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缅天然气管线将在2013年4月30日完成全线铺设工作,5月30日前天然气管线将达到输气运营标准,而原油管线预计将在2014年达到投产要求。
材料二 “中南半岛等高线图”(左图)和“中缅油气管道分布图”(右图)
材料三 大理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海拔2090米。大理属于“高原型季风气候”,基本气候资料见表一。
表一 大理气候资料
⑴判断缅甸的地形地势特征
⑵分析大理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⑶从自然条件角度评估中缅油气管道建设难度,评价该管道的建设对缅甸经济发展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甲为“内蒙古自治区简图”,图乙表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材料二: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煤从空中走”和 “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围绕“用”这个核心进行规划,主要有: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图甲所示的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河套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势平坦、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2分)
(3)呼伦贝尔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是 。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煤从空中走”,将输煤变为输电,试评价这种做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产生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请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内蒙古建设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南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8月正式确定商丘市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商丘市地处河南与山东、江苏、安徽的接合部,农业优势突出,资源禀赋较好,交通区位重要,发展前景广阔,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二 中原经济区范围示意图。
(1)简述产业转移对我国该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述河南省商丘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图甲、图乙)。
材料二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中线调水工程的起点是__________。
(2)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调水的主要调入区是 (华北、西北)。东线工程主要利用京杭运河作为输水渠道,以节省投资,与中线工程相比,东线的主要不利条件是什么?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4)小明、小强两同学考察后,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调入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课题,开展探究活动,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看法。①小明认为:利大于弊;②小强认为:弊大于利。你赞成哪位同学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发布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具体范围,包括河南省全境,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区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2011年末总人口1.79亿,地区生产总值4.2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13.3%和9%。
(1)与我国西部地区相比,中原经济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有什么优势?(4分)
(2)与长三角经济区相比,中原经济区具有什么明显的不足?(4分)
读乍得湖及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 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
(1)简述乍得湖地理位置特征。
(2)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节而变化的原因。
(3)根据图丙,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演变的总体趋势,并简析该趋势发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
(4)面对严峻现实,沿湖国家计划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说明从刚果河调水的主要理由。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华网缅甸曼德勒2013年7月23日电:由中国、缅甸、韩国、印度四国投资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7月28日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这标志经过3年建设的中缅油气管道跨国项目取得重要成果。
材料二:中缅甸油气管道分布图
材料三:丹兑和葛礼瓦气候统计图
(1)读材料三左图,描述丹兑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2分)
(2)读材料三两图,指出葛礼瓦和丹兑1月气温差异和7月气温差异及年降水量差异,并据材料二图分析其形成原因。(12分)
(3)读材料二图并结合气候统计资料,从地质、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工程建设不利的自然条件及其影响。(6分)
(4)指出该工程的建成对中国和缅甸最重要的意义。(4分)
下图为某学校GIS地理小组根据有关统计资料绘制的“中国工作机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工作机会最多的省区的分布特点,指出其主要原因。
(2)地处西北边陲的新疆,近年来工作机会显著增加。分析其主要原因。
(3)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致力于产业转型升级。当地工作机会将发生怎样的结构性变化?
读“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B1、B2、B3)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大能源工程,它们分别是 工程和
工程。
(2)图中B3调运的能源主要是水电,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① ②
(3)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社会经
济原因是
A.风沙危害严重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资源短缺 D.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4)简述我国政府实施A、B两大能源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意义。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 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材料三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2010年将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材料四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
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四,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经济和海洋运输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分析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1:世界海洋运输的区域集散趋势表(运量比重:%)。
年份 |
类型 |
北美 |
欧洲 |
东亚 |
地中海 及中东 |
南亚 |
中美 |
南美 |
澳新 |
非洲 |
1970 |
运量 |
30.9 |
50.1 |
6.3 |
1.3 |
- |
- |
- |
8.4 |
- |
2003 |
运量 |
13.4 |
12.4 |
53.2 |
13 |
2.3 |
2.4 |
1 |
1.6 |
0.7 |
材料2:下图是“世界主要港口航线分布图”。
材料3:下图是“南海区位示意图”。
(l)根据材料1、2,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运输的空间格局发生了从以________为中心,向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转变,并逐步形成以________洋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新格局。(3分)
(2)根据材料3,南海地处________洲和________洲,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之间的交通要道。南海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海上生命线”,其原因是什么?(6分)
(3)在太平洋经济圈中,亚洲货物运往北美一般采用M航线(如材料2所示)。请分析其形成原因。(3分)
(4)分析N国吸引我国制鞋、纺织等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4分)
读图7“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表2 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
煤炭 |
天然气 |
优点 |
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 |
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
缺点 |
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
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
资料: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西气东输工程是从塔里木盆地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如图所示)。新疆的天然气非常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相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天然气得不到充分利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很大(以煤炭为主)。长期以来这里能源资源贫乏,所需能源主要从外区调入。
(1)试从调出、调入区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分析说明西气东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程的实施对西部经济发展影响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增加就业机会 B.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
C.改善生态环境 D.减少财政收入
(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和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读“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位置示意图”及“苏南某工业园区产值构成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安徽皖江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述该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
(2)简述苏南某工业园区产值构成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分)
(3)重庆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重要的产业承接转移区。简述该市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区域发展的影响。(5分)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材料二 2014年12月27日上午10时30分,随着北京市长王安顺宣布通水成功,团城湖明渠末端闸缓缓开启,历经15天千里奔腾的长江水流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点团城湖明渠,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实现通水目标。
材料三 依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发展农业应采取的对策。
(3)简述图中中线调水线路布局的优势。
(4)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与三角洲平原相比,图示地区冲积扇在发展农业中的优势。
人民胜利渠于1952年建成,连接河南省武陟和新乡,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引黄水利工程,主要承担灌溉和向城市供水的任务。
(2)说明人民胜利渠修建的优势自然条件和及其在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河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肉牛产业起步较早,而现代食品冷链技术又促进了肉牛产业的发展。下图为肉牛产业链示意图。
(3)分析河南发展现代肉牛产业的有利条件。
“十一五”时期,河南省政府提出“加快河南省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大力推进快速铁路路网建设”的发展目标。
(4)读河南省快速铁路规划示意图,描述图中快速铁路的分布特点,并说明河南省发展成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地理条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