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以来,我国东部季风区雨雪量明显超过常年,这个冬天有“千年极寒”之说,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暖锋 | B.反气旋 | C.厄尔尼诺现象 | D.拉尼娜现象 |
下左图为某科考队于当地时间2010年2月28日10时30分在斯瓦尔巴群岛考察时拍摄的照片,下右图为拍摄地点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题。
上左图景观可能反映( )
A.全球气候变冷 | B.北极冰盖退缩 |
C.生物种群繁多 | D.海洋环境污染 |
此照片拍摄时,北京时间为( )
A.3月1日17时30分 |
B.2月28日18时30分 |
C.2月28日17时30分 |
D.2月28日3时30分 |
“大气中的C02浓度增加后,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造成了大气环流紊乱、冰川和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三个间接途径,对生物圈及农业生产产生各种影响。” 据此,回答题。
大气中的C02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
A.大量使用煤和石油 | B.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电冰箱 |
C.森林大量被砍伐 | D.大量草场被破坏,草场沙化 |
文中提到的“大气环流紊乱”,造成的后果是
A.季风范围扩大 | B.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
C.耕地面积扩大 | D.全球森林面积增加 |
读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左图)和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右图),回答题。
此流域可能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
A.甘 | B.鄂 | C.冀 | D.吉 |
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种植上限高度升高,种植范围扩大 | B.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 |
C.春小麦种植向低海拔地区迁移,种植范围缩小 | D.农作物品种发生明显变化 |
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右图中0点为l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109°E,34°N)向正西偏531 km,向正北偏448 km。P1,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2000年土地覆盖重心。据图回答以下题。
图中O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 )
A.沼泽大面积萎缩 | B.土地荒漠化 | C.森林面积锐减 | D.生态用水紧张 |
关于1980年到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从0点移到P。点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
B.重心从0点移到P:点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 |
C.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
D.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
以温度增加和降水变动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使得自然系统、生物系统、人类健康等多方面发生振荡,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领域如农业生产在气候变化下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和易损性。图表示“我国60年来农业水热气候条件的年代变化”(图中数值表示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完成下列问题。
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
A.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 | B.气温年较差大致呈递减趋势 |
C.耕作制度发生明显改变 | D.年降水量呈波动变化的态势 |
1980年后,水热条件变化能使其农业生产明显受益的区域是
A.三江平原 | B.塔里木盆地 |
C.海南岛 | D.黄土高原 |
下图示意“近50年来,仅考虑大气CO2浓度及气候要素变化对海河流域玉米、小麦产量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降雨对海河流域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并不明显,原因是
A.流域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 |
B.春汛利于小麦返青,夏汛利于玉米生长 |
C.小麦和玉米的生长期需水量少 |
D.灌溉缓解了降雨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近50年来,海河流域小麦和玉米产量变化的差异显著,主要是由于
A.CO2浓度增加,日照减少 | B.温度上升,降雨减少 |
C.CO2浓度减少,降雨增加 | D.温度下降,日照增加 |
联合国《2012年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十分明显。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据此完成题。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A.雪线下降 | B.能耗减少 | C.冻土融化 | D.物种增加 |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①煤炭燃烧 ②围湖造田 ③砍伐森林 ④抽取地下水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推行火力发电 ③倡导低碳消费 ④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A.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下降 | B.高纬度地区粮食作物减产 |
C.低纬度地区制冷能耗降低 | D.原有生态系统内的物种遭受重大损失 |
下图中甲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现状图”,乙是“该地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预测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合两图信息,该地区所处大陆可能是南美大陆 |
B.甲图中自然带可以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 |
C.从甲图向乙图变化时,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 |
D.从甲图向乙图变化时,我国西北地区将更加干旱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
A.盛行西风 | B.盐度差异 | C.陆地阻挡 | D.水温特征 |
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矿业发达 | B.人口数量大 |
C.森林覆盖率高 | D.石油资源丰富 |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
小实验:(如下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温度计上原来显示温度相同)。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同样长时间下,装CO2的温度比较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A.酸雨污染 | B.温室效应 |
C.大气污染 | D.臭氧层破坏 |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过度砍伐森林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火山喷发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不属于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是( )
A.多使用清洁能源 | B.防止森林火灾 |
C.人工降雨 | D.植树种草 |
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0.55 0.50 | B.0.30 0.50 |
C.0.55 0.35 | D.0.30 0.35 |
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 |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
C.纬度位置、地形 |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
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 | B.F | C.G | D.H |
温度距平是指该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的差距。读图回答题。
下列各时段中,全球气温均高于平均值的是
A.1880~1900年 | B.1900~1940年 | C.1940~1980年 | D.1980~2000年 |
下列有关图示气温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破坏,导致沙尘天气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
B.冰箱、空调使用时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造成“臭氧空洞”,使紫外线增加 |
C.毁林,以及矿物能源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量增多 |
D.近现代地壳运动频繁,火山喷发导致大气中的热量剧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