)该国家的农田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4)请你分析该国家首都的区位条件
(5)该国家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请你分析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咸海位于亚洲一沙漠中部,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借助两条冰川补给的河流——阿姆河和锡尔河,咸海获得淡水补给,蒸发是这一水域萎缩的唯一自然原因。由于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山高处的冰川消退,咸海本应处于扩张趋势,实际情况却是咸海正以令人警惕的速度萎缩。由于咸海萎缩导致“有毒沙尘暴”形成。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咸海水位、水域面积与灌溉面积的关系图
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阶段入湖水量本应持续增大
B.灌溉面积的逐年增加可能是咸海萎缩的主要原因
C.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入湖水量一直增加
D.水域面积减小幅度和水位下降幅度是不一致的

关于“有毒沙尘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毒性”主要是指湖水中的盐分、农药残留等
B.其“毒性”主要是指湖水中的重金属
C.其“毒性”不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D.其“毒性”的危害是不可逆转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给出我国一些主要城市的纬度与海拔高度,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城市,分别是
A.广州、长沙、太原、沈阳
B.海口、福州、西安、长春
C.南宁、南昌、兰州、大连
D.贵阳、武汉、郑州、大庆
2.近期调查结果表明,分布在图中所示的I地带城市的居民家庭碳排放水平较低,最主要的原因是
A.冬季无集中供暖              B.生产力水平较高
C.清洁能源广泛利用             D.夏季无空调耗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而且断流天数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0亿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针对黄河下游断流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①制定法规,不允许沿岸取用黄河水 ②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全流域人工降雨 ③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节水意识 ④南水北调,引长江人黄河,补充黄河水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综合开发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是(   )
①中游种草植树,控制水土流失 ②下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枢纽,实施水资源合理调配  ③开发中、下游水能资源  ④调整沿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山区某聚落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A.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 B.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
C.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 D.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地理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
B.位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地带,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
C.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

目前,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的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 D.风力沉积作用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中过量开采矿产资源
B.工业污染严重,导致环境脆弱和生态破坏
C.农耕历史悠久,农业经济发达
D.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各题。

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宁夏 B.青海 C.陕西 D.新疆

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 ②生态移民 ③合理载畜 ④抽取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题。

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单一指标 B.利用综合指标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地理事象的百分比统计图。读图,回答小题。

若该统计图为我国某省(市)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三产业。结合所学知识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下列与此结构最相符的省(市)是      (  )

A.天津市 B.江苏省
C.海南省 D.山西省

近年来,重庆采取多项措施,环境质量大为改观,并于2010年当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若统计图为重庆市“主城区污染物排放比例变化图”,a表示可吸入颗粒物,b表示氮氧化物,c表示二氧化硫。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图中污染物比例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  )
①能源结构的调整       ②私家小轿车的迅猛发展   ③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 
④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⑤重化工业迁出主城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