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_______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完成海陆风示意图。
(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统计表,依据表格数据分析结论: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年 |
海陆 风 |
2.3 |
2.6 |
2.1 |
5.0 |
7.0 |
12.6 |
10.7 |
13.7 |
9.7 |
9.3 |
3.7 |
2.3 |
81 |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_______(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________而掩盖了海陆风。
(4)指出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2分)
(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2分)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2分)
(4)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________,乙地________,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6分)
(5)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__ ___,丙、丁之间的风向为___ _____。(4分)
(6)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2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低纬大气环流,则A处为
气压带,
丁箭头表示 风带。
(2)若该图表示我国东部季风环流,A处为陆地,D处为海洋,则该图反映的是
(冬、夏)季,此时我国东部季风区盛行 风,亚洲大陆气压中心名称是 。
(3)若该图表示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则该图所示海域位于_______ (南、北)半球,若该海域位于太平洋,则甲箭头所示洋流名称是 ,乙箭头所示洋流名称是 。
(4)若该图表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则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____(冬、夏)季,南亚地区盛行_________风。
读大气受热示意图,回答:
(1)太阳暖大地指的是______(填字母);地面暖大气指的是______(填字母);大气的保温作用是______(填字母)。
(2)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______(填字母)。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______。图中A处是______(高、低)气压,大气活动中心名称是______。
(2)图中B盛行______季风,C处盛行______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和______。
读图“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气压高低。地面A比B气压_______(高或低),高空C比D气压_______(高或低)。
(2)A、B、C、D气压值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3)A比B的气温______(高或低)。
(4)在图中用箭头标出A、B、C、D间气流的运动方向,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
(5)图中热力环流的过程,先有大气的______运动,后有大气的______运动。
(6)如果A是陆地,B是海洋,则此时应该是__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之间吹______风(海风或陆风)。
(7)当A气压出现在北半球中纬度陆地上时,此时北半球的季节是______(冬或夏),______气压带被陆地上的______(高或低)压切断,这体现了______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14分)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
(1)给图13中线条画上箭头表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2分)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力环流。(4分)
(2)若图14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等压面的变化。(2分)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 处等压面向下弯曲,
处等压面向上弯曲。(4分)
(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 (2分)
读“热力环流及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问题。(每空2分)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
(3)一般情况下,甲地对应的天气状况是: ;
(4)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 ;
(5)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
读下图“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季,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高、低)气压,
它割断了________ __气压带。
(2)这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环流,称为__________环流,在东亚形成这种环流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
(3)此时,A的风向为_____ ___风,该季风的性质是
C的风向为_____ ___风。C季风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 。
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8分)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
(1)给图1中线条画上箭头表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2分)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__方向运动(垂直、水平)
→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 → 大气__________方向运动(垂直、水平)→ 热力环流。
(2)若图2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等压面的变化。(2分)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向 弯曲(上、下),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____向弯曲(上、下)。
读图(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1)比较A、B两地近地面的气压,气压值较大的是 ,B地空气下沉的原因
(2)如果图中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A地是城市还是郊区? ______
(3)如果图中A、B表示的是陆地和海洋地区且是白天,则B地应该是_________地区(陆地或和海洋),此时风向为_______。(A:从陆地吹向海洋、B:从海洋吹向陆地)
读图12 “我国2010年12月23日12时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下表中的上海天气数据,描述23日~24日上海天气变化特点。
日期 |
阴晴现象 |
气温 |
风向 |
风力 |
|
23日星期四 |
白天 |
多云 |
最高温13℃ |
西风 |
3~4级 |
夜间 |
多云 |
最低温7℃ |
东北风 |
3~4级 |
|
24日星期五 |
白天 |
小雨 |
最高温6℃ |
东北风 |
4~5级 |
夜间 |
雨夹雪 |
最低温1℃ |
北风 |
4~5级 |
(2)导致上海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为________(填名称),图13中的________(选择填空)图反映了此天气系统。
(3)图12中,北京的主要风向为________,风力比上海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甲、乙两处的天气系统,指出形成这种海陆气压分布形势的主要原因。
(5)24日某同学计划乘坐飞机到北京,根据天气状况,他应当做好哪些相应的准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气流运动箭头,使之形成完整的热力环流。(2)把A、B、C、D四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
(3)如果此环流表示三圈环流中的高纬环流,则A处为 气压带,B处为 气压带,A、B之间的风带名称为 ,若在南半球,此风带的风向是 。
(4)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受 的控制,其气候特点是 。
读某地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如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
① ②
③ ④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其方向是 。
(3)该图表示 (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判断的依据
是 。
(4)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理由是
。
2012年初,欧洲西部地区遭遇极寒天气,极地冷空气沿大西洋东岸侵袭欧洲西部地区。气象专家认为极寒天气与北极涛动以及拉尼娜现象有关。读图14完成问题。
(1)北极涛动指的是北极地区的气压变动情况。通常情况下,控制北极地区的气压为 压(填“高”或“低”),图15中能反映正常年份北极地区大气运动状况的是 。
(2)图中1月份0℃等温线在①处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影响②处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等温线今后可能向
(方向)移动。
(3)简析欧洲西部地区地形对极地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4)简述极寒天气给欧洲带来的主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