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下图示意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雪线、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设雪线高度为3km的纬线平均气温为T,年降水量为P,则( )
A.T=10℃;P=120mm | B.T=10℃;P=40mm |
C.T=18℃;P=120mm | D.T=18℃;P=40mm |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
A.全球爆发淡水危机 |
B.高纬农区单产提高 |
C.作物种植北界南移 |
D.低纬高山雪线降低 |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湿润系数可能指( )
A.降水量 |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
C.蒸发量 |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
C处的湿润系数可能为( )
A.大于0.05 | B.小于0.05 |
C.等于0.05 | D.难以确定 |
2009年7月8日,G8峰会在意大利城市拉奎拉开幕,全球气候问题提上峰会议程。据此回答各题。
G8峰会上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指 ( )
A.全球变暖 | B.臭氧层破坏 |
C.城市的“热岛效应” | D.酸雨危害 |
所谓“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真正含义是( )
A.环境问题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已出现 |
B.环境问题已经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
C.即将出现,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 |
D.环境问题已经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 | B.湿润 |
C.寒冷 | D.炎热 |
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
某山共分布三类原生森林,下图显示该山三类森林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如果①为针阔叶混交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为落叶阔叶林,③为常绿阔叶林 |
B.②为落叶阔叶林,③为常绿硬叶林 |
C.②为针叶林,③为山地桦树林 |
D.②为针叶林,③为苔原 |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
B.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
C.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
D.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
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
C.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 D.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 |
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
A.引起海平面下降 | B.腐蚀建筑物 |
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 D.皮肤癌患者增多 |
读以下资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下图“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当年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之差)
资料二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2003年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将要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1)1860年~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致呈 趋势。最暖的年份是在 _________年。
(2)人类哪些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
(3)简述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原理。
(4)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
读下列一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区域图(下图)
材料二:甲、乙两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统计
河名 |
各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比例(%) |
|||
冬(12-2月) |
春(3-6月) |
夏(7-8月) |
秋(9-11月) |
|
甲 |
6 |
51 |
2 2 |
21 |
乙 |
4 |
27 |
50 |
19 |
(1)读材料一,简要分析图中甲、丙两河流之间湿地的形成原因。
(2)读材料二,比较甲乙两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突出差异并简要分析成因。
(3)在农业或交通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全球变暖对俄罗斯的影响。
下图为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000 mm以上,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较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影响图示地区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 B.洋流 |
C.海陆分布 | D.信风和地形 |
全球变暖对该岛的影响可能有( )
A.河口三角洲面积变大 | B.海平面上升淹没全岛 |
C.受风暴潮影响的频次增加 | D.山峰顶冰川消融量增大 |
由于全球变暖某沿海地区冬季0℃等温线的位置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 )
① 该沿海地区位于北半球
② 该沿海地区位于南半球
③ 此季节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④ 此季节同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强指数年夏季风偏强,弱指数年反之。图甲为东亚1960-1999年陆表和海表温度的距平变化,图乙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完成下列各题。
1960-1999年间,东亚地区( )
A.陆表温度年际变化总体比海表温度大 |
B.季风环流越来越显著 |
C.1999年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
D.1985年以来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1966年和1980年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旱涝情况是( )
A.1966年北旱南涝、1980年北涝南旱 |
B.两个年份南北皆涝 |
C.1966年北涝南旱、1980年北旱南涝 |
D.两个年份南北皆旱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有专家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2℃~5℃,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二氧化碳能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是因为( )
A.大气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
B.大气逆辐射能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 |
C.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把太阳辐射传给地面 |
D.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
如果全球气温持续这样的变化趋势,我国将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天山的雪线将下降 |
B.鄱阳湖水面将上升 |
C.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界线将北移 |
D.一月0℃等温线将南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