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为四国产业结构图,回答8-9题。
目前下列产业转移方向最可能的是
A.甲→乙 | B.丁→甲 | C.丙→丁 | D.乙→丁 |
关于图中所示四国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国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
B.乙国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阶段 |
C.丙国就业人口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流动 |
D.丁国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
我国某地区2008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图8表示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1-12题。
该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传统农业阶段 | B.工业化起步阶段 |
C.工业化阶段 | D.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
有关该地区产业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一定为负增长 | B.第二产业一直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
C.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 D.该地区产业结构趋向优化 |
下表是某乡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了一些发展战略后所取得的成就,根据下表完成题34-35题。
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
A.淡水养殖业 | B.林业 | C.旅游业 | D.食品加工业 |
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
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读右“某地经济水平与劳动力分布状况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①、③、④ |
B.在A阶段大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大 |
C.从B处开始,该地逐步由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升级 |
D.在C阶段主要作为外来产业的承接地,为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
右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20~21题。
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6为“江苏某市l994~2008年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该市
A.第一产业产值持续减少 | B.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
C.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 | D.第一、二产业比重差距不断扩大 |
该市目前人地关系特征可概括为
A.低水平协调 | B.初显不协调 | C.严重不协调 | D.高水平协调 |
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比例变化图。回答36~38题。
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拉动为主 |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
C.第二产业产值变幅最大 |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
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
C.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
D.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上升极慢 |
此地区可能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某省区
A.a省区一东部地带 | B.b省区一中部地带 |
C.c省区一中部地带 | D.d省区一西部地带 |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21~23题。
能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A.①②③ | B.②③① |
C.①③② | D.③②① |
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
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 |
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 |
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 |
三个地带比较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地提高 |
C.三个地带发展第三产业都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五个国家,数字表示2003年这五个国家的就业构成,回答1-2题。
1.国家⑤的三次产业按就业构成自高至低排列,依次是()
A. |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
B. |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
C. |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
D. |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
2.图中①、②、③、④是四个人口超过l亿的国家,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皖江城市带主要包括芜湖、铜陵、安庆、池州、巢湖、宣城等城市,是长三角向中西部地区实施产业转移的最佳区域。读图5,回答7—9题。
皖江城市带主要分布在
A.铁路沿线地区 | B.河流交汇处 |
C.沿江平原 | D.山间盆地 |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有
①科技力量雄厚 ②劳动力廉价 ③距离长三角近 ④土地价格低 ⑤海陆交通便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图中甲为黄山,夏季去黄山旅游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是
A.带墨镜、防晒霜、羽绒服和防高原反应的药品 |
B.遇到雷雨时,用手抓紧路边的铁链以防滑倒 |
C.在险要处拍照时,不要随意移动以防失足跌落 |
D.尽量沿陡坡攀登,以缩短登山的路程和时间 |
右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五个国家。该图表示2003年这五个国家的就业构成。回答26—27题。
国家⑤的三个产业按就业构成自高至低排列,依次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
C.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
图中①、②、③、④是四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根据下表完成20—21题。
方案实施前 |
方案实施后 |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
修建大坝,引水入乡,丘陵变岛屿 |
粮食种植为主 |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
砍伐林木严重,水土流失 |
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繁茂 |
文化生活贫乏 |
“渔村一日游”的旅游项目十分火爆 |
外出打工者众多 |
七家乡镇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
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 |
人均年收入超过2000元 |
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淡水养殖业 | B.林业 | C.旅游业 | D.食品加工业 |
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 B.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
C.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读图3,回答7-8题。
若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过去→现在→将来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可能是:①→②→③ |
B.①属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 |
C.①②国旅游业发达 |
D.③可能是阿根廷的产业结构 |
若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影响工业布局的市场、动力和劳动力因素,则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①炼铜厂②糕点厂③棉纺厂 |
B.①面包厂②炼铝厂③电子装配厂 |
C.①钢铁厂②制糖厂③服装厂 |
D.①食品厂②服装厂③化工厂 |
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1,完成1-2题。
图1
1. 该乡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宁夏平原 C.松嫩平原 D.成都平原
2.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加快乡村城市化进程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读下图“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36—38题: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 |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
C.腹地范围广阔 | D.技术水平高 |
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始腾飞时,美国的产业结构中,降幅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A.信息产业 | B.轻纺工业 | C.旅游业 | D.精密仪表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