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丙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丙图中能正确反映A、B两地降水特征的点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A、B两地中,地质灾害严重的是_________。试分析其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形成原因。
(3)A、B两地中,自然灾害较少的是 。简析当地不易发生的气象灾害类型及原因?
下面是对某种灾害的成因及其影响的具体分析,试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以上分析,判断这种自然灾害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2分)
(2)从其成因分析看,这种自然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在此过程中,___________起决定性作用,是主导因素;____________是灾害发生的必要因素。(4分)
(3)结合实际判断,我国____________地区是此种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地区。(1分)
读“我国台风影响区域及10个国家级防灾物资储备库分布图”(图9)和图10,回答问题。
(1)读图9,简述我国受台风影响程度的分布规律。
(2)读图9,简要分析在上述10个城市中建设国家级防灾物资储备库的原因。
(3)结合图10,简析重庆多泥石流的自然原因。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地震要素分布图
材料2: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晨7点59分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里氏8.9级地震,震中距海岸30公里。为40年来世界最强烈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首先袭击泰国南部,然后一路奔袭1600公里,席卷印度和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灾难甚至波及到东非沿岸的索马里,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受波及国家死亡人数已超过14万多人。此次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6000多枚原子弹的爆发量。
(1)写出下列地震要素A ,B ,BC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 ,此外,震级还与 、 和 有关。
(2)试分析这次地震的位置特点和灾害特点
(3)这次自然灾害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伤痛,谈谈今后如何应对这种灾害?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福建省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面广,是全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预防地质灾害十分重要。图10示意福建省的滑坡、泥石流和地震分布。
(1)说出福建省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空间分布的特点。
(2)说明预防滑坡、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图中(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判断回答:
(1)我国位于 灾害带与 灾害带的交汇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2)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上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分别出现了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3)根据各图判断, III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4)与其它地区相比,Ⅳ地区 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共24分)
材料一:菲律宾由7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
材料二:2013年11月8日,台风“海燕”在菲律宾中部登陆。此次台风造成大规模损坏,死亡人数达数千人。下图示意该日局部地区气压分布状况(等值距为4 hpa)。
(1)分析该国主要岛屿的成因。(6分)
(2)说出“海燕”过境时产生的灾害。(6分)
(3)该国商品率高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4分)
A.商品谷物农业 | B.季风水田农业 |
C.热带种植园农业 | D.大牧场放牧业 |
(4)与我国青藏高原相比,该国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8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的现象。2012年3月14日,北京市召开本年度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今年北京市将出重拳治理积水点,以避免今年汛期再发生类似去年的城市内涝状况,给市民营造一个安全的城市水环境。
根据材料简述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
50mm。月雹日指月降雹的天数,图20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1月17日夜间起一股强冷空气将开始影响新疆北部;19~23日,该股强冷空气将继续东移南下,先后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华北、东北、黄淮及其以南大部地区。西北地区和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8℃~12℃,部分地区下降14℃~18℃。
材料二:下左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
材料三:上右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
此次寒潮是由________天气系统造成的,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1976年寒潮频次高的原因?
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
比较西安与成都遭受寒潮影响程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根据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材料二: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的大地震。超级强震引发浪高达10米以上的海啸以及核泄漏事件,给日本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材料三 “东亚局部地区图”
材料四:海地多年来政治经济不稳定,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屋拆除。
|
时间 |
震级 |
震源深度(km) |
首都距震中距离(km) |
伤亡情况 |
海地 |
2010年1月12日 |
7.3级 |
10 |
16 |
伤亡约55万 |
智利 |
2010年2月27日 |
8.8级 |
60 |
320 |
死亡近千人 |
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约为我国汶川地震的10倍
B.造成日本此次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海啸
C.上图中A、B可能表示不同气候的分布区
D.日本在此次灾害中,核泄漏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此次地震灾害中日本人员伤亡远小于一年前海地地震,试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角度分析原因?
日本福岛核泄漏对我国影响较小,是因为日本位于我国东部,此季节日本盛行________风,日本附近洋流主要向________方向流动。
M国一直洪灾不断,1944年的特大洪水,造成 300万人伤亡;1988年再次发生骇人洪水,致使3 000
万人无家可归。洪灾使该国成为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欲对该国洪灾的成因做专题探究,请你帮助其完成探究过程:
(1)搜集资料:从环境整体去考虑,该小组应查阅哪些自然要素地图?
(2)探讨交流:图中符号N表示热带气旋,分析该天气系统导致该国涝灾的原因。
(3)试列举M国所在的自然灾害带除热带气旋外还有那些灾害多发(名称)。(至少2种)
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请指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
(2)此次地震给日本带来哪些次生灾害,请针对其中一种灾害说明其危害。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6度)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公里。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北岸国家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根据以上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震发生时,处于震中海面上的轮船上的乘客( )
A.只感觉到上下颠簸 |
B.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感觉到左右晃动 |
C.只感觉到左右晃动 |
D.先感觉到左右晃动,后感觉到上下颠簸 |
中国救援队到达灾区后,看到的以下情形,哪些是真实的?( )
A.去印尼的救援队说灾民们饥寒交迫,蜷缩在凌厉的寒风里 |
B.去泰国的救援队说看到许多清真寺 |
C.去马尔代夫的救援队说这儿地势低平,有许多的岛礁 |
D.去印度东部沿海的救援队说这儿雨水太多,经常阴雨连绵 |
受本次海啸袭击严重的印度东部沿海(图中字母C一带)农业发达,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经常遭受飓风、海啸和风暴潮的袭击,请简要说明其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可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分析回答: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决定该年的主题是:地质灾害防治。要求各地在汛期前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教育宣传活动。
据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每年达数千人,经济损失高达百亿元。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少部门、单位及个人不能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在生产活动、工程建设中不采取地质灾害预防措施,人为诱发大量地质灾害;二是公民缺乏防治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防灾意识淡漠,一旦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常造成人员伤亡。
(1)地质灾害是指陆地环境在 作用的长期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危及 的异常激烈的变化。
(2)宣传活动在汛期前开展的原因是 。
(3)主要的地质灾害有 、 、 、 等,其中, 是一种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4)文中提及的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指 和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可采取的预防措施是 。
(5)为了做好防灾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 系统,另一方面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