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全球气候变暖 | B.日地距离缩短 |
C.黄赤交角增大 | D.地壳活动强烈 |
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
D.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
全球变暖对局部地区能带来一些好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宜于温带作物分布 |
B.全球变暖,能源消耗总量减少 |
C.全球变暖利于美国小麦带的农业生产 |
D.冰川大量融化,淡水资源增多 |
读部分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人)与人口数量关系图,回答下列小题。
对图中有关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排放总量远大于中国 |
B.经济越发达,排放总量越大 |
C.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排放国 |
D.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大于发展中国家 |
下列行为违背低碳理念的是( )
A.降低城市建设密度 | B.建设垃圾焚烧电站 |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 D.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
三江源地区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下图表示三江源地区1950~201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对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高谷深,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
B.太阳辐射强,光热资源充足 |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
D.积雪冰川多,水能资源丰富 |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三江源地区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A.河湖流量增加,洪涝多发 |
B.农作物播种时间推迟 |
C.降水增加,水土流失加剧 |
D.蒸发加剧,草地退化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将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下降 |
B.一月份0℃等温线向秦岭一淮河以北移动 |
C.台湾岛的面积增大 |
D.高纬度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
马尔代夫是由1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为1.2米,陆地面积298km2,大部分岛屿为中央下沉,成环状珊瑚礁圈形状。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材料一 马尔代夫位置图
材料二 马尔代夫的海岛开发采用“三低一高”原则,即:低建筑、低密度开发、低容量利用、高绿化率;始终推行“四个一”模式,即:一座海岛及周边海域只允许一个投资开发公司租赁使用;一座海岛只建设一个酒店(或度假村);一座海岛突出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一座海岛配套一系列功能齐全的休闲娱乐及后勤服务设施。
(1)2014年6月23日22时(北京时间)CCTV-9开播纪录片《魅力马尔代夫》,此时马累当地时间是___日_____时。该日,马尔代夫各地正午日影朝____ 。
(2)马尔代夫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威胁,其原因是___________ , 应对此环境问题,全球需采取哪些措施?
(3)马尔代夫淡水资源紧缺,试分析其自然原因并提出解决途径。
(4)说出马尔代夫开发旅游业举措给我们的启示。
48°N一直以来被视为水稻种植的禁区。2014年我国东北黑河把水稻种植区向北推入到50°N的区域,“水稻北扩”的成功最主要在于( )
A.全球气候变暖 | B.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
C.种植历史悠久 | 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
2013至2014年冬季气温较往年偏高,许多卖保暖冬衣的厂商出现亏损,据气象部门解释与当时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西太平洋则水温偏低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题。
关于厄尔尼诺对我国暖冬形成的解释,说法合理的是( )
A.太平洋东部暖湿气流加强 |
B.秘鲁寒流减弱,我国冬季偏暖 |
C.海陆间温差减小,冬季风势力减弱 |
D.太平洋中部暖湿气流加强 |
据统计,西太平洋(包括南海)每年台风及热带风暴形成的平均次数为24.3 次。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延续,则下列关于2014年台风及热带风暴次数的数据最可能接近实际的是( )
A.27 | B.26 |
C.25 | D.22 |
2009年7月8日,G8峰会在意大利城市拉奎拉开幕,全球气候问题提上峰会议程。据此回答各题。
G8峰会上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指 ( )
A.全球变暖 | B.臭氧层破坏 |
C.城市的“热岛效应” | D.酸雨危害 |
所谓“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真正含义是( )
A.环境问题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已出现 |
B.环境问题已经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
C.即将出现,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 |
D.环境问题已经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 | B.湿润 |
C.寒冷 | D.炎热 |
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
B.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
C.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
D.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
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
C.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 D.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 |
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
A.引起海平面下降 | B.腐蚀建筑物 |
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 D.皮肤癌患者增多 |
读下列一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区域图(下图)
材料二:甲、乙两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统计
河名 |
各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比例(%) |
|||
冬(12-2月) |
春(3-6月) |
夏(7-8月) |
秋(9-11月) |
|
甲 |
6 |
51 |
2 2 |
21 |
乙 |
4 |
27 |
50 |
19 |
(1)读材料一,简要分析图中甲、丙两河流之间湿地的形成原因。
(2)读材料二,比较甲乙两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突出差异并简要分析成因。
(3)在农业或交通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全球变暖对俄罗斯的影响。
下图为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000 mm以上,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较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影响图示地区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 B.洋流 |
C.海陆分布 | D.信风和地形 |
全球变暖对该岛的影响可能有( )
A.河口三角洲面积变大 | B.海平面上升淹没全岛 |
C.受风暴潮影响的频次增加 | D.山峰顶冰川消融量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