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回答以下问题。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 | 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
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 D.海平面将上升 |
防治全球变暖应采取 ( )
A.各国要制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不要去管别的国家 |
B.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
C.砍伐森林,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求 |
D.禁止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矿物燃料 |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回答以下问题。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读北极冰层变化图(2000—2012年),完成以下问题。北极冰层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增加 | B.全球变暖 |
C.洪涝灾害 | D.北极开发 |
遏制北极地区冰层变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对煤炭进行脱硫处理 |
B.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
C.实行人工降雪 |
D.增加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
2014年9月24日,美国国家宇航局发布的卫星图片显示:世界第四大湖“咸海”(内流湖)水域面积明显缩小,2020年或将完全消失。读咸海位置图,回答下列各题。咸海水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工业发达,酸雨侵蚀 | B.植被破坏,泥沙淤积 |
C.过度引水灌溉 | D.全球气候变暖 |
咸海消失对该地区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A.含盐沙尘危害居民健康 | B.气温年较差加大 |
C.陆地面积加大,人口增多 | D.湖泊面积减少,洪涝灾害频发 |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
据估算,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比工业化前升高2~4.6℃。据此,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 )
A.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 B.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将推迟 |
C.全球生物物种增多 | D.全球陆地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
读“合肥市年平均气温(1982-2004年)滑动平均值趋势变化图”,推断下列各项中与合肥市年平均气温变化关系不大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
B.城市化水平提高 |
C.绿地面积减少 |
D.太阳辐射加强 |
下图为距今200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的变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面积变化和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距今2000年以来,长江南岸面积变化比北岸大 |
B.距今1000年以来,三角洲地区流水沉积作用减弱 |
C.甲岛形成于距今1000-300年间,并不断向北扩展 |
D.三角洲面积的变化与流水侵蚀作用无关 |
当今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最可能的是
A.农作物生长期缩短 | B.长江口水质恶化 |
C.寒潮影响次数增加 | D.海岸线长度增加 |
读全球气温变化资料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被破坏 | B.温室气体增加 |
C.酸雨 | D.水旱灾害 |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结果可能是
A.全球降水将普遍增加 |
B.海平面将上升 |
C.全球物种将大量增加 |
D.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将缩小 |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 | B.②增强 |
C.③减弱 | D.④减弱 |
下图为四川(a)和长江中下游地区(b)近50年气温日较差年际变化图,有关两地气温日较差差异及其年际变化的可能主要原因分别是( )
A.海拔和气候变化 | B.地形和全球变暖 |
C.天气和下垫面变化 | D.纬度和人类活动 |
全球气候变暖,除了会引起海平面升高外,还会引起的环境变化有
①中纬度温带地区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
②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
③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④由于海水蒸发旺盛,全球降水量将会大量增加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 |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导致全球变暖的 “温室气体” 主要是
A.臭氧 | B.二氧化碳 |
C.甲烷 | D.氟氯烃化合物 |
关于全球变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能会加剧某些自然灾害 | B.可能会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
C.对农业的影响不大 | D.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
读安徽省某县1961-2010年年平均气温的线性趋势分析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县近50年来气温变化
A.90年代中期之前增温明显 |
B.绝大多数年份均温高于50年平均气温 |
C.近20年来气温低于50年平均气温 |
D.有气候变暖的特征 |
该县气温变化趋势带来的可能影响是
A.农作物结构发生变化 | B.旱涝灾害减少 |
C.农作物产量大幅减少 | D.地表蒸发减弱 |
下图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逐渐缩小,有环境专家指出这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可能会在10年内彻底消失。结合下图,回答以下问题。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逐渐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又会引起其他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下列地理现象与这种变化有关的是( )
A.我国农牧交错带北移 |
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 |
C.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加快,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
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的海拔降低 |
下列关于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差异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坡低于北坡,南坡受东南信风影响,降水比北坡多 |
B.北坡低于南坡,北坡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比南坡多 |
C.南坡低于北坡,北坡纬度低,热量比南坡丰富 |
D.北坡低于南坡,南坡纬度低,热量比北坡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