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3“东亚产业转移示意图”, 回答问题。
20世纪60—80年代初最有可能从日本、香港迁移到珠江三角洲的工业部门是:
A.服装制造业 | B.钢铁工业 | C.微电子工业 | D.化学工业 |
影响该产业转移到珠三角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的数量 | B.技术因素 | C.国家政策 | D.优越的自然条件 |
读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图回答:
西气东输主干道和川气东送主干道都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
A.皖、苏、沪 | B.豫、皖 、沪 | C.豫、苏、沪 | D.甘、蜀、沪 |
“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线路,最先启动的是东线,其原因是
A.东线水可以自流,减少工程量 |
B.东部水质明显优于中、西线 |
C.东线有可利用的河道,工程量较小 |
D.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京杭运河的运输能力 |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为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三项工程,回答问题:
“西电东送”分北、中、南三大通道,中通道以三峡水电为核心,三峡工程完工后,采用“蓄清排浑”的水库运用方式,最佳的蓄水时间是
A.5~6月 | B.6~7月 | C.7~8月 | D.9~10月 |
“西气东输”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用上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对长江角洲地区而言,好处有
A.优化能源结构 |
B.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C.消除污染 |
D.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
读“十五计划四大工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有利于( )(多选)
A.北煤南运 | B.西气东输 | C.西电东送 | D.西部开发 |
(2)有利于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工程是 。
(3)西电东送工程北、中、南三线分别经过 、 和 三大流域,有利于缓解 、 和 三大工业基地的用电紧张状况。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问题
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A.煤炭、天然气、水电 |
B.石油、天然气、煤炭 |
C.天然气、石油、水电 |
D.煤炭、石油、天然气 |
“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 B.人口分布 | C.城市分布 | D.交通线路 |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⑥ | C.①③⑤⑥ | D.①②④⑥ |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
据报道,我国有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排入各种水体,每年浪费的水在600亿m3以上。据预测,我国本世纪上半叶年用水量将达到7 000亿m3~7 500亿m3,即在现有供水量的基础上增加1 387亿m3至1 887亿m3。现在绝大部分地区江河可供引、提水的条件已基本利用,进一步利用潜力不大,即使实施几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后,其总调水量不会超过400亿m3~500亿m3。全国现有地下水开采量已占可开采总量的46%左右,华北地区已过量开采。据此材料和所学有关知识完成问题。
解决华北供水紧张问题,以下措施不可取的是( )
①中水作饮用水 ②尽力杜绝水的浪费 ③加大南水北调步伐④加大地下水的开采力度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南水北调全部实施后( )
①可能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②可能造成南方缺水 ③可能使华北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④可使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图3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态环境的地区差异 |
B.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
C.人口密度的地区差异 |
D.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
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转移将导致该产业生产成本升高 |
B.促进迁入地和迁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 |
C.发达区域迁出产业的主体是资源密集型产业 |
D.产业的区位选择完全受劳动力成本因素的影响 |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问题。
图中①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土壤盐碱化 ④空气污染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改善了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③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该图为“我国某区域建设的国家大型工程图”。读图回答问题。
①工程主要是解决( )
A.农业生产缺水问题 | B.海河流域缺水问题 |
C.城市工业缺水问题 | D.城市能源短缺问题 |
②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洪 | B.发电 | C.灌溉 | D.航运 |
该地区地表分布有深厚的沉积物,地面支离破碎,其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 )
A.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
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
C.冰川沉积、风力侵蚀 |
D.风化作用、冰川侵蚀 |
读图,回答问题
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A.M为资金,N为劳动力 | B.M为能源,N为技术 |
C.M为技术,N为资金 | D.M为信息,N为零部件 |
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 |
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
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
D.带动乙地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迅速发展 |
该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问题。
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我国东北地区—① | B.我国华北地区—② |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 | D.我国西北地区—④ |
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①→② | B.④→① | C.③→④ | D.②→③ |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初步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通过优化工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使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目前珠江三角洲将部分产业向粤北、粤东、粤西等欠发达地区转移,这样的转移,既为移入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如此就有了“腾笼换鸟”之说。据此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
B.丰富的矿产资源 |
C.劳动力素质高 |
D.拥有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
促使珠三角地区部分产业向粤北、粤西等地区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①劳动工资水平 ②土地价格 ③政策 ④市场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腾笼换鸟”对粤北、粤西等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工业附加值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读图6,回答问题。
山西省改输煤为输电,给山西省带来的好处是( )
A.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
B.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C.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
D.减少水资源需求,缓和用水矛盾 |
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 )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
A.水—南水北调
B.天然气—西气
C.电—西电东送 D.煤—西煤东运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正确描述的是( )
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 |
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 |
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 |
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
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 )
A.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 |
B.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 |
C.扩大煤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 |
D.大量对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