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图12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a             B.b                    C.c               D.d
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a             B.b                    C.c               D.d

来源:2009年徐州市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地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明显高于郊区,热岛效应更为显著。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郊区人口减少 B. 城市消耗能源增加
C. 单位面积蒸发耗热减少 D. 城乡局地环流增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     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换而转换。
(2)完成海陆风气流(箭头)示意图。

(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数据(完成下列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陆风
2.3
2.6
2.1
5.0
7.0
12.6
10.7
13.7
9.7
9.3
3.7
2.3
81.0

数据分析的结论:
—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          (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            强盛,从而“掩盖”了昼夜的海陆风。
(4)分析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带来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高空C比D的气压__________(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__________(高或低)。
(2)A比B的温度___________(高或低)。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_________风。
(5)此时高空C与D之间吹__________风。

来源:热力环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右图中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D.甲地比乙地地面气压低
来源:热力环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回答⑴~⑶题。

⑴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 B.3℃ C.2℃ D.1℃
⑵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⑶图乙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           B.②            C.③              D.④

来源:大气的运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回答(1)~(3)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a>b>c>d
B.气压: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来源:热力环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问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 ⑥或⑦ B. ②或⑥ C. ④或⑧ D. 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 ③或④ B. ②或⑧ C. ③或⑦ D. ⑥或⑦

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     )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来源:风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blob.png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 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 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 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 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 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 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 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 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 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导致对流层气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下图为某地四个不同时刻大气气温垂直变化情况,回答(1)~(3)题。

(1)图中表示非逆温现象的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四个时刻中,最容易导致近地面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如图所示大气气温除④外,总体趋势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
A.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             B.大气稳定,不发生上下垂直对流
C.没有臭氧,难以吸收太阳热量       D.多水汽、尘埃易成云致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的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读图后回答1—2题。
 
设A、B、C、D四处的气压值分别为PA、PB、PC、PD,则(   )
A.PA>PB>PC>PD                   B.PD>PC>PA>PB
C.PC>PD>PB>PA  D.PB>PA>PD>PC
由C处吹向D处的风属(   )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西风 D.极地东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