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A.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B.总体表现为温暖湿润
C.一直较为寒冷干燥 D.总体表现为温暖干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规划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村镇③所处的河流地貌类型最可能是

A.冲积扇 B.河漫滩平原
C.三角洲 D.河流凹岸

从⑤村镇到③村镇间修建一条公路,在①、②两条线路中最终选择了线路②,主要原因是线路②比线路①

A.路程更短 B.离甲河最近
C.沿线少浓雾 D.沿线地形较平坦

关于全球变暖对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在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C.灾害性天气频繁;我国自然带北移
D.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自然环境出现了系列反常现象。回答下列小题。
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②秘鲁渔场鱼类资源减少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天山终年积雪的雪线下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喜马拉雅山脉高度增加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地表岩石风化速度变快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下题。

据图分析可以得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

A.不断北移 B.不断东移
C.不断南移 D.不断西移

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D.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11月13日世界气候大会在波兰华沙开幕,会议推动各国政府在2015年达成一个全球性气候协议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包括一些重要的新决议,通过保护森林、节能和灾害预防等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有关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大 B.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C.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 D.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

当前可采取的二氧化碳减排措施主要有
①植树造林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④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该国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地形

有关该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口国
B.铁矿石、煤炭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
C.该国首都是最大的城市
D.地广人稀,人口相对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

该国最具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传统稻作农业 B.大牧场畜牧业
C.现代混合农业 D.乳畜业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国东部最可能发生以下哪种灾害

A.洪涝 B.干旱
C.台风 D.地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加强国际合作 D.大量削减全球工业生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所表达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A.洪涝灾害 B.全球变暖
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开采矿产资源 B.过度排放酸性气体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该环境问题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A.全球各纬度河流径流量增加
B.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缩小
C.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D.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A.增加了对CO2 的吸收 B.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距今6亿年到距今2.5亿年期间,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特点是

A.全球气温总体波动上升
B.全球气温总体波动下降
C.全球降水总体波动上升
D.全球降水非常稳定

遏制气候变暖,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降低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B.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C.在沙漠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 D.逐步用天然气和替代煤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1880年~2009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以1901年~2000年的多年平均气温为参照的变化值)。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20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A.波动上升 B.逐年上升
C.先降后升 D.直线上升

图示气温变化导致的后果是

A.全球气候变得干旱 B.山地雪线高度上升
C.全球农业生产减产 D.全球平均海平面下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右图为某树木年轮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其间当地气候的变化是

A.寒冷——温暖——寒冷 B.温暖——寒冷——温暖
C.暖干——暖湿——暖干 D.湿冷——干冷——湿冷

在M时期,地球上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水灾常年发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2003年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将要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下图为全球1860--2002年平均气温距平(即当年平均气温与总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1860年~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致呈         趋势。
(2)造成气温变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在下图的方框内。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被破坏和砍伐

(3)你认为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家的根本原因是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1880年~2009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以1901年~2000年的多年平均气温为参照的变化值)。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0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A.波动上升 B.逐年上升
C.先降后升 D.直线上升

图示气温变化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A.南海出现东海的鱼种 B.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C.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D.全球平均海平面下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