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
材料2:2014年12月13日,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以上,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
(1)判断图示中心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见图)。 试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沙滩罗列的成因。
(3)说明中线工程对图示汉江流域有什么负面影响?
读“某产业在不同年代的区域分布图”(实线表示产业转移方向,虚线表示产品输出方向),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
A.钢铁工业 | B.制鞋业 |
C.石化工业 | D.软件制造业 |
从图中该产业转移的方向来看,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原料 | B.市场 | C.技术 | D.劳动力价格 |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先由西欧转移到日本再到中国东南沿海,而不是直接由西欧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劳动力价格 | B.国家政策 |
C.交通运输 | D.技术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报道,近几年印度尼西亚逐步限制镍矿以原矿的形式出口,这对我国镍矿进口造成明显影响。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相关企业应在印尼办厂,精炼后再销往国内。下图为印度尼西亚镍矿资源分布图。
(1)说明印度尼西亚限制镍矿石出口的主要目的。
(2)分析我国镍矿企业积极到印度尼西亚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9分)
下图分别反映“苏南某城镇主要工业产值比重构成”和“外来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比重”,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镇的支柱性产业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这些工业在该镇出口企业中占主体,其主要的竞争优势是_____________。
(2)该镇的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该地区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_。
(3)该地的电子装配企业近年有向苏北和皖中转移的趋势,分析这种转移产生的原因。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巢湖流域图。
材料二 从2002年开始,某企业集团先后关闭上海的工厂,将化工产品生产基地从上海迁至合肥。
(1)据材料一比较图中甲、乙两处土壤厚度的差异,并从流水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合肥承接上海化工企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近年来,安徽承接了大量由长江三角洲转移来的产业,促进了当地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这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6分)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图1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材料二: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1)说明该地区建设众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
(2)长江江苏段______________岸岸线资源条件较好,
(3)苏州某纺织制造企业研究是否前往安徽的方案。如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源头丹江口水库引水,最后到达北京、天津。输水干线全长1432公里,年调水量95亿m3。沿线经过100多个县和19座大中城市,调水后5000万人口将直接受益。
材料二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示意图。
材料三 郑州(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是集农产品交易、加工、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
(1)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与东线相比,主要优势有哪些?
(2)列表比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讫点自然地理特征的异同点。
项目 |
起点 |
讫点 |
|
不同点 |
气候 |
|
|
水文 |
|
|
|
植被 |
|
|
|
相同点 |
气候 |
|
|
水文 |
|
(3)试分析该工程给受水区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4)简述郑州建设成为全国农产品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道新疆之美。”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一 地处天山以西的伊犁河谷兼有南北疆特点,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那里有雄美的雪峰、冰川,俊秀的河川,恬静悠然的牧场,人神共织的农耕大地。由雪岭云杉形成的森林沿山谷向山下延伸,与山地草场交织在一起。
材料二 伊犁河谷享有粮仓之称。春季一片片绿油油的冬小麦映着大地的嫩绿;夏秋季薰衣草(右图)盛开,香气清香肃爽、浓郁宜人,可做香料;冬季银装素裹洁白世界。
材料三 伊犁河谷的矿产资源极具开发潜力。已发现矿种9类86种,其中铍、白云母、钾长石储量居全国之首,铜、金、硫铁矿、钴等23种矿产储量居新疆之首,煤炭远景储量约为4771亿吨。伊犁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水能蕴藏量为705.25万千瓦。
材料四
(1)据A图分析中国境内的伊犁河流域地形分布特点对伊犁河谷自然环境的影响。
(2)据C图,有人发现了天山垂直变化有趣的现象:在森林草场交错带,树木只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草场,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阴阳脸”现象形成的原因。
(3)据材料二,分析伊犁河谷薰衣草“花开两季”的原因,与法国普罗旺斯相比该地薰衣草加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4)据B图塔里木盆地较准噶尔盆地相比,地表景观分布差异明显以________为主,分析其形成原因。
(5)结合材料一、三,你认为是否应在伊犁河谷加快重化工业的发展,并写出理由。(4分)
(6)近年来我国东部纺织工业将工厂迁移到本区,分析该地区吸引工厂迁入的优势。
读图 “我国资源调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2)指出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
(3)西电东送中线工程主要调运的是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说明该水电调出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图中南水北调工程旨在解决北京、天津等地水资源短缺问题,分析北京、天津水资源短缺的主要人为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滇、黔两省的能源储藏量占我国南方地区总量的80%左右,其中云南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滇、黔、桂三省(区)GDP的总和仅为广东的一半。
材料二 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可形成我国西电东送南部主要通道。
材料三 珠江水系图。
(1)图中A地区是我国内河航运发达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2)试分析云南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简述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对输入区的积极意义。
读京津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图中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
(2)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京津转出区和周边转入区的有利影响。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美洲甲国简图。
材料二 甲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粉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世界同时也是该国最大的鱼粉进口国。下图为2001-2013年甲国鱼粉出口及出口额关系。
(1)L城是世界著名的“不雨城”。请解释其原因。
(2)甲国建有著名的输水工程,说出该工程的输水方向及依据。
(3)据材料二,概括 2001—2013 年甲国鱼粉出口的特点并提出中国的应对措施。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阅读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及区域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的特点。
(2)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有何意义?
(3)北京正“腾笼换鸟”,构筑“高精尖”产业体系,原有的一些传统产业正逐步移出北京市区。简述曹妃甸区承接北京重化企业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4)结合区域联系图,请你谈谈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措施。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9年12月14日出席了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始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霍尔果斯。该天然气管道将与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二期相连,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国天然气“主动脉”。
材料二 “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
材料三 广东是能源消耗大省,人均能源储备不到全国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 )
A.波斯湾沿岸 | B.黑海沿岸 |
C.额尔齐斯河沿岸 | D.里海沿岸 |
(2)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的地形区为________,它们共同穿过该地区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现在的3.5%提高到5%以上。与用煤相比,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这反映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具有哪些意义?
(4)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
(5)为解决材料三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目前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 分)
材料一 南美洲甲国简图。
材料二 甲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粉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世界同时也是该国最大的鱼粉进口国。下图为2001-2013年甲国鱼粉出口及出口额关系。
(1)L城是世界著名的“不雨城”。请解释其原因。
(2)甲国建有著名的输水工程,说出该工程的输水方向及依据。( 8 分)
(3)据材料二,概括 2001—2013 年甲国鱼粉出口的特点并提出中国的应对措施。 (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