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下图是两大洲气候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4分)
(2)图中③、④两地纬度位置相同,但气候不同,请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3)⑤、⑥两地纬度不同,但同属热带雨林气候。试对⑤地气候成因作简要解释。(4分)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每空2分)
(1)A、B两图中,表示冷锋的是______,表示暖锋的是______。
(2)A、B两图中,表示冷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_____,表示暖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_____。
(3)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图______(A、B)所示的天气系统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4)A图中天气系统过境前的天气状况是 ,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 ,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 。
(5)A、B两图中,降水强度较大的是 ,降水持续时间较长的是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年受C气流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年中,受气流C和30°N附近气压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示季节,北半球的__________气压带会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欧大陆形成__________(气压中心)。
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小题。
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 )
A.太平洋 | B.印度洋 |
C.大西洋 | D.北冰洋 |
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 )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
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 )
A.气旋缓慢过境 | B.冷锋缓慢过境 |
C.反气旋缓慢过境 | D.暖锋缓慢过境 |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我国东部沿海形成秋季罕见的“双台风”效应,华东遭受了严重的风雨影响,使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告急,“城市雨涝”再次成为网络热议话题,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10月份某日某时刻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材料二 10月份浙江某地连续几天的气温变化情况 材料三 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1)此时马六甲海峡(A海峡)海水的流向是 。比较B.C两处的风力大小 ,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3个月后D处的盛行风向为 ,产生的原因是 。
(2)根据材料,判断“双台风”开始影响我省某地的时间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3)城市内涝与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关系最为密切,并据此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每空1分)
(1)图中甲、乙两处, ________ 为高气压中心,按气流状况而言,属于 ________天气系统。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____ (填“上升”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 。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____ 。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 ________(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________(填“前”或“后”)。 A地风力比B地更________ 。
(4)图中两城市(长春和哈尔滨)气温较高的是 ________;此时长春刮________风。
读泰国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泰国地形图(图1)。
材料二:泰国约有6300万人口,其人口分布概况见图2。
材料三:曼谷气象资料(图3)。
材料四:近年来多个发达国家在泰国建立工业生产基地,其产业链环节上的分工见图4。
(1)泰国地形以 和 为主。
(2)从流域的开发利用上看,湄南河上游适合发展 ,下游适合发展 。
(3)分析曼谷最高气温出现在4月的原因 。
(4)泰国人口主要分布在 ,分析清迈成为泰国第二城市的区位因素。
(5)近年来多个发达国家在泰国建立工业生产基地,原因是 。目前泰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硬盘制造国,但从材料中可看出其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改变此状况,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2011年8月20日,热带风暴“艾琳”生成。8月22日,加强成为飓风,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以上。受其影响的总人口达到6500万人,损失估计超过100亿美元。
材料二:北美飓风‘艾琳’影响时的地面天气系统图。
(1)描述图中1012百帕等压线在陆地上空的延伸方向。
(2)图中有锋面A和B,受它们的影响,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的是___ ,简述判断的理由。
(3)飓风“艾琳”所属天气系统是_______,此时图中C地的风向是_ ___。
读下图“毛里求斯岛及附近区域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 普莱桑斯的气候资料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
25.9 |
26.1 |
25.8 |
24.8 |
23.2 |
21.8 |
21.1 |
20.8 |
21.3 |
22.4 |
23.8 |
25.3 |
降水量 (mm) |
251 |
246 |
217 |
221 |
148 |
101 |
113 |
89 |
61 |
67 |
89 |
190 |
(1)结合上表,简述普莱桑斯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说出毛里求斯岛内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分布特点。
毛里求斯是地处印度洋西南的一座火山岛。自18世纪以来,甘蔗一直是其主要农作物。
(3)分析毛里求斯发展甘蔗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读下图“毛里求斯岛及附近区域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 普莱桑斯的气候资料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
25.9 |
26.1 |
25.8 |
24.8 |
23.2 |
21.8 |
21.1 |
20.8 |
21.3 |
22.4 |
23.8 |
25.3 |
降水量 (mm) |
251 |
246 |
217 |
221 |
148 |
101 |
113 |
89 |
61 |
67 |
89 |
190 |
(1)结合上表,简述普莱桑斯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说出毛里求斯岛内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分布特点。
毛里求斯是地处印度洋西南的一座火山岛。自18世纪以来,甘蔗一直是其主要农作物。
(3)分析毛里求斯发展甘蔗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2014年1月,毛里求斯累计接待国外游客约9.6万人。
(4)指出1月去毛里求斯旅游应防范的气象灾害,并概述毛里求斯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_,其风向为____________。
(2)图中②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称为____________;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称为____________。
(3)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________天气。
(4)图中A、C两处相比,____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影响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形成的主要的因素是 。
(2)据图中信息描述A、B两城市该时期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3)图示区域在全国最具优势的资源是 。
(4)我国历史上有“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该区域水系发达,但水运条件并不好,试分析其原因。
(5)结合区域特征,指出该区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与夏季风的进退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有很大关系。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左图,说明正常年份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的大致规律。
(2)据右图,指出梅雨区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关系,并简析副热带高压强弱与武汉上海地区梅雨的关系。
( 15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判断,甲、乙、丙三地的气候类型:甲地是 气候;乙地是 气候;丙地是 气候。
(2)甲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分布规律是 ;世界上以 地区最为典型。
(3)乙地气候的特征是 ;该气候条件下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4)丙气候在 分布最广泛;该地丙气候分布广泛的原因是
① ;② ;③ 。
(5)丙种气候有利于 的生长,但不利于 的生长,故英国等国的 业发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下图为甲、乙两区域图。
材料二 下表为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表。
|
年平均降水量 |
年太阳辐射总量 |
无霜期 |
甲地区 |
<30 mm |
180~200千卡/平方厘米 |
365天 |
乙地区 |
>1 000 mm |
100~120千卡/平方厘米 |
220~250天 |
(1)甲、乙两地区同处在30°N附近,气候类型及特征有何差异?试分析其原因。(8分)
(2)甲、乙两地区有共同的经济作物。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种植该经济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8分)
(3)甲、乙两地区的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存在哪些差异?原因何在?(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