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A.正比关系 | B.正相关关系 |
C.反比关系 | D.负相关关系 |
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
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将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下降 |
B.一月份0℃等温线向秦岭一淮河以北移动 |
C.台湾岛的面积增大 |
D.高纬度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
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城市二氧化碳通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读下图“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上海徐家汇通量观测站二氧化碳通量日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海经济技术水平高,能源利用率高,二氧化碳排放量低 |
B.二氧化碳排放源主要是工业生产 |
C.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和居民室内炉灶 |
D.两个峰值的出现都主要是因为人们上、下班高峰的时段,交通排污导致 |
2013至2014年冬季气温较往年偏高,许多卖保暖冬衣的厂商出现亏损,据气象部门解释与当时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西太平洋则水温偏低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题。
关于厄尔尼诺对我国暖冬形成的解释,说法合理的是( )
A.太平洋东部暖湿气流加强 |
B.秘鲁寒流减弱,我国冬季偏暖 |
C.海陆间温差减小,冬季风势力减弱 |
D.太平洋中部暖湿气流加强 |
据统计,西太平洋(包括南海)每年台风及热带风暴形成的平均次数为24.3 次。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延续,则下列关于2014年台风及热带风暴次数的数据最可能接近实际的是( )
A.27 | B.26 |
C.25 | D.22 |
全球气候变暖,除了会引起海平面升高外,还会引起的环境变化有
①中纬度温带地区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
②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
③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④由于海水蒸发旺盛,全球降水量将会大量增加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 |
合掌造是某地的一种木造建筑物(见下图)。该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该建筑物的最大特点与下列哪项地理现象相适应
A.台风频发 | B.冬季暴雪 |
C.多洪涝灾害 | D.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
合掌造最有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A.a地 | B.b地 | C.c地 | D.d地 |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
B.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
C.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
D.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
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
C.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 D.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 |
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
A.引起海平面下降 | B.腐蚀建筑物 |
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 D.皮肤癌患者增多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全球变暖 | B.臭氧层空洞 |
C.水体污染 | D.水资源短缺 |
该环境问题会造成全球
A.高山雪线上升 | B.各地降水增多 |
C.酸雨危害加剧 | D.陆地面积增大 |
2003年12月,我国大部分地区“缺电”“缺油”,拉响了我国能源安全的警报,下图为若干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 )
A.核能 | B.天然气 | C.煤炭 | D.可再生能源 |
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考虑,最值得推广(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
A.核能 | B.天然气 | C.煤炭 | D.可再生能源 |
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下题。
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这反映了( )
A.地壳活动加剧 | B.黄赤交角增大 |
C.太阳辐射增强 | D.全球气候变暖 |
以上现象的发生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高纬地区作物减产,低纬作增产 | B.全球水量增多,水资源丰富 |
C.热带沙漠气候区会变得湿润 | D.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
读10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5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公元后15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时段是( )
A.1470年~1520年 | B.1620年~1720年 |
C.1840年~1890年 | D.1910年~1950年 |
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水稻种植向北扩展 |
B.江淮一带遭受寒潮侵袭次数增加 |
C.竹类分布向黄河流域扩展 |
D.野象栖息的最北界北迁 |
研究发现,长期以来,地球近地面大气层热量的收支始终保持着某种动态的平衡。回答下列问题。
上左图反映我国5000年来气温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A.持续下降 | B.持续上升 |
C.先下降后上升 | D.冷暖相互交替 |
近几十年来,有不少地区的近地面大气热量收支平衡遭到破坏。上右图反映了某区域以A地为中心,半径15千米范围内近10年气温距平增高情况(单位:℃,同期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增高约为0.2℃)。近10年来气温距平增高幅度最大的区域位于
A.西北区 | B.东北区 |
C.东南区 | D.西南区 |
湖水盐度的变化,可以反应湖泊水位的变化,进而推断出气候的变化,下图是内蒙古岱海近850年来湖水盐度变化图,关于当地气候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1250年前后—干冷 | B.1400年前后—冷湿 |
C.1600年前后—干热 | D.1950年前后—暖湿 |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附近的约特干古城遗址某处地层剖面图”
约特干古城遗址文化层深埋于地下的原因是( )
①板块运动 ②河流泥沙沉积 ③风沙沉积 ④冰川冰碛物堆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据该地层剖面图,可推知约特干古城遗址自然环境变化的特点是( )
A.1000年以来气候稳定不变 |
B.2000年以来沉积速度加快 |
C.6000年以来湿润期大于干旱期 |
D.距今7000年开始出现绿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