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社会消耗的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急剧增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其次,森林毁坏使被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的 量减少,造成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速度降低。
为此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酸性物质增多以及大气中臭氧减少,造成危害的共同点是( )
①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②都会对森林造成危害
③都会使土壤酸化 ④对建筑物都有腐蚀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是
A.阿尔卑斯山雪线高度降低 |
B.低纬地区粮食增加 |
C.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 |
D.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
有关城市起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促进城市的出现 |
B.城市都是由集市逐步演变而成的 |
C.世界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中下游平原上 |
D.农业出现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回答11~13题:
湿润系数可能指 ( )
A.降水量 |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
C.蒸发量 |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
题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 )
①土壤退化过程 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湿润系数在0.05~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三类,导致其自然植被的覆盖也有很大差异。图中A地、B地和C地的植被特征,反映了 (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规律 |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
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
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
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
图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
C.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
D.大气的保温效应加强 |
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A.引起海平面下降 |
B.腐蚀建筑物 |
C.导致世界各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 |
D.皮肤癌患者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