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1 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
材料2 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
(1)A海峡附近区域所处的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当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时,一艘由上海驶往伦敦的轮船,途经A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B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2分析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原因。(5分)
(4)从气候角度分析地中海沿岸发展水果种植业的有利条件。(4分)
图示区域尽管靠近赤道,但索马里地区仍然是一个干旱地区,严重干旱常常威胁着“非洲之角”人民的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M国的地形特征: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N地区旱灾频发的自然原因。
(2)图中所示地区沿海很少有大港口分布,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或每一小点1分,共7分)
材料: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6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1)此图表示的是 月季风图。
(2)盛行E季风时,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特点是 。
(3)E季风的成因是 。F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4)读上述材料,请你说出安徽省省会合肥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甲国的地形特征。
(2)形成A、B两地气候差异的因素是什么?
(3)解释材料三中b区域河流形成的原因。
(4)推测材料三中图示地区各岩层的形成过程。
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或每一小点1分,共15分)
(1)该图表示 (填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 。
(2)此风是在 半球,判断理由是 。
(3)图中的a表示 ,b表示 ,c表示 ,d表示 。
(4)图中a的特征是 ,c的特征是 。
(5)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
下图为某地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C),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温度的范围是 ,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推导:冬季乙丙两地气温高低,并分析其原因。
(3)叙述图示大河入海口地区容易发生咸潮的季节及其原因。
下图为2013年11月24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下表为北京24日~25日天气数据变化情况。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1:北京24日~25日天气数据变化表
11月24日 |
白天多云;最高气温:11℃;降水概率:0%;风力:三级 |
夜间晴转多云;最低气温:0℃;降水概率:0%;风力:三级 |
11月25日 |
白天晴;最高气温:8℃;降水概率:0%;风力:四级 |
夜间大部分晴;最低气温:-3℃;降水概率:0%;风力:四级 |
(1)图中,从气压状况看乙处为 压,北京的主要风向为 ,风力比甲处 。
(2)根据上表中的北京天气数据,描述24日~25日北京天气变化特点。
(3)导致北京本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如下图中的________(选择填空)图,该天气系统可能带来_____等灾害性天气。
2014年暑假,某地理兴趣小组考察了某地,并查阅资料绘制了该地地质剖面图(下图),请你帮助他们分析下列问题。
(1)根据地貌特征判断该地的盛行风向 。
(2)比较A、B岩层形成的地质作用。A ,B 。
(3)A、B岩层接触地带易形成 类型的岩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出发,11月17日凌晨1点抵达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45°49′S,170°38′E),在这里进行抵达南极前的最后补给。并为穿越“咆哮”的西风带做准备。
材料二 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
(1)抵达弗里曼特尔港时,气压带、风带的位置________(填偏南或偏北)。
(2)“咆哮”的西风带是下图中的____,此地带风大浪高的原因主要是_____ ____。
(3)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的气候类型是______ ______,该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是_____ _______,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澳大利亚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成因。
(5)在中山站升起的五星红旗飘向________方向。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2014年2月8日至23日,第22届冬季奥运会在俄罗斯避寒圣地索契举行。索契是俄罗斯南部著名城市,是世界著名夏都之一。下图为“高加索地区示意图”
(1)索契位于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请从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气候成因。
(2)请简述索契地区建冰雪场的有利条件。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根据所给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图中河流A因高原大幅度抬升,强烈下切,形成了一系列深邃的峡谷,是世界陆地上著名的河流峡谷,A河素有“美洲尼罗河”之称。
材料三:甲、乙、丙三城市气候资料图
(1)简述图中河流峡谷的形成过程: , 。
(2)比较甲、丙两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3)简析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甲地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同时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核泄漏会产生很多气体状的物质,爆炸的时候许多物质会形成微粒,这些微粒也会漂浮在空气中,一部分重的颗粒还会掉在周边的范围内,但是一部分比较轻的气溶胶,会飘洒的比较远。
材料二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3月13日发表报告称,大地震致使日本东部移动了12英尺(约合3.6米)。
材料三 日本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若图中等温线表示1月份0 ℃等温线,请分析A、B两处等温线的差异并解释成因。
(2)指出大地震使日本向什么方向移动,并说明判断理由。
(3)专家指出,本次日本核危机对中国影响较小,请从地理角度解释原因。
(4)此次地震将对日本农业生产环境造成哪些危害?
下图是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不同气候带下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图中反映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具有 和 两种规律。(2分)
(2)甲、丙两地都在近海地区,但降水状况差异显著。试从大气运动、地形、洋流作简要分析。(6分)
(3)简要分析丁地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3分)
材料一:阅读以下图文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北美地区工业的发展。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都”。20世纪50年代以来,匹兹堡失去昔日的辉煌,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从25%下降至12.4%,1978--1987年制造业失业人数累计达10万人以上。为了改变衰退的局面,匹兹堡推出庞大的复兴计划,使之由“没有屋顶的地狱”演变为“知识城”。
(1)根据材料一描述-10℃等温线分布特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A,B两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分析匹兹堡成为“钢都”的主要有利区位条件,并简述匹兹堡向“知识城”演变的主要原因。(10分)