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北盐碱(盐渍)地分布和地下水位统计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对左图和右图的判读,正确的是
A.海拔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
B.盐碱化越严重,浅层地下水埋藏越深 |
C.沿MN一线地区出现地下水漏斗区 |
D.滨海地带,因过度灌溉造成最严重的土地盐碱化 |
右图中,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埋藏深度基本呈负相关,主要原因是
A.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的地区,需大量抽取深层地下水 |
B.因地质原因,导致两者埋藏深度的差异 |
C.地下水总量是稳定的,浅层地下水多、深层地下水就少 |
D.降水多的地区,浅层地下水埋藏浅、深层地下水埋藏深 |
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回答下列各题。
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华北地区 | B.东北地区 | C.江淮地区 | D.西北地区 |
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 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 D.时间点③比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某水系分布图和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降水量柱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洋流是( )
A.北半球的寒流 | B.南半球的暖流 | C.南半球的寒流 | D.北半球的暖流 |
甲地径流量峰值明显滞后于降水量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湿地调蓄 | B.地势起伏小 | C.水位季节变化大 | D.蒸发旺盛 |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C.甲区域以内流河(最终不能流入海洋的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最终能流入海洋的河)为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径流深度是流域平均降水量减去平均蒸发量的差值,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中转化为径流的那一部分的毫米数。下图为中国径流深度随经度的变化示意图,图中选取的是台湾一江西一四川一青海等省的数据。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径流深度随经度变化的规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西北季风的影响 | B.植被的疏密程度 |
C.地表的物质组成 | D.东南季风的影响 |
图中曲线在甲点出现明显转折,反映出此处 ( )
A.是阶梯分界处,地形抬升作用影响了降水量 | B.临海,受海洋影响大 |
C.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 D.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 |
我国近年进行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学科门类最齐全、技术最先进、阵容最强大的三江源科考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三江主要是指 ( )
A.长江、黄河、澜沧江 | B.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
C.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 D.长江、黄河、怒江 |
科考队员途经格尔木北侧,所见到的湖泊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 )
下面为“过M点(128°E,48°N)沿经线和纬线作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
小题。
若①②为同一山脉,则该山脉的走向大体为
A.南北走向 | B.东西走向 | C.西北—东南走向 | D.东北—西南走向 |
关于图中M地附近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小,含沙量大 | B.结冰期长 | C.汛期只出现在夏季 | D.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
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南部,流经俄罗斯及哈萨克新坦注入里海,全长2 428千米,是世界第四大内流河,为欧洲与亚洲的界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A.雨水 | B.地下水 |
C.季节性积雪融水 | D.高山冰川融水 |
乌拉尔河不同河段水流-状况有明显差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源头到河流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
B.①至②河段汇入支流多,河流流量大 |
C.②至③河段春、秋季节易发凌讯 |
D.①至③河段蒸发量量渐减少 |
图中甲、乙为北半球某大洋西侧表层水温等值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下列选项中对甲、乙两处洋流性质及其分布的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寒流—55º | B.乙—暖流—55º |
C.甲—暖流—25º | D.乙—寒流—25º |
乙洋流对流经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①欧洲西部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
②撒哈拉沙漠向西延伸到大西洋沿岸
③纽芬兰渔场的形成
④海参崴港冰封期较长
⑤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⑤ |
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和海南岛不同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中序号代表岛屿的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四个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代表北部区域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比较两岛中部地区,台湾岛降水量偏多的主要原因是
A.季风环流更强 | B.地表面积分布更广 |
C.纬度位置更接近多雨带 | D.地形对气流抬升更明显 |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季节性冻土指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层;多年冻土指冻结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冻土。下图是“北半球南北方向多年冻土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我国季节性冻土冻结和融化的特点是( )
A.季节冻结层每年1月开始产生 |
B.季节融化层每年9月达最大厚度 |
C.季节冻结层每年4月达最大厚度 |
D.季节融化层每年6月开始产生 |
亚欧大陆自西向东冰土带的分布南界具有纬度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洋性气候强弱 | B.东中西地形差异 |
C.土体颗粒的组成 | D.植被种类的多少 |
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读图完成小题。
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 B.北冰洋 | C.太平洋 | D.印度洋 |
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 | B.Ⅰ<Ⅱ<Ⅲ | C.Ⅰ<Ⅱ,Ⅱ>Ⅲ | D.Ⅰ>Ⅱ,Ⅱ<Ⅲ |
夏季风前沿决定着我国锋面雨带的位置,其风力的强弱、推进位置及停留时间,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和水旱灾害。下图示意我国110°E—120°E夏季风前沿纬度位置的进退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夏季风最强和最弱的年份分别是
A.1953年、1985年 | B.1975年、1993年 |
C.1965年、2000年 | D.1980年、1956年 |
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降水量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 B.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
C.季节和年际变化均较大 | D.区域差异较小 |
我国江淮地区
A.1985年受锋面雨带影响近两个月,洪涝灾害严重 |
B.1975年夏季长期受反气旋影响,出现严重的旱情 |
C.1995年7月份多暴雨洪涝灾害 |
D.1953年由于夏季风强盛,河流汛期最长 |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小题。
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
A.1970—1976年 | B.1977—1984年 |
C.1980—1989年 | D.1989—2000年 |
该支流流入( )
A.黄河 | B.长江 | C.辽河 | D.黑龙江 |
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A.建设用沙量增加 |
B.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
D.连续干旱 |
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小题。
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
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